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木質.春木.楊木 | 產品類別 | 腰鼓 |
包裝 | 紙箱.粘 | 規格 | 14個 |
型號 | 15寸.16寸 | 顏色 | 大紅色.白色.黑色 |
我公司地處夏商王都、玄奘故里偃師市,東鄰省會鄭州,西靠故都洛陽,西連高速、隴海鐵路貫穿境內,310和207國道縱橫而過.少林寺、中岳廟、白馬寺、龍門石窟、唐僧寺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近在咫尺。
我公司是中西部地區較大的一家專業鼓類樂器的廠家,秉承傳統手工工藝,精雕細琢,生產的各類鼓樂器暢銷全國各地,受到用戶一致好評。主要生產大紅鼓,戰鼓、堂鼓、腰鼓、威風鼓、太平鼓、軍鼓、架子鼓和日本等30多個門類100多個品種。另外還大量生產黃牛鼓皮、水牛鼓皮、羊皮及聚酯鼓皮等各種鼓類配件。各種鼓選料講究,工藝精細,採用優質木材做鼓身,選用上等的雄性黃牛皮和優質水牛皮做鼓面,經過傳統的手工工藝,精雕細琢加工而成。
鼓的起源——六鼓四金
鼓的起源——原始社會,人們只知敲擊石器給舞蹈助興;進入陶器時代後,人們能用陶土燒製成“土鼓”,並用蕢草製成鼓槌來敲打,如《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草,伊耆氏之樂也。”之後,土鼓、葦笛等樂器和歌舞結合則是古代的“樂”,即歌、舞、樂三者融於一體的樂舞雛型。進入周代,土鼓已用於國家的各種祭祀與禮儀,按《周禮》的規定:“凡國祈年於田祖,吹豳雅,擊土鼓,以東田鈞。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說明在祈求豐年和年終祭蠟中,都用鼓舞取悅神靈。周代是農耕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國家專門建立了管理鼓樂的機構,設置了名為“鼓人”的官職,並制定了一套鼓樂的制度。《周禮》“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
以和軍旅,以正田役”,從此鼓舞更加規範的用於各種祭祀、軍事、勞作及其他活動中。由土鼓發展為用陶土或原木製成鼓腔,蒙上獸皮鼓面製成“革鼓”,則是鼓與鼓舞的又一次飛躍,還和當時對自然現象的崇拜與巫術觀念有關。人們把天上雷霆的轟鳴、春天氣候的溫馨、萬物生長的動態、音聲等,都融會於“鼓”這一實物與概念之中,認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聲像雷聲一樣可以引來雨水,滋潤農作物生長。所以《易.系辭》有“鼓之以雷霆”之說;《風俗通義》釋義:“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說文解字》釋意也相同。古文中,郭同廓,有擴張、延伸與成長等意,因此,鼓也就成為農耕民族的精神力量,激發著人們從事辛勤的農事勞動。 神話與傳說中也有許多鼓的記述,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百里,以威天下。”夔是獨腳如龍的怪獸,雷獸即雷神,用這種獸之獸皮、獸骨製成革鼓與鼓槌,其聲音和威力自然是無可比擬的。源於人、神、獸三者不分的神話時代關於鼓的傳說,在農耕民族心目中加深了鼓的神秘色彩。
六鼓四金——源於《周禮》的“六鼓四金”一詞,所表達的雖是三千年前周代的鼓樂形式,但它和今日中國各民族的鼓舞,卻有著一定的源流關係。按《周禮》規定:“六鼓”的鼓名與用途是:雷鼓、鼓神祀,靈鼓、鼓社祭,路鼓、鼓鬼饗,fen鼓、鼓軍事,gao鼓、鼓役事,晉鼓、鼓金奏。“四金”是:以金綽和鼓,以金錨節鼓,以金饒止鼓,以金鐸通鼓。這些古字、古義雖難讀、難懂,又屬於古代舞蹈史的研究範疇,但可以幫助我們對今日鼓舞源流的探索。如山東“鼓子秧歌”每年開演前要先到土地廟前表演鼓舞以祭社,要沿途撒香包、小米、紙錢。此 風習就有“鼓祭社”“鼓鬼饗”的古俗遺意。 土鼓是鼓的起源,革鼓與鼓舞代表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類型,中國西南出現的銅鼓與銅鼓舞有長江流域楚文化的色彩,用整段樹幹挖空製成木鼓與木鼓舞是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源於薩滿教的抓鼓與抓鼓舞則是草原文化型的鼓與舞的形式。隨著國內各民族之間、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交往日益頻繁,鼓的造型與製作工藝,鼓舞的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多彩。現在流傳的鼓舞中,鼓的質地有土(陶)、木、銅、鐵、竹之分,並因其造型與表演形式之不同又有各種名稱。如:木鼓舞(佤族等)、銅鼓舞(壯族等)、鐵鼓舞(維吾爾、藏族)、陶質的蜂鼓舞(壯、瑤族)、竹筒舞(哈尼族)、象腳鼓舞(傣族等)、單鼓(漢、滿、蒙族)、手鼓舞(維吾爾族)、長鼓舞(瑤族)、猴鼓舞(苗、瑤族)等。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