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茅台 | 衛生許可證 | QS520015010001 |
商品條形碼 | 6902592880294 | 產品標準號 | GB/T10781.1-2 |
淨重 | 500(ml) | 保質期 | 長期(年) |
酒精含量 | 38(%) | 原料與配料 | 高梁、大米、水等 |
生產廠家 | 茅台酒廠集團 | OEM | 是 |
原產地 | 貴州 | 特產 | 是 |
儲藏方法 | 通風,乾燥處, | 生產日期 | 見瓶標 |
90週年紀念酒
貴州茅台酒榮獲巴拿馬金獎玖拾週年紀念酒,是以經長期珍藏的茅台酒,按國家標準中貴州茅台酒陳年酒的標準,精心勾兌而成,未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豐滿、老熟香味舒適顯著、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是國酒之尊。 貴州茅台酒已通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並列為國家原產地域產品。
【簡介】
茅台有著神秘悠遠的歷史茅台酒也是中國國酒。建國以來,無數次重大活動,茅台酒都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自古而今,嚮往茅台、讚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毫不誇張地說,茅台酒的每一個細小的“側面”都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與人文價值。猶如中國發
茅台酒標誌
給世界的一張飄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像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瞭解自己的同時,也將中華酒文化的魅力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了世界,讓其瞭解了中國、中國文化。
茅台所產的酒質量特別好,從古至今早有定論。
漢高祖劉邦飲過枸醬酒後讚不絕口。漢武帝劉徹飲之盛讚“甘美之”。曾寫下“楊柳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之則歎曰“殊可飲”。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七經仁懷,暢飲茅台酒之後更是寫下“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雖然兵敗大渡河,但他詩中隱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隱隱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百年之後將會成為中國的“國酒”?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淨透明、醇馥幽鬱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
[編輯本段]【產地】 茅台酒出產於貴州仁懷市赤水河畔茅台鎮,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質純潔清甜,含有少量礦物質,正好釀酒。
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30多年前我們的周總理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下達了一個任務,叫他複製茅台。據說當時方毅副總理帶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設備,甚至制酒的老師傅都帶走了,連茅台酒廠的灰塵也裝了一箱子帶走(據說那裡面有豐富的微生物,是製造茅台酒所必需的),在附近到處找,找了50個地方,最後在遵義找到了一個山清水秀、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把茅台酒的流程工序全部展開,用當地非常純淨的水,利用灰塵中的微生物重新製作,一共進行了9個週期、69次實驗,最後直到1985年宣佈失敗。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係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茅台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台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後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恆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後,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天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編輯本段]【簡史】 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後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台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台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製的酒。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始於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帶所產的大麴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台鎮楊柳灣(今茅台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
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台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燒春”為標誌的一批茅台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台釀酒業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台酒的燒房已有20餘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台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台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
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台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生產。貴州省根據中央的指示,對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其發展。對其老闆還給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職位。1951年,貴州省將最大的成義燒房收購,並將另兩家燒房合併進來,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幹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台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道: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台。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台酒終於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茅台酒連續14次榮獲國際金獎。
茅台地區特殊的氣候、水質,獨具匠心的釀酒工藝,早為古人所知並加於總結。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載:“茅台酒,仁懷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用純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製法:煮料和曲即納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稱大麴酒,一曰茅台燒。仁懷地瘠民貧,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這段記載,準確地描繪了當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質、製作工藝及生產規模。
茅台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製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週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簡介】
茅台有著神秘悠遠的歷史茅台酒也是中國國酒。建國以來,無數次重大活動,茅台酒都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自古而今,嚮往茅台、讚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毫不誇張地說,茅台酒的每一個細小的“側面”都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與人文價值。猶如中國發
茅台酒標誌
給世界的一張飄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像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瞭解自己的同時,也將中華酒文化的魅力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了世界,讓其瞭解了中國、中國文化。
茅台所產的酒質量特別好,從古至今早有定論。
漢高祖劉邦飲過枸醬酒後讚不絕口。漢武帝劉徹飲之盛讚“甘美之”。曾寫下“楊柳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之則歎曰“殊可飲”。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七經仁懷,暢飲茅台酒之後更是寫下“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雖然兵敗大渡河,但他詩中隱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隱隱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百年之後將會成為中國的“國酒”?
[編輯本段]【特色】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淨透明、醇馥幽鬱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
[編輯本段]【產地】茅台酒出產於貴州仁懷市赤水河畔茅台鎮,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質純潔清甜,含有少量礦物質,正好釀酒。
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30多年前我們的周總理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下達了一個任務,叫他複製茅台。據說當時方毅副總理帶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設備,甚至制酒的老師傅都帶走了,連茅台酒廠的灰塵也裝了一箱子帶走(據說那裡面有豐富的微生物,是製造茅台酒所必需的),在附近到處找,找了50個地方,最後在遵義找到了一個山清水秀、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把茅台酒的流程工序全部展開,用當地非常純淨的水,利用灰塵中的微生物重新製作,一共進行了9個週期、69次實驗,最後直到1985年宣佈失敗。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係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編輯本段]【品種】茅台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台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後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恆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後,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天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編輯本段]【簡史】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後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台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台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製的酒。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始於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帶所產的大麴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台鎮楊柳灣(今茅台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
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台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燒春”為標誌的一批茅台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台釀酒業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台酒的燒房已有20餘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台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台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
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台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生產。貴州省根據中央的指示,對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其發展。對其老闆還給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職位。1951年,貴州省將最大的成義燒房收購,並將另兩家燒房合併進來,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幹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台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道: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台。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台酒終於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茅台酒連續14次榮獲國際金獎。
[編輯本段]【釀造】茅台地區特殊的氣候、水質,獨具匠心的釀酒工藝,早為古人所知並加於總結。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載:“茅台酒,仁懷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用純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製法:煮料和曲即納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稱大麴酒,一曰茅台燒。仁懷地瘠民貧,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這段記載,準確地描繪了當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質、製作工藝及生產規模。
茅台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製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週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