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 蒙古部落旅遊景區 | 材質 | 帆佈 鋼管 | 是否進口 | 否 |
用途 | 農傢樂 蒙古部落 蒙古包風情園 | 品牌 | 金元利 | 規格 | 直徑3-30米可定做 |
以蒙古包這一名稱聞名於世的一種建築形式,是亞洲遊牧民族的一大創舉。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亞細亞遊牧民族所使用,後來許多遊牧民族或長或短地使用過它或類似於它的住屋。以木桿兒為主要支撐材料的人類早期建築形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瞭兩大流派:一種是中國鄂倫春人的傳統建築歇仁柱式(在鄂倫春語裡歇仁柱為“木桿屋”之意),即尖頂、用獸皮或樹皮、草葉子做苫蓋。西伯利亞埃文基(鄂溫克)人的住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和北歐薩米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屬這一類型。另一種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頂圓壁,主要用毛氈做其覆蓋物。
蒙古包的包門開向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而帳內的中央部位,安放著高約二尺的火爐。火爐的東側放著堆放炊具的碗櫥,火爐上方的帳頂開有一個天窗。火爐西邊鋪著地氈,地氈上擺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門的兩側懸掛著牧人的馬鞭、弓箭、獵槍以及嚼轡之類的用具。帳內的西側擺放著紅漆彩繪木櫃,木櫃的北角上敬放著佛龕和佛像,佛像前供放著香爐及祭品。[3]
普通的蒙古包,高約十尺至十五尺之間。包的周圍用柳條交叉編成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網眼的內壁,蒙古語把它叫作“哈那”。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據主人的經濟狀況和地位而定。普通小包隻有四扇“哈那”,適於遊牧,通稱四合包。大包可達十二扇“哈那”。包頂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綁在包的頂部交叉架上,成為傘形支架。包頂和側壁都覆以羊毛氈。包頂有天窗。包門向南或東南。
包內右側為傢中主要成員座位和宿處,左側一般為次要成員座位和宿處(蒙古族住房也以西為大,長者居右)。解放前,信奉喇嘛教的人們,在蒙古包的西側或住房的西間,設置佛龕,供奉佛像。蒙古包的中央設有供飲炊和取暖的火爐,煙筒從包頂的天窗出去(古時沒有火爐和煙筒,一般都是在帳幕中央生火,煙從天窗出去)。蒙古包地上鋪羊毛氈。包門口和火爐旁鋪以牛皮。現代臥榻有的鋪設木床,有的設有矮床。
一個蒙古包一般隻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婦要建新包,有的是新娘父母陪送。傢庭經濟條件好的或眷屬多的,一傢有幾個蒙古包。但凡有兩個以上蒙古包的傢庭,都是長者居最西側的蒙古包。
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多名民間手工藝人製作瞭一頂直徑21米、麵積346平方米、能容納1000人的傳統蒙古包,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質結構無柱蒙古包。2004年12月,正藍旗將6頂蒙古包搭建到瞭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洲。具有50年歷史的正藍旗蒙古包廠所生產的22個規格的蒙古包,不僅暢銷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旅遊景點,而且還出口到韓國、日本、法國、蒙古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傢和地區。
在中國,隨著蒙古族遊牧習俗向定點放牧或舍飼半舍飼轉變,蒙古族人民幾乎完全定居在磚瓦房或樓房裡。隻有在那些旅遊區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蒙古包瞭。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