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碼:96934

  • 現在位置: 首頁 » 貨源 » 旅遊服務 »
    香格里拉-白水台一日游
    商品代碼: 96934
    (可點擊以下立即詢價直接線上諮詢,或來電提供此商品代碼諮詢)
    即日起提供日本樂天代購服務-詳見 Rakuten-suki日本樂天代購,謝謝。
    商品詳細說明
    旅遊類型國內旅遊

    白水台位於哈巴雪山麓,距香格里拉縣城103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於碳酸鈣溶解於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觀。含碳酸氫鈣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鹽逐漸沉澱,長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層層梯田,被稱為“仙人遺田”,面積約3平方公里,它是我國最大的華泉台地。

    千湖山

      從香格里拉城沿滇藏公路往南行50KM,就到了小中甸鄉團結村境內的千湖山。千湖山藏語稱“拉姆冬措”,意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湖區分佈在海撥3900米至4000米地方,以三碧海、大黑海為中心,方圓150平方KM,有面積10畝以下者數以千計。 這些湖有的圓若明鏡,有的長似游魚;有的開闊平坦,有的幽深寧靜;有的半環於山窪深處,有的掩映於杜鵑叢中,有的似珠玉成串,有的孤懸於草甸中間;有的怪石露出如鱷魚探頭,有的水色深沉似無底深淵……真是千姿百態。湖周圍被原始森林所覆蓋,多為高大筆直的冷杉、雲杉。湖畔長滿了杜鵑林,多是黃杜鵑、紅杜鵑和白杜鵑,花冠碩大,色澤鮮艷。杜鵑盤根錯節,形成一大天然奇觀,幽靜的湖面不時有戲水的黃鴨飛過,給恬靜的湖和清秀的山色增。

    明永冰川

      直接髮育於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乾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徵。據研究,她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長約4千米,寬30米——80米,由於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縱向和橫向冰隙發育,局部遇陡崖則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緣和兩側冰磧發育,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明永冰川一直處於消退狀態。

    卡格博峰

      位於德欽縣城昇平鎮以西,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號,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被譽為“世界最美之山”海拔6740米,是雲南第一高峰,也是“三江並流”主景觀之一。 卡格博峰從不接受人類足跡的染指,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卡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 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教化,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尕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樂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在藏區被列為八大神山之首。每年秋末冬初,來自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香客,千里迢迢趕來朝拜這座心靈中的自然豐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

    中心鎮公堂

      位於中甸縣城內龜山朝陽樓東麓的龜井左側的中心鎮公堂,東臨迪慶軍分區,西靠龜山,北連倉庫街,南接金龍街,是一個漢藏合壁式建築群。中心鎮公堂是中甸歷史的見證。清雍正二年,改土歸流,中甸縣建廳設治,中心鎮公堂也於同年建成,後幾經破壞又幾經修繕。民國20年,四川鄉城土匪在中甸縣城燒殺搶擄,中甸城內的自衛民團和群眾百餘人退守經堂英勇抵抗,奮戰三十四晝夜,保衛了經堂文物和中甸人民生命財產。如今,中心鎮公堂又作為紅軍長征紀念館,再現了紅軍長征過中甸的那些難忘的景象。中心鎮公堂又稱藏經堂,長期以來是中甸城區及附近村落的藏族人祭祀祖先,集會議事和舉行婚喪儀式的場所,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藏漢文化相互交融的特點。主體建築474.7平方米,高三層,坐北向南。其外部佈局呈現漢式佈局特點。殿頂為木構架,蓋青銅板瓦。屋脊分正脊、垂脊、戧脊,屋頂飾有吻獸和寶瓶。屋頂簷下置斗拱,斗拱下有平板枋。樓四周設環廊,環廊上開圓窗,內側東、南、西三面皆有格扇門。公堂內部佈局顯現藏式風格。室內呈正方形,長寬各14米。有40根方柱縱橫對稱排列其間,其中兩根直通樓頂,高約16米。四壁繪有彩色壁畫,大門前的明廊和樑柱上可見壁畫和木雕。經堂的西面大龜山頂,建有朝陽樓。登臨高樓,古老的藏族“板式”建築,曲徑通幽的古城,金光熠熠的歸化寺,日新月異的新城,全可收入眼底。

