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碼:11513550

  • 現在位置: 首頁 » 貨源 » 辦公、文教 » 筆類 » 毛筆 »
    廠傢直銷 書寫對聯大字用毛筆 狼毫 兼毫 羊毫大抓筆
    商品代碼: 11513550
    (可點擊以下立即詢價直接線上諮詢,或來電提供此商品代碼諮詢)
    即日起提供日本樂天代購服務-詳見 Rakuten-suki日本樂天代購,謝謝。
    商品詳細說明
    品牌 煜嘉製筆 筆尖材質 動物毛 毛筆類型 傳統毛筆
    型號 麻桿大抓筆 是否進口 規格 狼毫,羊毫,熊毫,兼毫,灰毫

    CM
    1


    此款為麻桿大抓筆

    口徑3.5CM     出峰10CM    全長40CM

    2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簡介編輯

    毛筆,是古代漢族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當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圓珠筆、鋼筆等,但毛筆卻是替代不瞭的。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傢傢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自元代以來,浙江湖州生產的具有“尖、齊、圓、健”特點的“湖筆”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春秋戰國,諸侯稱雄。此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插(竹)”。 而白居易稱筆為“毫錐”,《寄微之》詩雲:“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

    名稱來歷

    如今用的毛筆,相傳是秦朝監督修築萬裡長城的將軍蒙恬首創。當下還有 

    毛筆

    毛筆(5張)
     
    有知名的“蒙筆”,又稱“蒙恬精筆”、即侯店毛筆。但是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
    1954年,從湖南長沙左傢公山一座古墓裡發掘出來瞭整套的書寫工具。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所謂毛筆瞭。
    春秋戰國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吳國(今江蘇)叫“不律”,楚國(今湖北)叫“幸”,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律稱為“毛筆”。
    毛筆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粘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製成的。一支好的毛筆應具有“尖、齊、圓、健”的特點。“尖”就是筆鋒尖銳;“齊”就是修削整齊;“圓”就是筆頭圓潤;“健”就是毛筆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矯健。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湖筆和河南的太倉毛筆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筆。
    湖筆它揮灑自如,經久耐用,素有“筆穎之穎技甲天下”之稱,湖筆的產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善璉鎮。
    毛筆

    毛筆

    位於河南孟津平樂鎮的太倉村的“太倉毛筆”。太倉村,因古為皇傢糧倉所在地而得名,全村1100人中潘姓占瞭95%以上。太倉毛筆製作歷史有據可查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的,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當時,太倉村製作毛筆的有幾十傢,比較有名的是潘友文、潘雲升、潘太生等幾傢,這些名字也成為他們各自的號。有兩傢還在西安設立毛筆商鋪,專營太倉毛筆。太倉毛筆的特點是筆鋒銳利,飽滿圓潤,吸墨性強,使用起來柔而不軟,婉轉流暢,富有彈性。那時的太倉毛筆銷往陜西、山西、甘肅、內蒙古等諸省(自治區),在北方地區久負盛名。其中以小楷筆最為著名,成為商傢不可缺少的記賬工具。太倉毛筆還受到清廷吏部的青睞,成為日常公文的書寫用筆。太倉村製作毛筆者多為潘姓人,所以在鼎盛時期有“南湖北潘”之說。
    中國侯店毛筆產於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稱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筆”,古稱象筆。侯店毛筆選材精良,筆長桿硬,剛柔相濟,含墨飽滿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主要產於“衡水毛筆之鄉”桃城區侯店村,品種多達二百七十多種。侯店毛筆製筆工藝分水盆、零活、乾作、刻字、色裝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整個流程全部執行嚴格的檢查驗收製度,使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李先念、楊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鵬飛、方毅、劉志堅等國傢領導人到侯店村視察,並試筆題詞。啟功、范曾、劉炳森、肖勞、沈鵬、范曾、孫墨佛等著名書法傢及末代皇帝弟弟愛新覺羅傅傑,為侯店毛筆潑墨贊絕。侯店毛筆,蜚聲異域,名揚海外,遠銷日本、歐洲、東南亞等十一個國傢和地區,年出口量達三百多萬支。榮獲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國傢部優產品證書及天津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天津外貿出口免檢證書。毛筆中“風雲”、“水月”、“小狼毫”等多種毛筆被天津口岸定為“信得過的免檢產品”。
    沈鵬題詞原中國書法傢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

