加工定制:是 | 品牌:百豐科技 | 型號:BF-E2 |
測量范圍:臭氧管 | 測量對象:大中小臭氧放電管 | 頻率:50(Hz) |
功率:320(w) | 尺寸:380*300*150(mm) | 重量:2.55(kg) |
臭氧管是用於產生臭氧的裝置,通常以電暈放電形式制取臭氧。臭氧發生器標準規定按材料分類時系指介電體材料,可分為:玻璃臭氧管,陶瓷臭氧管,搪瓷臭氧管等。臭氧管由外電療,內電療,介電體三部分組成。內外電療通常采用耐臭氧的不銹鋼制造。臭氧管工作時會產生很多熱量,必需對其進行有效的冷卻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冷卻效果越好臭氧管的壽命越長性能也就越穩定。臭氧管的冷卻方式可分為:風冷、水冷、單極冷卻、雙極冷卻、風水雙極冷卻、雙極液冷。上圖為120g/h風水雙極冷卻臭氧管。
臭氧管也稱臭氧放電室或放電體,它是以電暈放電發生臭氧的裝置。標準型臭氧管:由內電療,外電療,管座,冷卻水通道,放電室,氣源輸入口,臭氧輸出口等構成。為有效的降低工作區溫度提高臭氧產率,本臭氧管采用雙極冷卻技術,在外電療加裝鋁合金散熱器。工作時內電療水冷,外電療風冷。氣路采用鏍母鎖緊式膠管接口。
臭氧管是臭氧發生器的核心元件,用於組裝各種規格臭氧發生器。多管並聯可組成公斤級臭氧發生器。在空間滅菌和水處理等行業廣泛應用。使用該臭氧管外配一個機殼和電控裝置即可組裝一臺高性能的臭氧發生器.規格:12g/h,20g/h,30g/h,60g/h.120g/h.
單體臭氧管
一種臭氧管,包含有中心電療、外環電療、絕緣環、抗氧化導電層以及電源,其中,該中心電療的兩端具有導引空間,並在導引空間末端設置導引孔,該導引孔貫
穿導引空間與中心電療的外側表麵;該外環電療包覆在中心電療外部,並與中心電療之間形成有放電的空間;該臭氧管還包含:抗氧化導電層,該抗氧化導電層密合在外環電療的內側,以防止外環電療產生氧化現象;該絕緣環設置在該放電空間的兩端;使放電空間形成密封的狀態,而電源以導線分別連接到該中心電療與外環電療上;這樣,該臭氧管在使用時首先由一端導引空間導入空氣,並進入封閉的放電空間中,由兩電療進行高壓放電以產生臭氧,再將成品由另一導引空間流出。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所麵臨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全球變暖問題和極地臭氧層空洞問題。這三個全球性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發展。是我們無法回避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各種需求又保護生態環境,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的發展。
臭氧層損耗直至極地臭氧空洞的形成,從某一方麵來說,正是我們的先輩和我們自己為獲得物質文明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動導致的。臭氧層的繼續損耗,不僅將會限制人類文明的繼續發展,而且將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目前來說,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即減緩臭氧層繼續耗減的唯一措施,就是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使臭氧層中的臭氧濃度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以維護地球的正常生態環境,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大氣層的組成
地球大氣層基本上由電離層、平流層、對流層等組成,對流層最接近地球,地球大氣層質量的81%發生在對流層中,接近地表的空氣主要由氮氣(78.1%)、氧氣(20.9%)和少量和氬氣(0.9%)及二氧化碳(0.03%)組成。對流層中也含有水蒸汽和很少的“微量氣體”甲烷、一氧化二碳、一氧化碳、氫氣和臭氧。盡管這些氣體的存在量很少,但它們使大氣層象一個絕熱毯一樣圍繞著地球。沒有這一絕熱毯,地球將冷得生命無法生存。
臭氧是氧的一種存在形式。平流層中含有地球上90%的臭氧。盡管在整個平流層中均可發現臭氧,但在距地麵大約25公裡的一個區域內臭氧濃度最高,這一區域被稱為“臭氧層”。
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層射向地麵時,臭氧層幾乎全部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300nm以下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猶如生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繁衍的保護傘。億萬年來,萬物生靈已適應在這種保護條件的環境裡生存瞭。
1950年~1970年的測試數據表明,臭氧水平20年中處於穩定狀態。70年代以來,根據世界各地地麵觀測站對大氣臭氧總量的觀測記錄,全球臭氧總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且減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並推斷這種減少主要發生在臭氧層。臭氧層減少的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南極“臭氧空洞”的觀測。
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蘭(F.S.Rowland)和莫利納(M.J.Molina)提出,正在世界上大量生成和使用的氯氟烴(CFCs),化學穩定性好,不易在對流層分解,擴散入臭氧層,受到短波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Cl•自由基,參與瞭對臭氧的消耗。
1986年和1987年9—11月,美國宇航局牽頭組織瞭數10名科學傢兩次赴南極進行“國傢臭氧探險(NOZE)”活動,尋求揭示臭氧空洞的生成機制。在第二次探險中獲得瞭有效的探測結果。驗證瞭羅蘭和莫利納的解釋。
中國的北京和昆明兩個觀測站,也對大氣臭氧總量進行觀測。1979—1989年的觀測結果表明,兩個站上空的臭氧總量都呈下降趨勢。
1985年2月,英國南極考察隊隊長法曼(J.Farman)發表報道說,他們從1977年起就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總量在每年9月下旬開始,迅速地減少一半左右,形成一個“臭氧空洞”,持續到11月逐漸恢復。
1987年,“臭氧空洞”的麵積為南半球的15%。1992年的麵積更大,使智利和阿根廷的南部處於“臭氧空洞”內。
1989年初,幾個國傢的200名科學傢又到北極進行考察探測,同樣發現在北極的春天,臭氧層中Cl•的濃度升高和臭氧的濃度降低,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對應關系。但沒有形成象南極那樣大的“臭氧空洞”。
臭氧層耗減的直接結果是使到達地表的中波紫外線UV-B輻射增加。中波紫外線UV-B能破壞蛋白質的化學鍵,徹底殺死微生物,破壞動植物的個體細胞,損害其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引起傳遞遺傳特性的因子變化,發生生物的變態反應。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