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也叫車渠,是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
拼音:chē qú
註音:ㄔㄜ ㄑㄩˊ
基本詞義
1.佛教中所謂硨磲者,指深青或紫色的礦石或玉石,代表石類中的某種珍寶之意。並非殺生取殼作為念珠或供養佛菩薩之物品。
2.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種蛤,有時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引證解釋
1. 次於玉的美石。
《廣雅·釋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2. 軟體動物,棲息熱帶海洋中。肉可食用。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長可達一米,可制器皿及裝飾品。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硨磲》:“ 南海 有蚌屬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許,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為貴。”
3. 指其介殼。古稱七寶之一。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 魏武帝 以瑪瑙石為馬勒,硨磲為酒椀。”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凈土》:“嵌珊瑚硨磲瑪瑙,光射月輪孤。”
清 朱彝尊 《贈許容》詩:“吾生好奇頗嗜此,硨磲犀象羅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這洋槍隊過完之後,還有一個押隊官,戴著硨磲頂子,騎著馬。”
4. 特指酒杯。
明 屠隆 《彩毫記·展武相逢》:“斬頭顱報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傢。”
5.古國名。在今柬埔寨南部或越南東南部。
佛教七寶
在佛經上描寫佛國土中的眾多寶物,雖然比人間的莊嚴瑰麗得多,但佛教所說的七寶,在世間上亦可找到,可是各種經典對於七寶的記載則不盡相同,茲舉出數部經典為例:
(一)《佛本行集經卷二》所記載之七寶為:金、銀、琉璃、車渠、馬瑙、珊瑚、頗黎。
(二)《大阿彌陀經.地平氣和分》為:黃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硨磲。
(三)《阿彌陀經》及《大智度論卷十》之七寶為:金、銀、琉璃、頗梨、硨磲、赤珠、瑪瑙。
(四)《妙法蓮華經.卷四》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
(五)《大般若經》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
(六)《恒水經》則以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寶為七寶。
其他記載關於七寶之經典還有如《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大樓炭經卷一》、《起世因本經卷一》、《稱贊凈土佛攝受經》、《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中》、《佛地經論卷一》、《大寶積經卷十七》、《無量壽經卷上》等等。
「硨磲」,梵名 MUSARAGALVA ,音譯作:牟娑洛揭婆、目娑羅伽羅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羅伽隸、牟娑婆、謨薩羅、牟娑洛等,其意思為紫色寶、紺(廣州音讀〝禁〞,為一種深青色而略帶微紅之顏色,俗稱天青色)色寶。在古代「硨磲」二字寫作「車渠」,沒有石字旁,後世「車渠」二字方加上瞭石字旁,使人易於明白「硨磲」是一種寶石,其實「車渠」兩字的真正意思為車輪的外圈,在古代車輪是用木制成的,但發展到現代的車輪或叫車胎,無論是單車、電單車、汽車等,車胎的外圈都是用塑膠物質所制造的瞭。
在海洋中有一種生物,屬於貝類傢族,是一種介殼軟體動物,形如蚌蛤,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徑約有一點五米,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在此種動物的外殼上有深大之溝紋如車輪的外圈,故被命名為「車渠」。車渠的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吋,是由外層角質層、中層稜柱層和內層珍珠層三部份構成,是琢磨玉器的優良材料。車渠的肉呈白色,可供食用,其外套膜邊緣(包裹著肉的一種薄膜)為青、紫或黃綠等顏色,極為美麗,正由於其顏色的關系,在佛經上記載的所謂的硨磲,應解作紫色或紺色的寶物,方合梵語的原意;但後世一般則稱白珊瑚及貝殼所制之物為硨磲,可能由於硨磲的殼根本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緣故。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視為一種寶物,早在漢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當中,便記載瞭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裡的地方,散宜生用硨磲大貝敬獻紂王,贖回文王的故事。硨磲棲息於熱帶海域,我國的海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均有出產,其殼大的可作小兒浴盆及豬隻的食用盆,殼小的可用來燒制石灰或供觀賞用,據說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來加喀戈地方,當地人用硨磲當作食物的防腐保溫箱。
故此,凡是深青或紫色的礦石或玉石之類的東西,皆可視為七寶中之硨磲,甚而是白色的玉石之類也可以。硨磲亦是一種有情識的生命,佛教絕不會教人殺生以取其殼作為念珠或供養佛菩薩之物品,故此「車渠」加石字旁應寫成「硨磲」很有意思,可使人明白到現今的「硨磲」兩字是代表石類中的某種珍寶之意。
生物名簡介
車渠,也叫硨磲(chē qú ),是分佈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世界上報道的隻有9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我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佈。大硨磲,又稱庫氏硨磲(Tridacna gigas)和大熊貓、金絲猴一樣是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如果你不會購買熊貓皮,也請不要購買硨磲制品。硨磲作為稀有海洋生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CITES)附錄二物種。