    雞公石

      從長江第一灣溯金沙江而上,在上江鄉良美村地界的江心上,會看見一噶形狀酷似振翅啼鳴之雄雞的石島,彷彿在不停地向人報曉。這個石筍島,就是民間稱譽的雞公石,也是文人稱歎的“江上普陀”。   若乘舟到石島,就可細細領略這個高出水面160米、方圓約400平方米的人間勝景的風采。這個小島濃蔭蔽日、草木青翠,有數畝農田養育著江岸的百姓。修鑿有石階路的石峰,則峭壁環繞,勢如刀削。歷史上,人們曾在雞公石頂上修建觀音閣,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是隆重的觀音會期。從沿江兩岸的金江、巨甸、塔城和劍川、鶴慶以及四川鄉城德榮一帶的善男信女,把良美村和雞公石島擠得水洩不通。當時,觀音閣裡還宴席供人觀看,人們拜觀音、觀戲、吟詩作畫。   關於雞公石的來歷,民間還有一種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巴顏喀拉山神想把金沙江之虎跳峽至塔城一帶變成汪洋大海,決定利用虎跳峽江岸險峻、江面狹窄的地勢,用神石堵水,使江流漫溢為海。山神命令兩個神石趕往虎跳峽,期限為第二天雞叫前。兩個神石從巴顏喀拉山腳下趕來,半夜裡方趕到雲南境內,其中一個神石實在走不動了,在良美村前稍事休息。觀音菩薩知曉巴顏喀拉山的惡意,想法阻止其行為,拯救眾生。趁神石休息之時,她叫醒良美村的公雞們,使其齊聲啼鳴。正在趕路和休息的神石一聽雞叫,便失去了神力,正在休息的神石就永遠地停在這裡了。此石頭形狀似雄雞,又因傳說中的情節,就被人們稱為雞公石了。因廟會活動的興盛,人摘自:雲遊網們又稱其為“江上普陀”。

    五鳳山

      五鳳山位於中甸城東南3公里,山頂海拔3696米,因山的形狀如鳳,而得名。自古以來,五鳳山被藏民奉為神山,山上草木茂密,山下草場為藏區傳統的賽馬場地。自唐代起,吐蕃便在這裡舉行賽馬,沿襲至今。目前,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裡是中甸端陽賽馬節的主要活動場所。節日期間,五鳳山開滿杜鵑,草原成為花的海洋,除了舉行賽馬活動外,還有彝族摔跤、僳僳族射弩、拔河等活動,藏族鍋莊舞、熱巴舞、納西東巴舞、歸化寺藏戲等歌舞活動通宵達旦,熱鬧   非凡。

    天生橋

      位於今中甸城東10公里處,在中甸人心中早演繹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牂”,漢語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蕃請到西藏後,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遊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後,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裡沐浴淨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天生橋四周山勢蜿蜒秀麗,傳說中蓮花生沐浴過的水池就是天生橋附近的地熱溫泉。每到春節,藏民們就來此洗澡,據說由此可洗卻一年的煩惱。有時候,溫泉池子裡會擠滿穿戴整齊的人,不分性別,共同沐浴在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   如今,天生橋已被開闢為旅遊景區,有專設的住宿房舍和溫泉沐浴室、沐浴池。遊人若在春夏之際來到天生橋,不僅可領略天生橋富含的歷史文化韻味,還可在廣遠山水間觀賞到草場特有的景觀:茫茫原野,瓊花瑤草爭奇鬥艷。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白水台位於香格里拉縣城東南的三壩鄉白地村,距縣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祥地。遠處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台[1]造型真的就像層層梯田,在陽光照耀下,又仿若攝影作品中凝固的瀑布一般。一腳踏在白色的石階上,說不出的泌涼暢快。

    是納西族一年一度的"朝白水"活動,四面八方的納西族民眾彙集到這裡,歌舞、野

    白水台

    餐,向神靈祈求來年的豐收。

      相傳,納西族的兩位天神為了讓當地的納西族人學會造田耕地,特地變幻出來這樣一片"梯田",所以又有"仙人遺田"的說法。

    地理氣候

      白水台海拔約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層層梯田。成因是由於水中的碳酸氫鈣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蒸

    白水台

    發後形成碳酸鈣白色沉積物,之後又不斷覆蓋地表而形成的泉華地,因此是中國最大的泉水台地之一。

      白水台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屬溫帶氣候,降雨較多,年平均氣溫為11.4℃。這裡是中國納西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白水台最初是作為神祇來敬奉的。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聖祖丁巴什羅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途徑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來設壇傳教,因此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聖之地。附近納西族的民居、服飾和工藝品也很有特色。

    名字涵義

    納西語稱白水台為“釋卜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白水台有“仙人遺田”的美稱。步臨台地,但見白