    沈鵬題詞原中國書法傢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

    侯店毛筆十分重視毛筆的裝飾,以適應國內外用戶的要求。侯店村的傢傢戶戶幾乎都是靠做毛筆為生,到1952年村裡成立瞭侯店毛筆廠,這才告別瞭以前的傢庭作坊式生產,走上瞭工業化之路。侯店毛筆最紅火的上世紀80、90年代,每年來自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海外訂單絡繹不絕,那時為瞭完成訂單,廠裡經常要加班加點,每年的銷售額都在幾百萬元。侯店毛筆古樸、典雅、精美是廣大書畫傢及藝術品收藏傢的首選佳品,也是單位或個人交往、饋贈的上等禮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李先念給侯店毛筆的題詞

    李先念給侯店毛筆的題詞

    毛筆的品種有200多種。根據選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些毛筆還是由兩種獸毛製成的,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製的;紫羊毫則根據兩種毛的比例,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也有用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製的紫狼毫。紫羊毫比紫狼毫軟些,羊狼毫的軟硬程度則在兩者之間。兼毫一般適合初學者練字時使用。
    另外,毛筆的大小尺度也有不同。最大的叫楂筆,筆桿比碗口還粗,有幾十斤重;其次是提鬥、條幅;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筆”。初學者寫大字可用大楷,寫小字用小楷。

    發展

    起源傳說
    毛筆

    毛筆

    書寫文字依賴於毛筆的產生。研究表明:毛筆產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國人使用毛筆寫字作畫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圖畫和紋樣應當是由毛筆描繪在初胚上的。甲骨文也應該是先用毛筆寫出,然後再用利器刻出的。但是,毛筆最早的實物卻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的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的。
    發現最早毛筆的墓葬是河南省信陽長臺關1號楚墓和湖南省長沙左傢公山楚墓。從中出土的毛筆與當今通用的毛筆相似,而筆竿細長,筆鋒均為2.5厘米,略長於現代小楷毛筆的筆鋒。其製作方法是將筆毛圍在筆竿的一端,以絲線束緊。長沙筆采用上好的兔箭毛,相當於後世的紫毫,剛銳而富於彈性,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正是由於這種毛筆,所以我們看到楚國竹簡上的字體筆畫勁挺,落筆起筆鋒芒畢露。長臺關1 號楚墓的毛筆裝在一個文具匣裡,中間還裝有小銅鋸、小銅鑿、小銅刀。可以想象,這些銅器是對簡牘進行細加工、並在編繩處刻三角形契口采用的工具。
    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也出土瞭毛筆,但它與上述毛筆不同,筆毫是插入竿腔中的,與今天的製筆方法相似。同時該墓還伴出瞭墨、硯等書寫工具,它們與筆、簡合起來可稱為戰國時期的"文房四寶"。與現代的文房四寶相比,僅僅是簡和紙體現瞭古今差異,其餘三種完全相同。
    簡牘、盟書、帛書都是用毛筆書寫的,所以它們的筆畫具有彈性,起止處較尖銳,中間和偏前的部分略粗,充分表現瞭毛筆的特點。它們與金文凝重的形態不同,筆勢由遲重變為流美,筆畫和體式也較金文更為簡略。所以毛筆的出現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而且是一場藝術革命。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瞭很長時間。為瞭讓秦王能及時瞭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簽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佈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恬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上麵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影響他的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瞭,寫不瞭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瞭,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臟瞭。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瞭。
    毛筆

    毛筆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瞭幾隻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瞭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瞭,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瞭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瞭。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瞭門前的山石坑裡。
    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其他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瞭,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瞭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瞭起來,用手指捏瞭捏兔毛,發現兔毛濕轆轆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瞭。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裡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瞭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堿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聿”字上加瞭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筆".今日簡寫作“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歷史沿革
    毛筆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80年陜西臨潼薑寨村發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 

    毛筆書法作品

    毛筆書法作品(20張)
     
