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三七 | 產地 | 雲南 文山 |
產品屬性 | 根莖類 | 性狀 | 根圓錐形、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長1.5~5cm,直徑1.2~2cm。 |
性 | 溫 | 味 | 甘 |
歸經 | 歸肝、胃經 | 毒性 | 無毒 |
化學成分 | 含皂甙,主要為人參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參皂甙Ra、Rb2、Rb和Re | 產品形態 | 原形態 |
炮製工藝 | 曬制 | 規格 | 統 |
三七的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
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藥以身干,個大,體重,質堅,表皮光滑,斷面灰綠色或灰黑色者為佳。
生於山坡叢林下。現多栽培於海拔800~1000m的山腳斜坡或土丘緩坡上。 采制:種後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採挖。去鬚根,曝曬至半干,用於搓揉,再曝曬,重複數次,置麻袋中加蠟打光。
性狀:根圓錐形、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長1.5~5cm,直徑1.2~2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黑色,具蠟樣光澤,有不規則細紋及少數橫長皮孔;上部有數瘤狀隆起的支根斷痕,頂端殘留根莖基。質堅實,擊碎後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橫切面灰白色或黃棕色,皮部有棕色小點(樹脂道),味苦、微甜。
化學成分:含皂甙,主要為人參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參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黃酮甙、澱粉、蛋白質、油脂等。
性味:性溫,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各種內、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腫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主要功效與醫學功能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藥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擴三七入藥歷史悠久,作用奇特被歷代醫家視為藥中之寶,故有“金不換”之說法。 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及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
網上價格僅供參考,購買時,請聯繫賣家,因為藥材浮動很大,請諒解。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