根據CITES以及我國海關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郵寄、攜帶、托運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出入國境,必須持國傢瀕危辦或其駐各地的辦事處出具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向出入境海關申報,沒有相關機構的證明,旅客嚴禁攜帶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出入境。
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 硨磲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8m。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也被尊為七寶之一。《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涼血降壓的功效,長期佩戴對人體有益,可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硨磲同時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特別是對咽喉腫痛、小孩生皰更有療效。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
物種分類
共有2屬9種,硨磲屬(Tridacna)8種,硨蠔屬(Hippopus)1種。
2.扇硨磲 (Tridacna derasa)
4.長硨磲 (Tridacna maxima)
5.瓷口硨磲 (Hippopus porcellanus)
6.羅氏硨磲 (Tridacna rosewateri)
7.鱗硨磲 (Tridacna squamosa)
8.魔鬼硨磲 (Tridacna tevoroa)
9.硨蠔 (Hippopus hippopus)
原形態
1.鱗硨磲,貝殼卵圓形,厚重堅實,殼長約200mm,殼高約130mm,殼寬約 136mm。兩殼大小相等,兩側亦近等。殼頂位於背緣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的足絲孔,孔邊緣具有肋狀突起若幹條,近殼頂的大而突出,排列緊密,向前端漸稀不清。殼背緣稍平。外韌帶黃褐色,長約為具殼後半部的3/4。殼表黃白色,生長線細密,具有4-6條強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寬而翹起的大鱗片,肋間溝內又有寬的放射肋紋數條。肋與溝使腹緣彎曲呈波狀。於殼頂附近常因磨損而使鱗片脫落。殼內面白色,具有光澤,鉸合部長,左殼有主齒及後側齒各1枚右殼有主齒1枚及並列的後側齒2枚。後閉殼肌痕卵圓形,位於殼中部。外套痕明顯,生活時外套膜緣紅褐色。
2.長硨磲,貝殼長卵圓形,殼極堅厚,一般殼長約170mm,殼高約90mm,寬與高近等。兩殼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長;後端短。殼頂前方中凹,為長卵圓形的足絲孔,孔周緣有排列稀疏的齒狀突起,殼背緣斜。韌帶黃褐色,長幾達腹緣。殼表黃白色,具有自頂部直達腹緣而向前方斜走的強大鱗狀放射肋5-7條,肋寬顯著大於肋溝。近殼頂部放射肋的鱗片低伏,多呈覆瓦狀排列;近腹緣的鱗片較突起,腹緣呈弓形彎曲。殼內面白色,邊緣淡黃色,具光澤,並有與殼表放射肋豐應的凹溝。鉸合部長達末端左殼有主齒及後側齒各1枚;右殼有主齒1枚及並列的後側齒2枚。後收足肌痕與閉殼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顯。生活時外套膜邊緣為藍色。
分佈區域
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研究報告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我國的海南省和南海諸島也有分佈。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顏色鮮艷。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共生。這種單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並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硨磲豐富的營養。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線,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這種和藻類的特殊關系,稱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遊生物。硨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硨磲還能產生珍珠。小型貝殼可燒制石灰或供觀賞。有的國傢已對鱗硨磲和無鱗硨磲進行人工養殖並獲成功。
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世界上報道的隻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佈。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裡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硨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裡種植食物的本領。它們同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共生,並以這種藻類作補充食物,特殊情況下,蟲黃藻也可以成為硨磲的主要食物。
硨磲和蟲黃藻有共生關系,這種關系對彼此都有利。蟲黃藻可以借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線和代謝產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以前曾有過硨磲將潛水員腿夾住的報道,這實為無稽之談。因為硨磲上生長著無數藻類,根本無法完全關閉。而且,硨磲關閉的速度很慢,潛水員完全有時間將腿抽出。
藥用價值
性味:①《海藥本草》:"大寒,無毒。"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②《本草綱目》:"案韻會雲,車渠,海中大貝,背上壟文,如車之渠。味甘咸,大寒,無毒。入腎經。“