    白水台

    水台層層疊疊,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間,又似納西少女的銀飾,疊飾成無數的銀環,朝暈夕照,銀光散射給人以拋金削玉般的清新。左側,一泉台形似一彎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傳是仙女梳妝的地方。泉台左下側一石穹窿,潔白如玉,形如一懷孕女子,是當地群眾供奉生殖神的地方,白水台不僅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又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源地中心,宗教活動和民族節目的活動之處。

    歷史淵源

      早在唐宋時代,白水台即已成為滇西一帶有名的遊覽勝地。在源頭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納西土知府木高所題

    白水台

    詩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雲波雪浪三千壟,玉埂銀丘數萬塍。曲曲同流塵不染,層層瓊湧水常凝,長江永作心田玉,羨此高人了上乘。”在泉台左下側,有一天然塑像,潔白如玉,形如懷孕女子,當地群眾視為生殖的“神女”。從白地村東行不遠,有一60餘米高的瀑布,值得觀賞。

      相傳,東巴始祖“東巴什羅”在白水台修煉成道,因而被人們奉為東巴道場。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當地的藏、納西、彝、白、僳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進行祭祀活動,以歌舞娛神,民族風情十分濃郁。白水台是迪慶高原重要的旅遊勝地。

    東巴文化

      香格里拉縣是藏族聚居區,但靠近麗江打鼓一帶的地方,卻以納西族為多,而且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源地。東巴教是納西族古老的宗教,“東巴”,可譯為“山鄉誦經者”,他們有的是本民族中的“智

    白水台

    者”。相傳,在公元11世紀中葉,就有丁巴什羅(丁巴,藏語,意為祖師;什羅,是人名),在白地附近傳播東巴教。他與門徒第一次用象形文字撰寫東巴經,開闢了東巴教發展的新局面,被後世奉為東巴教的祖師。至今東巴經內還有關於他的身世和傳說的記載。東巴經經過千百年的豐富和發展,成了納西族古代文化 的寶庫。相傳了巴什羅曾經修行傳教的白地巖洞,也被奉為“靈洞”;丁巴什羅主要生活的地方白地,也被視為“聖地”。每年仲春,陰曆二月初八,附近居民常來祭把,遠處東巴也來朝拜,人們“不計百里而來,進酒獻茶,不約千人而聚”(光緒《中甸府志》稿本),年復一年,相沿成俗,二月初八遂成三壩春遊盛會。

      就大多數群眾來說,與其說來“靈洞”朝聖,不如說來觀賞靈洞附近的壯麗風光,享受生活的樂趣。白水台在香格里拉縣三壩白地峽谷西端的雪山腳下。當你翻過重重高山,來到白地峽谷的山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青山上鑲嵌著一片巨型的玉鏡銀屏,它光芒四射,閃眼奪目。漸走漸近,漸近漸清。原來,這晶瑩耀眼的銀屏,竟似千百台迭起的瓊台玉階,又像千百道雲波雪浪,自下而上,一台台,一層層,堆雲凝雪,純白如脂,瑩潤如玉,纖塵不染。檯面上,有的如鱗細波,曲折有致;有的如銀環滾動,連環相扣;有的如絹扇平鋪,折痕四射;有的如花瓣相拼,形成各種奇花異卉;有的如大小梯田,疊層而起。左側,有道20來米高的“飛瀑”;底下,有個廣約半畝的月牙形泉台,泉水清洌澄碧,泉中有一天然塑像,宛如少女在泉邊照影,披紗裹素,清秀俏麗,當地群眾呼為“神女”。

    相關詩詞

      白水台的台項,是周長約一華里的平地,它的中央,有一個由10多個泉池串聯而成的“天地”。沿平台往前,便到源頭。在一株茂盛油綠的柳樹下,泉水噴湧而出,積為小潭,天光雲影,山花叢林,互相映襯;泉水從水潭流向“天池”,再由台項越過銀埂玉丘,沿坡緩緩漫下,清泉與白底融為一色,似流銀瀉乳;再湊近仔細觀察,泉中夾帶著無數晶瑩細小的白沙,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粒兒雖小,但源源不斷。這一片銀色的世界,無一不是大自然的妙手傑作!從源頭北行不遠,有蒼巖橫臥,上鐫摩崖詩一首,長寬各約70厘 米,9行9字,文為七律:

