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蜈蚣 | 產地 | 湖北 |
產品屬性 | 無脊椎類動物 | 性狀 | 條 |
性 | 寒 | 味 | 辛 |
毒性 | 有毒 | 產品形態 | 條 |
炮製工藝 | 曬制 |
品名 蜈蚣 產地 湖北襄樊
產品屬性 無脊椎類動物 味 辛
毒性 有毒 產品形態 段
炮製工藝 曬制
名稱:蜈蚣
類別:平肝息風藥
拼音:WU GONG
別名:吳公、天龍、百腳
藥用部位:乾燥體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l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
全體共22個環節。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
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一對,前端兩側有觸角一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
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
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一對;
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
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栽培要點:
產地:江蘇、湖北、湖南
采收加工: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
喁,半身不遂,傷風,風濕頑痺,瘡瘍,瘰疬,毒蛇咬傷。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溫;辛;歸肝經;毒
功能主治: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
喁,半身不遂,傷風,風濕頑痺,瘡瘍,瘰疬,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1~2條);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外
用:適量,研末撒或油浸塗敷。
禁忌: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血虛生風及孕婦禁用。
蜈蚣的作用:
1、抗腫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體外試管
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對葡萄球菌,八疊桿菌、綠膿桿菌、白
色念球菌並不顯示直接的抑製作用。
3、促進免疫功能: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服藥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環形成
率分別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後,血清IgG和E玫瑰花
環形成率明顯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於正常人P<0.05,0.01。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主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
口
其他回答 共3條
蜈蚣是節肢動物。又名天龍,因足很多,別名百腳蟲、千足蟲、百足蟲、金頭蜈蚣
、多棘蜈蚣、黑頭蜈蚣,主產於湖北、浙江、江蘇、安徽四大產地,其次湖南、河
南等也有分佈。
身體又扁又長,大約有12厘米左右,金黃色的頭上長了一對細長的觸角和一對單
眼,嘴是由一對大顎和一對小顎組成。身體由21節組成,背面是暗綠色,腹面是
黃褐色,每節上都生長著一對足,第一對稱“顎足”,足上有發達的爪和毒腺,
最後一對向後延伸像是尾。
蜈蚣生活在腐木和石隙中間,行動十分敏捷,每當晚上外出捕食小動物,白天閉
門不出。我國各地常見的是少棘蜈蚣。蜈蚣在中醫學上有重要的醫藥價值,因現在天氣太熱,運輸死亡率很高, 活體的特殊性,運輸途中會有傷亡,屬於正常現象;怕死亡就不要購買。通過快遞公司發貨,貨到後賣家不包死亡,不包退換。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