    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製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瞭在五、六千年前,已有瞭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筆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筆的樣子。在湖南長沙左傢公山和河南信陽長臺關兩處戰國楚墓裡分別出土一支竹管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實物。湖南長沙出土的那支筆,竹桿粗0.4cm,桿長18.5cm,筆頭為兔箭毛製成,長2.5cm,筆頭夾在劈開的竹桿頭上,用絲線纏捆,外塗一層生漆。從其製作工藝和文物出土分佈地區看,毛筆在戰國時已被廣泛使用。隻是沒有統一的名稱。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有“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從聿從竹”的記載。
    史有秦代蒙恬造筆之傳說。傳蒙氏選用兔毫、竹管製筆,製筆方法是將筆桿一頭鏤空成毛腔,筆頭毛塞在腔內,毛筆還外加保護性大竹套,竹套中部兩側鏤空,以便於取筆。蒙氏造筆後統稱為筆,因此毛筆中有其最為著名的一種毛筆,即“蒙筆”,又稱“蒙恬精筆”、“侯筆”。侯筆即侯店毛筆,古稱“象筆”。筆長桿硬,剛柔相濟,含墨飽滿而不滴,行筆流暢而不滯。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蒙恬帶領三十萬大軍固守秦朝北部邊疆,路經侯店,時值三月三日,始(試)以兔毫竹管為筆寫成傢書一封,隨後將毛筆贈送給侯店人。後來,侯店人便仿製出“蒙恬精筆”。到瞭唐代,侯店村毛筆藝人李文魁在北京開設筆店,一名愛好書法的太監同他結為兄弟,經常把他製作的毛筆買進皇宮,受到皇帝的賞識,於是侯店毛筆譽滿天下,並被奉為禦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帶製筆藝人都放鞭炮、擺宴席,紀念毛筆創始人蒙恬。而當地製筆之業盛起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所製之筆,馳名遐邇。光緒年間,因製作技藝精湛,亦奉為禦用,光緒帝立碑表彰,稱之“禦筆”。民國初年,巴拿馬賽會曾獲有獎章,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稱為“毛筆聖地”、“北國筆鄉”。侯店毛筆也與內畫和宮廷金魚一起,並稱“衡水三絕”。
    漢代時毛筆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是開創瞭在筆桿上刻字、鑲飾的裝潢工藝,如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兩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馬作”和“史虎作”的毛筆;二是出現瞭專論毛筆製作的著述,如東漢蔡邕著《筆賦》,這是中國製筆史上的第一部專著,對毛筆的選料、製作、功能等作瞭評述,結束瞭漢代以前無文字評述的歷史;三是出現瞭“簪白筆”的特殊形式。漢代官員為瞭奏事之便,常把毛筆的尾部削尖,插在頭發裡或帽子上,以備隨時取用。祭祀者也常在頭上簪筆以表示恭敬。“白馬作”毛筆出土時就是在墓主頭部左側。
    至元代、明代時,浙江湖州湧現出一批製筆能手,如吳雲輝,馮應科、陸文寶、張天錫等,以山羊毛製作羊毫筆風行於世,世稱“湖筆”。自清代以來,湖州一直是中國毛筆製作的中心。與此同時,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筆陸續出現,其中河南汝陽劉毛筆、上海李鼎和毛筆、江西吳雲輝、安徽六安一品齋毛筆都曾在國際博覽會上獲獎。

    4傳統繪畫編輯

    毛筆不僅是漢字書寫工具,也是中國傳統繪畫工具。

    勾勒線條

    在傳統繪畫中,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基本上是用毛筆勾勒線條,以此塑造形體結構。