    白水台

    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

      雲波雪浪三千壟,玉埂銀丘數萬塍。

      曲曲同留塵不染,層層瓊湧水常凝。

      長江永作心田玉,羨此高人了上乘。

      詩末題“嘉靖甲寅長江主人題釋哩達禪定處”。嘉靖甲寅為公元1554年,由此上溯500年,即公元1054年。此雖舉其大概,但可誰知在北宋中期,東巴教的祖師就在這裡修行傳教;這“釋哩達”即丁巴什羅;“長江主人”,即木高,時剛襲父職,少年氣盛,自負不長江主人”。又在其左有七言四句摩崖詩一首,落款為“紫金尊者□甲寅”,這“紫金尊者”,仍為木高別號,石鼓碑上就有“皇明嘉靖二十七年龍集戊申(1584年)仲春去日鎮西大將紫金主人”的題詩。麗江上知府木高400多年前就去朝覲“聖地”,題詩摩崖,說明白地為世人重視,已有悠久的歷史。

      到白水葉觀光,是一種綜合性的旅遊。白水台所在地----白地,是香格里拉納西族主要聚居區之一。它雖然方圓不過百里之遙,但在整個納西東巴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白地的東巴紙和墨的製作保留了傳統工藝,是較難得的珍品,用東巴紙、墨寫成的東巴經書流傳久遠。

    交通

      白水台距離縣城100 公里,香格里拉周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班發往三壩鄉的大客車,票價16 元,4 小時可到(有將近20 公里的爛路,相當難走),上午的車終點在白水台,卜午的車終點在哈巴村。也可坐出租車前往,往返約200 元/天。從虎跳峽鎮到自水台的班車每天下午14 : 00 在虎跳峽鎮發車,14 : 45 左右達核桃園。另外,從白水台可步行翻哈巴雪山至虎跳峽的下虎跳江.

    千湖山

      從香格里拉城沿滇藏公路往南行50KM,就到了小中甸鄉團結村境內的千湖山。千湖山藏語稱“拉姆冬措”,意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湖區分佈在海撥3900米至4000米地方,以三碧海、大黑海為中心,方圓150平方KM,有面積10畝以下者數以千計。 這些湖有的圓若明鏡,有的長似游魚;有的開闊平坦,有的幽深寧靜;有的半環於山窪深處,有的掩映於杜鵑叢中,有的似珠玉成串,有的孤懸於草甸中間;有的怪石露出如鱷魚探頭,有的水色深沉似無底深淵……真是千姿百態。湖周圍被原始森林所覆蓋,多為高大筆直的冷杉、雲杉。湖畔長滿了杜鵑林,多是黃杜鵑、紅杜鵑和白杜鵑,花冠碩大,色澤鮮艷。杜鵑盤根錯節,形成一大天然奇觀,幽靜的湖面不時有戲水的黃鴨飛過,給恬靜的湖和清秀的山色增。

    明永冰川

      直接髮育於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乾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徵。據研究,她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長約4千米,寬30米——80米,由於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縱向和橫向冰隙發育,局部遇陡崖則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緣和兩側冰磧發育,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明永冰川一直處於消退狀態。

    卡格博峰

      位於德欽縣城昇平鎮以西,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號,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被譽為“世界最美之山”海拔6740米,是雲南第一高峰,也是“三江並流”主景觀之一。 卡格博峰從不接受人類足跡的染指,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卡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 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教化,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尕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樂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在藏區被列為八大神山之首。每年秋末冬初,來自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香客,千里迢迢趕來朝拜這座心靈中的自然豐碑,以求卡格博神的保佑。

    中心鎮公堂

      位於中甸縣城內龜山朝陽樓東麓的龜井左側的中心鎮公堂,東臨迪慶軍分區,西靠龜山,北連倉庫街,南接金龍街,是一個漢藏合壁式建築群。中心鎮公堂是中甸歷史的見證。清雍正二年,改土歸流,中甸縣建廳設治,中心鎮公堂也於同年建成,後幾經破壞又幾經修繕。民國20年,四川鄉城土匪在中甸縣城燒殺搶擄,中甸城內的自衛民團和群眾百餘人退守經堂英勇抵抗,奮戰三十四晝夜,保衛了經堂文物和中甸人民生命財產。如今,中心鎮公堂又作為紅軍長征紀念館,再現了紅軍長征過中甸的那些難忘的景象。中心鎮公堂又稱藏經堂,長期以來是中甸城區及附近村落的藏族人祭祀祖先,集會議事和舉行婚喪儀式的場所,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藏漢文化相互交融的特點。主體建築474.7平方米,高三層,坐北向南。其外部佈局呈現漢式佈局特點。殿頂為木構架,蓋青銅板瓦。屋脊分正脊、垂脊、戧脊,屋頂飾有吻獸和寶瓶。屋頂簷下置斗拱,斗拱下有平板枋。樓四周設環廊,環廊上開圓窗,內側東、南、西三面皆有格扇門。公堂內部佈局顯現藏式風格。室內呈正方形,長寬各14米。有40根方柱縱橫對稱排列其間,其中兩根直通樓頂,高約16米。四壁繪有彩色壁畫,大門前的明廊和樑柱上可見壁畫和木雕。經堂的西面大龜山頂,建有朝陽樓。登臨高樓,古老的藏族“板式”建築,曲徑通幽的古城,金光熠熠的歸化寺,日新月異的新城,全可收入眼底。

