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體系架構
2.1物聯網的原理
2.1.1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是通過RFID 技術、無線傳感器技術以及定位技術等自動識別、采集和感知獲取物品的標識信息、物品自身的屬性信息和周邊環境信息,借助各種電子信息 傳輸技術將物品相關信息聚合到統一的信息網路中,並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數據挖掘以及語義分析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物品相關信息進行分析融合處理,最終實現對物理世界的高度認知和智能化的決策控製。
目前物聯網的傳輸技術非常豐富,包括:藍牙、Zigbee、WIFI、超短波數傳電臺、GPRS 等等。主要可以概括為以太網終端、WIFI 終端、2G / 3G 終端等,當然有些智能終端具有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介面。
(1)以太網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應用在數據量傳輸較大、以太網條件較好的場合,現場很容易佈線並具有連接互聯網的條件。一般應用在工廠的固定設備檢測、智能樓宇、智能傢居等環境中。
(2)WIFI 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應用在數據量傳輸較大、以太網條件較好,但終端部分佈線不容易或不能佈線的場合,在終端周圍架設WIFI 路由或WIFI 網關等設備實現。一般應用在無線城市、智能交通等需要大數據無線傳輸的場合或其他應用中終端周圍不適合佈線但需要高數據量傳輸的場合。
(3)2G 終端
該類終端應用在小數據量移動傳輸的場合或小數據量傳輸的野外工作場合,如車載GPS 定位、物流RFID 手持終端、水庫水質監測等。該類終端因具有移動中或野外條件下的聯網功能,所以為物聯網的深層次應用提供瞭更加廣闊的市場。
(4)3G 終端
該類終端是在上麵終端基礎上的升級,增加瞭上下行的通訊速度,以滿足移動圖像監控,下發視訊等應用場合,如:警車巡警圖像的回傳、動態實時交通信息的監控等,在一些大數據量的傳感應用,如震動量的采集或電力信號實施監測中也可以用到該類終端。
2.2.2物聯網體系結構
圖2-1 物聯網體系結構
在物聯網體系架構中,三層的關系可以這樣理解:感知層相當於人體的皮膚和五官;網路層相當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於人的社會分工,具體描述如下: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識別物體,采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影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信息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信息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在各層之間,信息不是單向傳遞的,也有交互、控製等,所傳遞的信息多種多樣,這其中關鍵是物品的信息,包括在特定應用系統范圍內能唯一標識物品的識別碼和物品的靜態與動態信息。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