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地黃
植物信息:懷地黃又名生地,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這種植物'以水浸驗之,浮者名天黃,半浮半沉者為人黃,沉者名地黃'。故人們都以沉下者為貴,久而久之,遂名為地黃。懷地黃,原系野生,最早生長於咸陽一帶,後傳至各地。中國數省均有生產,但其最佳者為'懷地黃'。李時珍《本草綱目》:'江浙壤地黃者,受南方陽氣,質雖光潤機時力微;懷慶府產者,稟北方純陰,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們都以'懷貨'為貴,產地因歷史上的懷慶府而得名,位於今河南焦作一帶。
分類:懷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須發、通血脈',確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產地:地黃產地很多,江、浙、京、津、湘、蜀、皖、魯等均有所出,唯懷貨金貴。
懷地黃:懷地黃為玄參植地黃的根莖,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30厘米,塊莖肥厚肉質黃褐色,宜溫和幹燥氣候,以松肥沃土壤為好,忌重茬,我國許多地方均可栽種。
特點:然而最優者今人唯以懷地黃為上。'懷地黃的顯著特點是:油性大,柔軟、皮細、內為黑褐色並有光澤,味微甜,尤其是斷面呈菊花心狀。
性狀:懷地黃分為鮮地黃、生地黃和熟地黃
(1)鮮地黃: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桔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無臭,味微甜。 (3)熟地黃: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呈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無臭,味甜。
性味與歸經
鮮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生地黃:甘、寒。歸心、肝、腎經。 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化學成分
塊根含梓醇、桃葉珊瑚甙、地黃甙A,B,C,D、益母草甙、單蜜力特甙、雙氫梓醇。此外,根及葉含甘露醇、糖、胡蘿卜甾醇及1-乙基-B-D半乳糖甙。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多種有機酸及多種無機元素。鮮地黃,含梓醇0.3--0.5%,生地含0.3%,熟地含0.08%;野生鮮地黃含量為0.2%。
所含微量元素
有錳、鉻、鎳、鈷、銅、鋅、鐵、鉛、鍶、釩、鋇等。采收加工懷地黃於3—4月份種植,當年9—10月挖根采收,根部洗凈以為藥用,鮮用者習稱“鮮生地”;將鮮生地慢慢烘至八成幹時,搓揉整形,幹後即為“生地”。
主要品種
懷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其主要品種有:懷地黃1號(金狀元),懷地黃2號(北京一號),懷地黃3號(85-5)等。
采收加工
寒露時節刨出根莖,洗凈泥土,即可出售鮮品,鮮品經烘幹或炕幹後至內部幹燥顏色變黑,外皮變硬即為生地。可畝產鮮品2500—3500公斤。以莖塊大、體重、烏黑者為佳品。
食譜推薦
生地黃雞的制作材料:
主料:烏骨雞1000克輔料:生地黃250克,麥芽糖150克,1. 將雞宰殺後除去毛及內臟洗凈;2. 生地黃洗凈後切成細條;3. 生地黃與飴糖相混合後塞入雞腹內,用棉線紮緊;4. 將雞置於瓷鍋中用文火燉熟,不加鹽、醋等調品。小帖士-健康提示:本品具有填精補髓、益腎滋陰之功效,適於腎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食用。小帖士-食物相克:生地黃:本品與蘿卜蔥白、韭白、薤白相克。
我們願意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為天下客戶代勞:國傢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的采購、包裝、發貨,熱誠為您服務。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