    調墨和渲染

    在傳統繪畫中,用毛筆蘸水調墨以及皴、擦、點、染等來描繪物象。

    調顏色和渲染

    在傳統繪畫中,用毛筆調顏色以及分染、罩染等渲染技法來描繪物象。

    5製作工藝編輯

    製作毛筆筆頭的原料以羊毛、黃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貍毛為多,豬棕、馬尾、牛尾、雞毛、鼠須、胎發等也廣為使用。毛筆桿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紅)、紫竹、斑竹(湘妃竹)、羅漢竹等,也有用紅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桿的,更顯華貴。
    各類毛筆的製作都須經過選料、除脂、配料、梳洗、頓押、卷頭、揀齊、紮頭、裝頭、乾修、粘鋒、刻字、掛繩等工序。概括起來則俗稱“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和“乾活”(裝頭、乾修等無水工序)兩大工序。水盆工序是決定毛筆用途和質量的關鍵,筆頭要求達到尖、齊、圓、健(史稱四德)。尖系指筆鋒要尖如錐狀,利於鉤捺;齊指筆鋒毛鋪開後,鋒毛平齊,利於吐墨均勻;圓指筆頭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毛均勻,書寫流利而不開叉;健指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筆力。
    毛筆的裝潢是乾活中的後期工序。包括筆桿刻字、刻畫、浮雕、漆畫、鑲嵌、掐絲、加筆頭碗、尾頭、掛繩等,體現毛筆的富麗典雅,有些附件還起到加固筆桿的作用。

    6分類一編輯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來分。
    按筆頭原料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狼毫,即黃鼠狼毛)、兔肩紫毫筆(紫毫)、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豬鬃筆)、鼠毛筆(鼠須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筆、聯筆、鬥筆、植筆等。
    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書畫毛筆兩類。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毫等。
    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短鋒。
    我國製筆歷史上以侯筆(河北衡水)、宣筆(安徽宣城)、湖筆(浙江湖州)、魯筆(山東昌邑)、齊筆(山東廣饒)為上。

    羊毫筆

    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製成。考其始於南北朝之前,至秦時蒙恬改良之新筆已成製筆材料。書法最重筆力,羊毫柔而無鋒,書亦“柔弱無骨”,故歷代書法傢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筆,大約是南宋以後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卻是清初之後的事。因為清一代講究圓潤含蓄,不可露才揚己,故隻有柔腴的羊毫能達到當時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軟程度亦有差等,若與紙墨配合得當,亦能表現豐腴柔媚之風格,且廉價易得,毫毛較長,可寫半尺之上的大字。
    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狼毫筆

    就字麵而言,是以狼毫製成。前代也確實以狼毫製筆;但今日所稱之狼毫,為黃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見的記錄甚晚,有人也以“鼠須筆”即狼毫筆,則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晉代之前,但無法肯定。黃鼠狼僅尾尖之毫可供製筆,性質堅韌,僅次於兔毫而過於羊毫,也屬健毫筆。缺點與紫毫相似,也沒有過大的。
    狼毫筆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狼毫筆表麵呈現嫩黃色或黃色略帶紅色,有光澤,仔細看每根毛都挺實直立。腰部粗壯、根部稍細。把筆尖潤濕捏成扁平型即可見其毛鋒透亮,呈淡黃色。狼尾毛最長的是6厘米(其中包含筆鬥內1厘米)產地為東北地區,價格特別昂貴。一般常見的狼毫筆長度為4—5厘米。市場上常見的狼毫筆大都是以黃馬毛或黃牛毛為披毛製成的,還有一些假狼毫筆是用山羊毛染成黃色製成筆頭,表麵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根部的顏色稍淡或略灰。假狼毫的價格不足真狼毫的價格10%,幾乎無法使用。

    紫毫筆

    是取野兔項背之毫製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我國南北方的兔毫堅勁程度不盡相同,也有取南北毫合製的。兔毫堅韌,謂之健毫筆,以北毫為尚,其毫長而銳,宜於書寫勁直方正之字,向為書傢看重。白居易紫毫筆樂府詞雲:“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將紫毫筆的特性描寫的非常完整。但因隻有野兔項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貴,且豪穎不長,所以無法書寫牌匾大字。
    紫毫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徽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鼠須筆

    是用傢鼠鬢須製成,筆行純凈順擾、尖鋒,寫出的字體以柔帶剛。王羲之《蘭亭集序》即以此種筆寫成。此處所指之鼠到底是老鼠,還是栗鼠或松鼠?廠傢都不采用這些動物的胡須,因都不適宜做筆,市場上所謂的“鼠須筆”也不一定是真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王羲之《筆經》的記載中也引用瞭“世傳”二字。有些歷史文獻對鼠須筆的存在也持懷疑態度,如《文房譜卷一》載“鼠須甚難得”。