功用主治:
另據《廣雅·釋地》,石之次玉者為“硨磲”。或以為僅是據硨磲殼得名而已,與硨磲動物本身並無聯系。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m甚至更大。殼內白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車輪溝渠的圖案,因此而得名為硨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較厚的貝殼做成圓珠,把它當作硨磲念珠。可見硨磲在古代深受人們的喜愛。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現在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顆天然海洋貝珠(真主之珠)重6350貝克,就是硨磲所產。
市場分析
硨磲貝有望成為鮑魚養殖替代品
近幾年大陸華南和臺灣各地鮑苗容易大量死亡,雖然業內有心努力解決,但鮑苗死亡問題難以尋找到根本原因。有的鮑魚養殖者改養其他品種。1983年國際上將硨磲貝列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護,華盛頓公約(CITES)將硨磲貝分成天然與養殖兩大類。由於天然捕撈資源枯竭,公約規定禁止天然硨磲出口,而硨磲貝養殖成本低,且可利用鮑魚養殖場所進行養殖,硨磲貝有可能成為鮑魚養殖業者的新選擇。
亞洲與澳洲市場
日本市場上硨磲貝主要銷售方式包括食用、水族館活體與貝殼裝飾品等,市場需求旺盛,但是資源過度捕撈由1975年的600噸產量降至100噸。紅番硨磲、鱗硨磲與硨蠔的市場接受規格有兩類:5-6厘米及8厘米以上。每公斤平均批發售價2.86-10.7美元,價格決定於大小、季節與品種三因素。
紅番硨磲價格每公斤平均批發售價8.56-14.29美元,由當地養殖場直接供應價格應可壓至1.43-2.38美元,紅番硨磲肉質較鱗硨磲硬。菲律賓亦有出口至日本,其處理方式有兩種形態:鹽漬法與糖漬法。硨磲貝空殼主要市場來自馬紹爾群島,由於CITES規定養殖的殼才可以販售,天然采捕的殼販售須受到約束,然而如何去界定,技術上存在相當大的困難。
臺灣主要硨磲貝市場來源有兩種方式,一是漁船在他國海域捕撈,二是貿易商自國外進口。漁船在他國海域捕撈是違法行為,明令不可捕撈加以取締,而近幾年主要進口國包括印尼、巴佈亞新幾內亞、澳洲、斐濟等國。
編輯本段有機寶石
簡介
硨磲的成份大致與天然珍珠相同,外表之顏色是牙白與棕黃相間,而棕色帶中有強烈之金色絲光,整體外表就像車與溝渠所構成之圖案,亦頗似太極之形,因而稱之為「金絲硨磲」。硨磲的原材料取得不易,所以異常珍貴,難怪古代能擁有硨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職,就是西藏密教高僧,故一般民間很少看得到。
歷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認為是一種寶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便記載瞭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裡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硨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硨磲穿成念珠加以誦念。
特性
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礦物必須具備美麗的特性才可稱為寶石,而硨磲具有美麗的珍珠光澤,有暈彩和絲光,且質地光潔而細膩,可以說是非常漂亮的有機寶石。它的化學成份、礦物組成與珍珠類似,其特性如下:
化學成分
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征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
3.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綠色腸管為其特色
4.光澤珍珠光澤
5.硬度一般為2.5~3,隨年齡增長逐漸變硬,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可達4
6.密度2.70g/cm3。
外觀
牙白與棕黃相間形成太極圖形並帶有耀眼之金色絲光和金色暈彩,如帶有青綠色之化 石腸管隔在其間為高級者。
真假鑒別
1. 肉眼檢視法:
隻要是硨磲,其外表必定有如車輪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因此,要鑒別真假硨磲,這樣的特征就成為鑒定真假的重要指標。再者,隻要是天然的寶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個體,我們觀察如果有兩顆硨磲珠紋路是一模
一樣的,則很有可能是貝殼磨成粉壓制的。
2. 破壞性試驗:
以破壞性試驗將其擊破,若是真品必有貝殼斷面。
3.惦重法:
天然的硨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我們除瞭觀察硨磲的紋路是否為天然外,可以試著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覺非常輕,則有可能為非天然硨磲。
保養與使用
1. 拿到金絲硨磲後,請務必以熏香凈化,口中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唵嘛呢具昧吽108遍。
2.為避免遭到外在污染,表面經過打蠟處理,配戴一星期左右,蠟會自動脫離而恢復原本形態,待蠟脫離後,金絲硨磲會自動產生負離子置換作用,而達到既有的功能。
3. 金絲硨磲與珍珠同屬有機寶石,故不可接觸到酸或堿物質,若有接觸到流汗或臟污,請用清水沖洗並用細佈擦幹即可。
4. 沐浴或做傢事時,請勿配戴,勿與其它金屬飾品碰撞,每個月使用天然綿羊油(天然純檀香油亦可)嬰兒油或中性乳液擦拭保養。
5. 經常供奉於佛桌上,一方面是對硨磲的尊敬,二方面可吸收神佛之靈氣。
硨磲的功效
1、據《本草綱目》記載,硨磲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
2、醫學研究證明,硨磲可以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
3、硨磲有較強的磁場,能穩定病人情緒,去除雜念,改善失眠,可以達養生保健之功效。
保養和凈化
1、不可接觸強酸、強堿,避免重擊、碰撞。
2、污垢時使用牙刷沾點牙膏或中性沐浴乳沖刷幹凈,用細佈擦幹
,再擦拭一點嬰兒油或乳液進行保養。
3、將硨磲置於佛堂上供奉,能使其恢復本來的光澤,凈化後在太陽光下曬二小時。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