    雞公石

      從長江第一灣溯金沙江而上,在上江鄉良美村地界的江心上,會看見一噶形狀酷似振翅啼鳴之雄雞的石島,彷彿在不停地向人報曉。這個石筍島,就是民間稱譽的雞公石,也是文人稱歎的“江上普陀”。

      若乘舟到石島,就可細細領略這個高出水面160米、方圓約400平方米的人間勝景的風采。這個小島濃蔭蔽日、草木青翠,有數畝農田養育著江岸的百姓。修鑿有石階路的石峰,則峭壁環繞,勢如刀削。歷史上,人們曾在雞公石頂上修建觀音閣,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是隆重的觀音會期。從沿江兩岸的金江、巨甸、塔城和劍川、鶴慶以及四川鄉城德榮一帶的善男信女,把良美村和雞公石島擠得水洩不通。當時,觀音閣裡還宴席供人觀看,人們拜觀音、觀戲、吟詩作畫。

      關於雞公石的來歷,民間還有一種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巴顏喀拉山神想把金沙江之虎跳峽至塔城一帶變成汪洋大海,決定利用虎跳峽江岸險峻、江面狹窄的地勢,用神石堵水,使江流漫溢為海。山神命令兩個神石趕往虎跳峽,期限為第二天雞叫前。兩個神石從巴顏喀拉山腳下趕來,半夜裡方趕到雲南境內,其中一個神石實在走不動了,在良美村前稍事休息。觀音菩薩知曉巴顏喀拉山的惡意,想法阻止其行為,拯救眾生。趁神石休息之時,她叫醒良美村的公雞們,使其齊聲啼鳴。正在趕路和休息的神石一聽雞叫,便失去了神力,正在休息的神石就永遠地停在這裡了。此石頭形狀似雄雞,又因傳說中的情節,就被人們稱為雞公石了。因廟會活動的興盛,人摘自:雲遊網們又稱其為“江上普陀”。

    五鳳山

      五鳳山位於中甸城東南3公里,山頂海拔3696米,因山的形狀如鳳,而得名。自古以來,五鳳山被藏民奉為神山,山上草木茂密,山下草場為藏區傳統的賽馬場地。自唐代起,吐蕃便在這裡舉行賽馬,沿襲至今。目前,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裡是中甸端陽賽馬節的主要活動場所。節日期間,五鳳山開滿杜鵑,草原成為花的海洋,除了舉行賽馬活動外,還有彝族摔跤、僳僳族射弩、拔河等活動,藏族鍋莊舞、熱巴舞、納西東巴舞、歸化寺藏戲等歌舞活動通宵達旦,熱鬧

      非凡。

    天生橋

      位於今中甸城東10公里處,在中甸人心中早演繹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牂”,漢語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蕃請到西藏後,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遊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後,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裡沐浴淨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天生橋四周山勢蜿蜒秀麗,傳說中蓮花生沐浴過的水池就是天生橋附近的地熱溫泉。每到春節,藏民們就來此洗澡,據說由此可洗卻一年的煩惱。有時候,溫泉池子裡會擠滿穿戴整齊的人,不分性別,共同沐浴在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

      如今,天生橋已被開闢為旅遊景區,有專設的住宿房舍和溫泉沐浴室、沐浴池。遊人若在春夏之際來到天生橋,不僅可領略天生橋富含的歷史文化韻味,還可在廣遠山水間觀賞到草場特有的景觀:茫茫原野,瓊花瑤草爭奇鬥艷。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新手教學
    香格里拉-白水台一日游_旅遊服務_貨源_批發一路發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

    相關商品
    line 線上客服  ID@tsq1489i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