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優雅軒 | 材質 | 硯臺 | 產品類別 | 硯 |
產地 | 安徽 | 是否進口 | 否 | 規格 | 6寸 |
品 名: | 6寸精雕龍歙硯 |
規 格: | 長15cm*寬11cm*厚1.7cm |
材 質: | 天然羅紋石 |
產 地: | 古名歙州,現名徽州 |
使用說明: |
1、新硯臺表麵用石蠟或者油保養,初用註意除蠟或者除油; 2、新墨塊棱角分明,初用新墨要輕輕研磨,防止新墨傷硯; 3、使用後硯臺註意清洗,清洗後不用時,硯池盡量不要缺水,俗稱“養硯”; 4、研墨之後,即須將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麵。 若不小心黏住瞭,可別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將墨在原處旋轉,待其松脫後再取出。
|
硯臺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易水硯、松花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硯臺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臺是石硯。漢代由於發明瞭人工製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臺開始發展起來,出現瞭銅硯、陶硯、銀硯、徐公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瞭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製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瞭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臺,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瞭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除石硯以外,我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製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臺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瞭集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如果要探究起中國硯臺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瞭,作為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中國歷代的文化人對硯臺的珍愛,可以說是到瞭無以復加的地步瞭。刻硯、賞硯、藏硯,作為一種時尚的風氣,硯臺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濃縮瞭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古硯臺完成瞭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因而也造就瞭它獨特的收藏理財的價值。
4 保存方法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玩賞硯臺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並不妥當。蠟可以塗於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乾性油脂,硯麵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並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黴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