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切削鋼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易切削鋼英文名稱:free-cutting steel;freemachining steel定義:加入某些元素使其切削性能改善的鋼。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切削加工工藝與設備(二級學科);切削加工工藝與設備一般名詞(三級學科)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
約在1932年後,人們受到切削性異常優越的鉛黃銅的啟發,開始研制含鉛的易切削鋼。因鉛有劇毒,當時在冶煉和安全防護等方麵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直到1937年美國研制出含鉛易切削鋼。1958年,日本引進此種技術並開始研制新的鉛易切削鋼,到1975年日本公佈的含鉛易切削鋼專利就有25項之多。前蘇聯是在70年代初才開始生產鉛易切削鋼。
發展
隨著機械切削加工不斷向自動化、高速化和精密化方向發展,對材料的切削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於是出現瞭切削性更佳的鉛一硫復合易切削鋼,又稱為超易切削鋼。此後各種鉛一硫二元和多元復合易切削鋼陸續問世。易切削元素
碲發展
易切削鋼生產發展很快,品種和牌號數量不斷增加,產量逐漸上升。在美國、日本、英國、前聯邦德國、前蘇聯五國易切削鋼標準中,多者有31個鋼號(AISI),少者有7個鋼號(FOCT)。品種已經擴大到扁鋼和管易。易切削鋼產量以日本最多,增加速度也最快。1965年接近10萬t,到瞭1985年達到瞭100萬t左右,其中硫系占64.4%。日本生產的易切削鋼約有40%~46%消耗在汽車制造業,產業機械消耗約10%,傢庭用品和其他消耗約6%。中國應用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生產硫系易切削鋼(主要是低碳自動機床加工用鋼),1975年又審訂瞭易切削鋼的新標準GBl91-75。從70年代起,開始試生產鈣系和鈦系易切削鋼。但是對生產中需要特殊防護,以消除公害的含鉛、硒或碲的易切削鋼,卻一直未正式生產。從1977年開始,中國又研究瞭含稀土易切削鋼。分類
按所含易切削元素可分為:其他元素影響
其他元素鋼切削性的影響在易切削鋼中除上述易切削元素外,其他元素也對鋼的切削性有一定影響:(1)碳。鋼中碳含量的高低與鋼材的切削性能有關。碳含量過低,組織中會出現大量鐵素體,鋼的硬度和強度很低,切屑易粘著於刀刃上形成刀瘤,加之切屑是撕裂斷落,使切削性下降,加工表麵粗糙度很高。碳量過高,組織中珠光體量增多,硬度及強度提高,使切削抗力增大,切削性變壞。易切削結構鋼中碳含量以0.15%~0.25%為宜。(2)錳。鋼中錳與硫形成硫化錳夾雜,使切屑易於斷裂,改善鋼的切削性,還能消除或減弱因硫所引起的熱脆性。因此,在易切削鋼中應保證錳含量在0.60%~1.60%之間,並保持適當的Mn/S的比值。(3)矽和鋁。矽和鋁都對鋼的切削性起有害作用。矽部分固溶於鐵素體中,提高鋼的硬度,使切削加工困難。而且矽在鋼中與氧結合形成硬度較高的氧化矽夾雜物,使刀具的磨損增加,使用壽命降低。故易切削鋼中矽含量宜低。鋁一般作為脫氧劑加入鋼中,大部分與氧結合生成細小脆硬的氧化鋁夾雜,增加刀具的磨損。矽和鋁加入鋼中還會降低鋼的氧含量,使硫化物夾雜呈細長條狀分佈,惡化鋼的切削性。(4)氧和氮。氧在鋼中一般是有害的,因為它降低鋼的力學性能,但易切削鋼中氧含量增高,會使硫化物呈紡錘形分佈,改善鋼的切削性。氮雖能提高鋼的強度,但增加脆性,切削加工時會形成短碎的斷屑。鋼中含微量氮(≤0.002%)時對切削性和工件表麵質量起有利作用,但含量過高時,鋼的強化作用增大,對刀具壽命不利。化學成分
易切削鋼的主要用途
易切削鋼主要用於制作受力較小而對尺寸和光潔度要求嚴格的機器機表、手錶零件、汽車、機床和其他各種機器上使用的,對尺寸精度和光潔度要求嚴格,而對機械性能要求相對較低的標準件,如齒輪、軸、螺栓、閥門、襯套、銷釘、管接頭、彈簧座墊及機床絲杠、塑料成型模具、外科和牙科手續用具等。具體如下易切削鋼的特點
1.加工性能好:產品具有切削流暢,材質優良,加工穩定,金相組織好,化學成份穩定、偏差小,鋼質純度凈,夾雜物含量低,不易損傷刀具等特點;極容易在車床切削,刀具使用壽命和生產效率均提高40%;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