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歷的雛形是一種“討債本”,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逐漸演變成為當今的掛歷。掛歷由皇歷、日歷、年畫逐步演變而來,是歷書與年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掛歷的出版發行改變瞭我國傳統的“歷書”和“年歷”記時法,過去年末歲尾,傢傢戶戶買幾張年歷畫貼在堂屋內,一貼一年,天天都是老模樣,而掛歷12個月具有12張不同的畫面,而且畫面美觀大方,月月給人一種新鮮感,客人來瞭往往翻一翻,欣賞一番,贊美一番,不僅使客人享受瞭“美”,而且也使主人心裡美滋滋的,因此,掛歷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喜愛。
目錄
編輯本段掛歷的產生
那是在古羅馬時代,當時社會上有一種專門從事放債業務的人,按月去向債戶收取利息。為方便起見,他們將何月何日某人該還的債和該付的息都記在一個本子上。因為這種本子是以月為單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記事欄,其記事方法簡便明瞭,漸漸地被其他行業所借鑒。編輯本段掛歷在我國的發展
中國掛歷(月歷)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掛歷也得到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國出版社等新聞出版單位大都把“掛歷”當成一種對外宣傳品,文字是中英文,有的全部是外文,畫面內容有建設成就攝影、祖國風光、古代山水畫和電影劇照等,對外贈送,對內很少發行,當時對內發行的是年畫。編輯本段掛歷上的歷法知識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工作要有計劃,生活也要提前安排,在掛歷上作個記 號非常醒目和方便,否則,會丟三忘四,後悔莫及。《一》陽歷又叫太陽歷
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制定,目前是世界各國通用歷,該歷法最早為西方國傢通用,故又稱西歷。陽歷的產生在西方國傢時間不同,一年起始及月份也不同,很混亂。如,古埃及以秋分為歲首;古羅馬之歷法,一年為10個月。到公元前46年羅馬大帝凱撤修訂的儒略歷,是現今陽歷的鼻祖,到1582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再次修訂的歷法--格列高利歷,就是現在通行的太陽歷。《二》“陰歷”又名太陰歷又叫農歷
系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月,再配上地球繞太陽一周之時數為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歷。陰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此太陽年約差11天,積至3年餘33日,故每3年須置一閏月,尚餘3日或4月,在積2年,共餘25日或26日,可置一閏月,所以在19年內設置7個閏月正好,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份分成24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幹地支搭配,60年周而復始,這中歷法相傳始於我國夏代,所以又稱夏歷,與現行之歷而言又叫“舊歷”,一般人們以為陰歷適合於農傢農事,又稱“農歷”,通稱“陰歷”。《三》“星期”又稱“禮拜”又稱“周”
我國古代歷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復始,稱為“七曜”,西洋歷法中也有七日為一周的說法,跟我國的“七曜”暗合,後來根據國際習慣,把這樣連續排列的七日作為工作學習休息日期的計算單位,叫做星期。由於西方人崇拜神靈上帝,每逢星期日都要到教堂裡祈禱禮拜求神保佑;過七天又到瞭禮拜日,過瞭禮拜日就是禮拜一,所以稱“禮拜”。由於七日為一周,周而復始又有人習慣稱有、周一,周二……,就以稱“星期”又稱“周”。編輯本段掛歷的收藏價值
內容包羅萬象的掛歷其實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它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折射出一定時期社會面貌與時代潮流的變化,在新年正是掛歷收藏的好時機。老掛歷升值潛力不遜年畫
掛歷是上世紀後20年風靡國內的實用品之一,也是新年送禮的首選禮品。雖然掛歷的消費市場不斷萎縮,隨著時代的發展退出實用領域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但是,掛歷絕不會成為垃圾被拋棄。收藏掛歷有訣竅
人人見過、傢傢掛過的掛歷,雖與每個人都很貼近,但大多數人將之視為平常,不清楚怎樣的掛歷才有收藏價值。其實,面對形形色色的掛歷,收藏還需講究一些技法,早期掛歷、題材特殊的掛歷以及紙張、品相精美的掛歷較有收藏價值。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