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的概念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行”即運動變化、運動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與變化所構成。自然界各種事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並用五行的生克乘侮關系來闡述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對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古代醫學傢運用五行學說,對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病理現象,以及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自然界事物采取“取象比類”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與形態分別歸屬於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借以闡述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病理的復雜聯系,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關系。 五行學說對事物屬性的歸類推演法則是: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為五方,時間結構為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框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按其屬性進行歸納。也就是說:五行的屬性並不等於木、火、土、金、水。如具有生發、柔和、發達、舒暢等性質和作用者,統屬於木;具有陽熱、炎上等性質和作用者,統屬於火;具有長養、化育、承載等性質和作用者統屬於土;具有清潔、肅降等性質和作用者,統屬於金;具有寒涼、滋潤、向下等性質和作用者,統屬於水。從而將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物質和現象聯系起來。 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五行 | 五味 | 五色 | 五化 | 五氣 | 五方 | 五季 | 五臟 | 六腑 | 五官 | 五體 | 五志 | 五華 | 火 | 苦 | 紅 | 長 | 暑 | 南 | 夏 | 心 | 小腸 | 舌 | 脈 | 喜 | 麵 | 木 | 酸 | 青 | 生 | 風 | 東 | 春 | 肝 | 膽 | 目 | 筋 | 怒 | 爪 | 水 | 咸 | 黑 | 藏 | 寒 | 北 | 冬 | 腎 | 膀胱 | 耳 | 骨髓 | 恐 | 毛發 | 金 | 辛辣 | 白 | 收 | 燥 | 西 | 秋 | 肺 | 大腸 | 鼻 | 皮毛 | 悲 | 毛 | 土 | 甜 | 黃 | 化 | 濕 | 中 | 長夏 | 脾 | 胃 | 口 | 肌肉 | 思 | 唇 |
三焦 五行的生克 五行學說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資生的關系。五行的生克是事物運動變化的正常規律。 相生:有相互促進、助長的意思。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資生,循環無盡。在五行相生關系中的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麵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故又稱“母子關系”。以水為例,生我者金,金能生水,則金為水之母,我生者木,水能生木,則木為水之子。依次類推。 相克:有相互制約、克制的意思。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克我”兩方麵的關系,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所不勝。所以,五行的相克關系又稱為“所勝”與“所不勝”的關系。以木為例,克我者金,則金為木之所不勝,我克者為土,則土為木之所勝。依次類推。 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方麵。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關系下的變化與發展。 五行學說在美容中醫學中的應用 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 五行學說以“取象比類”的方法,根據五臟的功能特點將其分別歸屬於五行,如肝喜條達,有疏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有溫煦之功,火有陽熱之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而土有特殊化萬物之特性,故以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之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之特性,故以腎屬“水”。五行學說並以五行的相生相克來說明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上的互相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木);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此外,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關系,也可以運用五行學說來加以說明。所以,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一性。 五行學說還可以用生克乘侮的關系來解釋五臟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還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 用於損容性疾病的診斷與防治,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內臟功能活動異常,可以從麵色、聲音、口味、脈象等方麵反應出來,籍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正如《難經.六十一難》所說:“望而知之者,望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而五臟與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關脈象的變化,在五行分類歸屬上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在臨床診斷疾病時就可以根據四診所得的資料,根據五行的所屬及生克乘侮的變化來推斷病情。如麵色青、喜食酸、脈弦,可以診斷為肝病;麵色紅、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麵色表黃,多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而見黑色,為水來克火。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時和內臟生克關系異常有關。所以在治療時,除對病變的本臟進行治療外,還應對五行的生克乘侮為依據來調整各臟腑之間的關系,控制其傳變,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經絡學說 概述: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說即闡述人體經絡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的相互關系,是針灸學科的基礎,也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理論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等各個方麵,對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 經脈:經,有路徑的意思,經脈是經絡系統的縱行乾線。 絡脈:絡,有網絡的意思,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處不至。 經絡功能: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部分的通路。 經脈: 別絡:較大,共有十五,十二經脈與任、督脈各有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別絡有本經別走鄰經之意,其功能是加強表裡陰陽兩經的聯系與調節作用。 浮絡:浮行於淺表部位 孫絡:絡脈最細小的分支。 附屬於十二經脈的還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別出的正經。凡陽經的經別自本經別出而循行體內後,不再回入本經,卻與其為表裡的陽經相合,十二經別依表裡分為六組,即“六合”,加強瞭十二經脈在體內的聯系,並能通達到某些正經未能行徑的器官與形體部位,以補正經之不足。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循行部位上頒佈於筋肉系統的總稱。 作用:聯結筋肉、骨骼,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在體表一定皮膚部位的反應區,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機能活動反映與體表的部位,也是經絡之氣散步的所在。 走向和交接規律 手三陰,從胸走手,交手三陽 手三陽,從手走頭,交足三陽 足三陽,從頭走足,交足三陰 足三陰,從足走腹,交手三陰 十二經脈流註次序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五行經絡π元素 五行經絡π元素的作用:可以提高人體陰陽和諧,改善亞健康,提高人體機體的免疫能力,增加人體抵抗能力,是慢性疾病的克星。 1、可以增加免疫能力,預防疾病減少各種傳染疾病的發生 2、可以調節現代社會人們各方麵因壓力增大而導致神經系統的亞健康狀態 3、針對女性的生殖系統功能方麵有改善月經失調、婦科炎癥、痛經、子宮和卵巢的疾病、更年期綜合征等問題 4、可以改善泌尿系統功能低下的現象,例如腎虛、腰酸背痛、小便頻多、泌尿系統炎癥 5、對於呼吸系統方麵,例如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問題能夠快速見效 6、對於運動系統方麵的作用,例如脊椎病、頸椎病、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炎、腰椎盤突出、骨質疏松、坐骨神經痛等問題都有很好的療效。 7、可以快速改善女性的皮膚發黃、暗,調節各種皮膚問題,使皮膚細膩、亮麗、白皙 8、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癥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很大的改善 原理 π在數學中指的是圓周率,是通過物理上利用元素碰撞原理而產生非常細小的元素,分子經過這樣的處理後更容易進入人體,讓體內的細胞更容易吸收,這種處理過程我們稱之為π化 五行經絡π元素是用精純的精油經過瞭3次蒸餾後再利用π化處理而產生更細小的分子元素,這種元素是一種人體能夠改善健康所必須的滲透性及活動性極強的元素,可以說是精油中的精油,其中每一款都包含瞭十種以上的純單方精油。 操作手法 1、 用經絡疏通按摩油用經絡疏通手法按摩背部,使全身處於放松狀態 2、 紅外線照射5-8分鐘 3、 按火、木、水、金、土的順序推脊椎(從成強穴推脊椎至百會穴) 4、 用水元素推膀胱經5-10分鐘 5、 用土元素推大板筋5-10分鐘 6、 用火元素推肩胛骨5-10分鐘 7、 紅外線照射5-8分鐘 組成 火元素 主要成分:馬喬蓮,甜橙,檸檬,薰衣草,洋甘菊,玫瑰草,快樂鼠尾草 木元素 主要成分:檸檬,檀香,百裡香,迷迭香,丁香,茉莉,薰衣草 水元素 主要成分:茉莉、檀香、依蘭、松針、葡萄柚、杜松,薑油,黑胡椒 金元素 主要成分:薄荷,佛手柑,薰衣草,尤加利,檸檬,甜橙,茶樹,雪松 土元素 主要成分:茴香,羅勒,馬喬蓮,洋甘菊,迷迭香,薰衣草,快樂鼠尾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