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金不易 | 材質 | 墨條 | 產品類別 | 墨 |
產品分類 | 墨錠 | 產地 | 江西 | 是否進口 | 否 |
規格 | 1兩 |
品 名:金不易
材 質:墨錠
包 裝:紙盒
規格單價:10條以上價格1兩25元 2兩45元 4兩65元
書畫之墨
墨為文房用具之一。是書寫、繪畫的黑色顏料,後亦包括朱墨和各種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煙料、膠以及中藥等。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水。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
墨的分類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兩種,松煙墨以松樹燒取的煙灰製成,特點是色烏,光澤度差,膠質輕,隻宜寫字。油煙墨多以動物或植物油等取煙製成,特點是色澤黑亮,有光澤;最常見的桐煙墨,堅實細膩,具有光澤。中國畫一般多用油煙,隻有著色的畫偶然用松煙。但在表現某些無光澤物如墨蝴蝶,黑絲絨等,也最好用松煙。中國畫的墨,一般是加工製成的墨錠,選擇墨錠時,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色的為最劣。
按用途可分為普通墨、貢墨、禦墨、自製墨、珍玩墨、禮品墨等。
禦墨,顧名思義,當是皇室宮廷用墨,前文所說南唐李煜封李廷珪為墨務官來看,最遲在唐代末期已專門生產供皇室使用的禦墨。目前所見最早為明代永樂禦墨。國寶墨,牛舌形,一麵為陽文塗金二龍紋,中為陰文楷書“國寶”二字,一麵為四組塗金如意雲頭紋,中間“大明永樂年製”藍色楷款。製作頗為精湛。宣德時亦有禦墨。龍香禦墨,牛舌形,一麵龍戲珠凸紋,一麵陰文楷書“龍香禦墨”四字,下有陰文楷書“宣德元年製”款識。龍香墨原為唐玄宗禦製,唐·馮執《雲仙雜記》:“玄宗禦案墨,日龍香劑又(成都記):“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調香粉作禦墨,曰龍泉劑”。
貢墨是官吏們請墨工製造並進呈皇帝的墨,均署有進呈者名款,有的同時署有墨工名款。貢墨的製作
極精,堪稱墨中精品。天書煥彩五色貢墨,共五錠,圭形,藍色,一麵飾有雙龍,上下飾如意頭雲紋,背麵隸書填金“青圭”二字,側麵有楷書“江西巡撫陳淮恭進”款識;螭龍形,綠色;輪形,黃色,一麵書有“如意寶輪”四字;蠶形,朱色;玉佩形,紫色。除圭形墨外,均有青銅器上常用紋飾。墨盒髹黑漆,雙龍紋描金,中間篆書“天書煥彩”四字。貢墨在製作上不惜工本,具有煙細膠清,雋雅大方,裝潢精美的特點。
自製墨是按造墨者的意願所製的非賣品,多為官吏、士紳、書畫名傢所製,或署有墨傢名款,或署製者名款。其選料精致,亦屬收藏中的上品。書畫舟墨,長方形,一麵陽文行書“書畫舟”三字,一麵陰文楷書“曹冠五藏墨”五字款識,右側陽文楷書“康熙己酉仲秋之吉”八字。為河北豐潤人著名墨工曹冠五自製墨。當時墨壇有南北曹之說,南為曹素功,北為曹冠五。珍玩墨是專為欣賞收藏而製的非實用墨,選料上乘,墨模的雕刻甚精,藝術性高,亦為墨中精品。珍玩墨的形體各異,如明方林宗的鳩硯式墨,明邵琮林的楊梅式墨,清汪時茂的響泉琴墨,清胡開文的秦權墨和地球墨等,而最為人所稱道的當是胡開文墨店創始人胡天柱所造的人磨墨墨磨人墨。如,墨一組兩錠,均為人形,雙手於胸前捧一圓形大墨,圓墨上篆有“人磨墨墨磨人”文字。一錠金光閃閃,一錠本色細潤,墨背有楷書“乙酉首夏肖琴甫倩胡開文造”款識。此墨質精、款新,為珍玩墨中的佳品。禮品墨是作為饋贈的非賣品,此類墨多註重外部的表現形式,裝潢精美。由於不是實用品,故煙料較差,但其寓意明確,亦為收藏中的上品。品種有壽禮墨、婚禮墨、謝師墨等。如吳聞禮秋水閣墨,牛舌形,通體飾有流雲紋飾,一麵方框內陰文楷書“牧翁老師真賞”,旁陽文楷書“門人吳聞禮上”。另一麵方框內陰文楷書“秋水閣”三字,右下陽文楷書填金“羽吉”長方印文。藏墨雖為小項,但歷史頗為久遠,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愛藏墨。平生至愛之墨有四箱之多。明清之時此風更盛,特別是名工所製之墨價值不菲,程君房曾自詡“殘墨百年可比黃金”。
墨的用法
學習書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采。歷代書傢無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書法字法,本寸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瞭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
濃墨是最主要的一種墨法。墨色濃黑,書寫時行筆實而沉,墨不浮,能人紙,具有凝重沉穩,神采外耀的效果。