    雞毫筆

    是用雞的胸毛製成,相當柔軟,初學書法者難於掌握,因而不宜使用。古人用的雞毛筆是用公雞頸部的長毛去梗拔下細嫩的短毛用來做小楷等頭的披毛。例如古人用的北尾雞狼毫、極品雞狼毫,黃、白雞狼毫等小楷筆,這些雞狼毫是用小黃鼠狼尾毛、紫毫毛,或山羊毛摻合在一起製成筆頭的中心筆柱,然後用短細的雞毛做披毛,故此冠以諸種雞狼毫之名,這種雞狼毫製作費工太大,造價也較高,所以市場少有。現代的雞毛筆工藝簡單,用準片帶梗的雞毛捆捆紮一團製成雞毛筆,這種雞毛筆是不可能有尖齊、圓健“四德”的,可想而知這種雞毛筆並不適用,也許是少數畫傢要一種出眾特殊風格或玩味而已。

    豬鬃筆

    是用豬鬃加工蒸製而成,用於書寫大匾。

    兼毫筆

    是合兩種以上之毫製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筆,以“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即屬兼毫筆。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為主,居內,稱之為“柱”;柔毫則處外、為副,稱之為“被”。柱之毫長,被之毫毛短,即所謂有柱有被”筆。而被亦有多層者,便有以兔毫為柱,外加較短之羊毛被,再披與柱等長之毫,共三層,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較細,儲墨較多,便於書寫。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剛或柔,或剛柔適中,且價廉工省,此皆其優點。
    兼毫筆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瞭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傢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此外,根據筆鋒的長短,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之別,性能各異。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容易使線條凝重厚實,中鋒則兼而有之,畫山水以用中鋒為宜。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小、中、大等型號。畫山水各種型號都要準備一點,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小白雲”、“大白雲”羊毫筆各備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鬥筆”就可以瞭。新筆鋒多尖銳,隻適宜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好。有的畫傢喜用禿筆,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趣。

    7分類二編輯

    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硬性的筆,有紫毫(兔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軟不硬)的筆稱“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
    1.毛筆的種類:
    硬毫筆:筆性剛健。如:狼毫、山馬、牛耳毫、鼠須、山兔、鹿毛筆。

    毛筆

    毛筆(20張)
     
    軟毫筆:筆性柔軟。如:羊毫筆。
    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筆性介於硬軟毫之間。
    如:長流、如意,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2.毛筆的選擇:
    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在挑選毛筆之前,我們先要瞭解一下毛筆的種類和性能。
    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製。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硬毫筆

    硬毫筆的筆毛彈性較大,常見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須、石獾毫、山馬毫、豬鬃等。
    1. 兔毫筆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製成的。它是將筆乾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後再用絲線緊紮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製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2.狼毫筆這裡的“狼”不是動物園裡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隻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3.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胡須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其他硬毫筆,如山馬毫、石獾毫、豬鬃筆等,筆性特別堅硬,一般初學者尚未掌握運筆規律,不易選用。

    軟毫筆

    軟毫筆的彈性較小,較柔軟。一般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製成。
    1. 羊毫筆:羊毫筆是用山羊毫製成,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適宜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
    2. 雞毫筆: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
    3. 胎毫筆: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發,其性能極柔軟。南朝蕭子雲(487-549)就使用過胎毫筆,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兼毫筆

    “兼毫”,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筆性介於硬毫與軟毫之間。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製成。比方“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與狼毫合二為一製成的兼毫筆,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也有在大羊毫鬥筆中加入豬鬃,以加強其彈性。

    8新型毛筆編輯

    儲水毛筆
    儲水式毛筆是一種新型毛筆,其原理是把墨汁儲存在筆桿之中,並增加瞭按鈕裝置,不按動按鈕墨汁是下不來的(利用的是水的表麵張力),也就是說按動按鈕的過程就是給毛筆添墨的過程,這樣即實現瞭:1、增加瞭毛筆的實用功能、便於攜帶。2、墨汁從筆頭的上部流下來,增加瞭每次蘸墨的總量,增加瞭書寫的連貫性。3、不按動按鈕墨汁下不來,實現瞭枯潤、濃淡的節奏變化。
    筆頭:采用狼毫/羊毫手工製成,筆桿上端有按鈕,可以自由調節筆頭下水量的流暢度,使用起來簡潔順暢,即使是初學者使用也會得心應手。

