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雪花套裝工夫茶具
包裝:如圖禮盒包裝
名稱:雪花套裝工夫茶具
包裝:如圖禮盒包裝
名稱:雪花套裝工夫茶具
包裝:如圖禮盒包裝
名稱:雪花套裝工夫茶具
包裝:如圖禮盒包裝
德化縣位於“閩中屋脊”戴雲山麓,總麵積2232平方公裡,五代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置縣。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
(見證歷史 圖/黃谷瑩)
德化的瓷業,歷代燒製規模之大,分佈之廣,堪稱壯觀,從人口密集的城關到偏僻的山村,從田野到叢山密林,經常可以發現古瓷片和古瓷窯的遺址,白瑩瑩、花艷艷的瓷片,像顆顆星鬥撒在人間,似片片白玉鑲織大地,把青翠翠、綠蔥蔥的山鄉點綴到更加美麗。全縣目前已發現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窯址達 238處,全縣十八個鄉鎮都有古窯址分佈,其中“屈鬥宮古窯址”於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頒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6年被國傢列入“十一五”期間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德化瓷燒製技藝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德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即開始生產和使用陶瓷,唐代後期,德化美湖、泗濱一帶製瓷業已開始發展,唐末至五代,三班顏化綵編著瞭陶瓷專著《陶業法》、繪製《梅嶺圖》,這是中國最早的關於陶瓷的專著。
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的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國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商品。北宋時代德化以碗砰侖窯為代表的窯場,其製瓷工藝已采用輪製、模製和胎接成型的技術,以龍窯大量燒製青瓷、青白瓷、白瓷,器形以碗、盤、杯、碟、瓶、罐、壺、盒、洗、花瓶為主,並有少量黑釉茶碗等。裝飾方法以刻花、劃花和印花為主,於瓷器表麵飾以蓮瓣、牡丹、雲水、蕉葉、纏枝花卉以及篾紋、菊瓣、葵紋、麥穗、卷草等紋飾,這些產品在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都有發現。南宋嘉定十六年,日本加藤四郎來到德化學習製瓷技術,回國後依法燒製陶瓷,並稱其建造的窯爐為“德化窯”。到南宋時,瓷窯燒製技術又有新發展,燒製的白瓷,器型大、胎體薄、釉色滋潤、白度高、透光性強,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瓷器的釉色有青灰釉、醬褐釉、黑釉等。宋末元初,德化瓷窯有瞭很大的改進,出現瞭一種介於龍窯和階級窯之間,較易控製燒成火焰的“雞籠窯”,開始改變宋初以來所使用的還原燒成技術而進入到采用氧化燒成的新技術階段。1976年考古發掘的屈鬥宮宋元窯爐遺址,窯基全長達57.1米,共有17間窯室,出土瞭800多件生產工具和6790多件完、殘瓷器標本,這座窯爐的發現,特別是大量外銷瓷器的出土, 對研究宋元時代德化窯的燒造規模、燒製工藝、窯爐發展和當時的社會經濟和物質文化的發展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填補瞭過去德化龍窯的空白。
(記憶中的輝煌 圖/黃谷瑩)
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器物造型、燒製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麵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遠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和“天下共寶之”的珍品。獨樹一幟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調素雅,被稱為中國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特別是佛釋道人物瓷塑,造型逼真、格調高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達到瞭德化窯古代工藝技術成就的高峰。在明代,德化窯爐也有新的創新,在全國首先出現瞭裝燒容量大,既節省燃料、又易於控製燒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階級窯,這種技術於明中葉流傳到日本等國傢,對國際瓷窯的進步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爭奇鬥艷,並取代建白瓷占據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豐富,紋畫內容取材很廣,有歷史故事、人物自然、生產活動、社會習俗、禽獸花果、山水景物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紋飾,畫面明靜素雅,筆法樸實粗獷,構圖簡潔舒展,充滿生活氣息,顯示瞭民窯色彩或幽靜淡雅或濃鬱艷麗的風格,開創瞭德化窯彩瓷的新紀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陳設供器一樣暢銷國外。
晚清以後,隨著封建王朝的沒落和外來列強的侵略,我國城鄉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德化瓷業走向衰落,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等在艱難歲月中,仍堅持製瓷事業、繼承傳統、銳意創新,其作品獲得很高的評價。1915年,蘇學金首創的瓷塑梅花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國際金獎,之後許友義創作的《木蘭從軍》、《關公》、《觀音》等瓷雕作品,先後分別獲得在英國、日本和南京舉行的國際和全國博覽會的金獎。1930年,許友義師徒為仙遊龍紀寺精心雕製的《五百羅漢》瓷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亦為中國瓷壇首創的珍品。民國時期,德化瓷器也同樣對世界瓷業產生重要影響,吸引瞭眾多人士前來參觀考察。1919年,日本人真井正美津到德化考察,並發表文章介紹德化瓷的優良產品和技術。後來,英國的唐納利編著瞭《中國白——福建德化瓷》,美國的羅波特寫瞭《中國白——精美的福建德化瓷》,新加坡的海蒂著作《中國白》,這些都是外國人對德化白瓷的研究之作。
(千年流轉 圖/黃谷瑩)
新中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瞭新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瓷業進入瞭新的發展時期。2008年,全縣有陶瓷企業 1100多傢,從業人員8萬多人,初步形成瞭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三大陶瓷產品體系,湧現出瞭一批著名陶瓷企業,如佳美集團、冠福集團、順美集團等,也誕生瞭一大批優秀的陶瓷工藝大師,如德化瓷燒製技藝傳承人、國傢級工藝美術大師蘇清河,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楊劍民、柯宏榮,還有福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陳德卿等十幾人,他們為德化陶瓷的進步發展作出瞭卓越的貢獻。
2008全縣陶瓷產值68.96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62.3%。1993年,李鵬總理題詞“德化名瓷 瓷國明珠”,高度評價瞭德化陶瓷在國內的地位和影響。1996年3月,德化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等單位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德化人民充分發揮山多、水足、礦富、瓷美四大優勢,大力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成功闖出一條山區經濟發展路子,全縣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麵進步,繼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之後,2003年又獲得“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中國瓷都&S226;德化”的美譽。2008年11月,在杭州市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授牌機式上,“中國瓷都&S226;德化”榮譽稱號通過專傢復評,德化再次被授予“中國瓷都”榮譽稱號,這也是在這次“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授牌機式上惟一獲此殊榮的縣份。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