古代書傢顏真卿、蘇軾都喜用濃墨。蘇東坡對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認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瞭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則“索然無神氣”。細觀蘇軾的墨跡,有濃墨淋漓的藝術效果。清代劉墉用墨亦濃重。書風貌豐骨勁,有“濃墨宰相”之稱、與濃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於黑白色之間,呈灰色調,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叫代的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蕭散意境。從作品通篇觀來,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致,仙住所著《畫禪室隨筆》中說:“用墨須使有;閏,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譽為”淡墨探花”,書法源出於董香光,傳其風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實,川濃淡墨各有風韻,關鍵在掌握,用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剛弊於無鋒。正如清代周星蓮所說:“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奄奄無生氣矣,”
漲墨是指過量的墨水在宣紙上溢出筆畫之外的現象。漲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統墨法觀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漲墨之妙正在於既保持筆畫的基本形態,又有朦朧的墨趣,線麵交融。王鐸擅用漲墨,以用墨擴大瞭線條的表現層次,作品中乾淡濃濕結合,墨色豐富,一掃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瞭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黃賓虹對墨法研究更有獨到之處,提出瞭“五筆L墨”的理論。他偶爾將漲墨法應用於篆書創作中,又表現出一番奇趣。
渴筆、枯筆分別指運筆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渴筆蒼中見潤澤;枯筆蒼中見老辣。在書寫中應用渴筆、枯筆二法,應控製墨量適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經宿帖》“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幾字,以渴筆、枯筆表現,澀筆力行、蒼健雄勁。
書法的墨法表現技巧十分豐富,用水是表現各樸墨法的關鍵。《畫譚》說:“墨法在用水,以墨為形,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並稱,實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還與筆法的提按輕重,紙質的優劣密切相關。一幅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會增強作品的韻律美。當然,墨法的運用貴有自然,切不可盲目為追求某種墨法效果而墮入俗境。
古人論畫時講用墨有四個要素:
一是“活”,落筆爽利,講究墨色滋潤自然;
二是“鮮”,墨色要靈秀煥發、清新可人;
三是“變幻”,虛實結合,變化多樣;
四是“筆墨一致”,筆墨相互映發,調和一致。以此移證於書法的用墨也應是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若水中混有雜質,則磨出來的墨就不純瞭。至於加水,最先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浸軟,或墨汁四濺,以逐漸加入為宜。磨墨要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濃稠為止。用墨要新鮮現磨,磨好瞭而時間放得太久的墨稱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畫傢喜用宿墨作畫,那隻是個別的。
使用註意
墨的使用應註意以下幾點∶
墨正
柳公權有所謂的“筆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觀,磨出的墨也不均勻。
力勻而急緩適中
磨墨時用力過輕過重,太急太緩,墨汁皆必粗而不勻。用力過輕,速度太緩,浪費時間且墨浮;用力過重,速度過急,則墨粗而生沬,色亦無光。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指按推用力”,輕重有節,切莫太急。
濃度適中
書畫作品中即使是淡筆,也是用濃墨寫的,差別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濃淡。如果墨汁含水過多,筆一下到紙上便迅速擴散,形成一團團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墨團,怎麼有筆畫可言?但也別矯枉過正瞭,拿濃到像半凝果凍的墨來寫字也是很可怕的。還需記得用潔白紙,以濃墨為佳,若用有色紙,則可以稍淡。
隨磨隨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膠與煤逐漸脫離,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書,極易褪色。而市麵上所售的現成墨汁,有些膠重滯筆,有些則濃度太低,落紙極易化開,防腐劑又多,易損筆鋒,不宜采用。
儲放匣內
研墨完畢,即將墨取出,不可置放硯池,否則膠易黏著硯池,乾後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濕變軟,兩敗俱傷。也不可以曝放陽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還是放在匣內,即可防濕,又避免陽光直射,不染塵,是最好方法。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