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擠壓一滾圓製丸技術,於1970年由Reynolds和conine等人首先將它應於劑學領域以來,至今它仍製造小丸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將主藥粉與輔料如微晶纖維、乳糖等加水混煉後,由擠出機擠成絲條,再經滾圓機滾成球形顆粒。該機是醫藥、食品和精細化工等行業製備小丸的理想設備。
二、基本結構和主要技術參數
本機由擠壓頭、整圓機、加粉器和供風總成等主要部件構成。整圓機和擠壓頭裝在同一臺麵上,使得整機結構緊湊。控製鍵麵板組合在擠壓頭機箱前側,風門調節盤裝在右側板、下方、使得操縱調節更方便。
擠出頭和整圓機分別由變頻電機驅動。按動變頻按鈕,可以方便地調節上述兩機的轉速。加粉器也是電子調速。此外,系統風量也可以調節,它是通過手螺母調節進風口的開口率來控製進風量。
型號 QZJ-350 QZJ-500
生產能力(kg/h) 2-20 5-40
顆粒大小(mm) φ0.5-5 φ0.5-5
轉盤直徑(mm) 350 500
轉盤轉速(rpm) 200-600 150-500
總功率(kw) 1.5 3
外形尺寸(mm) 1300*700*1250 1500*800*1500
重量(kg) 232 350
三、製丸原理
製丸時,主藥粉中通常須知一定量的輔料,如微晶纖維素,添加量通為主藥重量的15~30%,細度為18um為宜。晶微纖維素的作用如同“分子海綿”一樣,能保留小分、濕潤粉體,產生粘合力並使濕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整圓時,由於顆粒的離心運動而產生碰撞,滾壓,內部的水分經壓密而均勻地浸出至表麵,保持瞭顆粒的可塑性,這時小圓柱體由啞鈴型,橢圓形,直至滾成完全的球形。
四、操作過程
1. 使用之前,須核對電源電壓是否與本設備要求的220v電壓相符,電機轉向是否與標記方向一致,各傳動機構是否靈活,各緊固螺栓是否有松動現象。在確認正常和完全相符的情況下、方可按下控製板的全部啟動鍵,空機運行10分鐘,進二步確認是否有撞擊、摩擦等異常聲音。
2. 準備擠壓絲條。擠微晶纖維素;主藥粉=15~30%比例混合物料,再加入適量水-乙醇混合溶液作濕潤劑,經槽形混合機混勻,配成具有一定塑性的濕料。濕料的潮濕度是個重要的技術指標,太潮,則絲條之間發生粘連;太乾,則成品球整度不高。因此,各種物料的最佳含水率需經幾次試驗後才能確定。
3. 擠出時,應隨時向擠出的絲條撒乾粉,以避免相互之間粘連。整圓時應首先啟動加粉機,防止團粒,以提高成品的收得率。
整圓開始時,炎防止水份過度蒸發,風機開口率應調至15。整圓過程中應隨時通過視窗孔取樣,觀察成球過程。當相團粒趨勢時應加大給粉量。顆粒基本成球時,應停止加粉並打開全部風門,提高乾燥速率。乾燥約 5~10分鐘後,顆粒表麵已基本乾燥,這時可打開排料塞,機腔內的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自動在經過溜槽排凈。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