    9選擇編輯

    以上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書傢大多用硬毫筆書寫,到明清,書傢寫的字越來越大,筆也有硬毫筆轉為羊毫筆。因為羊毫較長,宜於製成大筆寫大字。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既可以用硬毫筆來寫楷書寫篆書、隸書,也可以用羊毫筆來寫行草。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就用長鋒羊毫筆寫草書,既能寫的剛健挺拔,又能柔韌涵蘊。由於筆鋒長,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寫好幾個字,易表現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的氣勢及墨色濃淡枯濕的變化。又因為長鋒羊毫筆柔軟且長,東漢蔡邕說:“筆軟則奇怪生焉。”故容易產生變化無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是,羊毫筆柔軟,特別是長鋒羊毫筆,筆按下去後就趴下散開彈不起來,難以掌握。這時候全靠書寫者以運筆的技巧來調節筆鋒,而硬毫筆比較好使,由於它的彈性強度大,筆壓下去再提起來時,筆鋒能回復到原來凝聚的狀態,所以起倒自如,頗為得心應手;但由於筆毫較硬,極富彈性,筆畫又會顯得過於鋒芒畢露而圭角叢生,這是硬毫筆的弊端。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隻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瞭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聯系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松好使。
    古人對於筆的使用也有很多經驗之談。認為初學時不易買很好很昂貴的筆,而主張使用劣筆,因為你如能用劣筆寫出好的字來,用好筆就會更稱手,寫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來就用很好的筆,一輩子就隻會使用好筆,一旦遇到差一點的筆就寫不好字瞭。當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筆來練字,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會增加難度。初唐大書傢歐陽詢就有“不擇紙筆,皆得如志”的記載,備受同時代的虞世南的稱道。
    另外,從經濟角度來說,正宗的狼毫筆很貴,好的“大蘭竹”要賣一兩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筆隻要兩三元,稍好一點的五六元一隻足矣。而且狼毫筆因為筆毫硬,容易磨損,使用時間不長,而羊毫筆軟且經久耐用。初學者還是買一隻羊毫筆經濟實惠。
    在買筆之前還要瞭解一下毛筆的型號。毛筆因型製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筆、聯筆、鬥筆、植筆等。由於各個筆廠的名稱、牌號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學者可以買一支長鋒羊毫筆,筆鋒長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徑在一厘米左右,這樣的毛筆可以寫七厘米見方的大楷字。對於剛學毛筆字的人來說比較合適。
    毛筆的種類很多,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我說一下為什麼不使用”羊毫“和”狼豪“,因為前者很軟不易於掌握,後者很硬適合畫寫意。
    在選擇筆逢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中國的製筆,歷史上有侯筆(河北衡水)、宣筆(安徽宣城)、湖筆(浙江湖州)三大中心。如今上海、蘇州、北京、成都等地生產的畫筆也享有盛譽。目前出產毛筆最有名的地方在河北省衡水市郊邊侯店村稱為侯筆;另外還有浙江省吳興縣善璉鎮湖州,稱為湖筆,和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稱為華夏筆都。
    好的毛筆,都具有尖、齊、圓、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
    毛筆尖

    毛筆尖

    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銳。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傢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毛筆齊

    毛筆齊

    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難檢查這一點。
    毛筆

    毛筆

    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瞭。
    毛筆

    毛筆

    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寫進來堅挺峻拔。關於這一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傢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體大小方麵,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瞭。

    10保養編輯

    毛筆用完後應立即洗凈餘墨,以免筆鋒粘結,宜掛在筆掛上,以保持筆鋒的彈性。如遇積墨粘結或使用新筆,可用溫水浸泡,不可硬性撕散或用開水浸泡,以免斷鋒掉頭,新筆應裝入紙盒或木盒內,並放些樟腦丸,以防蟲蛀,經常晾曬,防止生黴。
    (1)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2)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數十分鐘。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3)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乾,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乾為止。所謂“乾”,並非完全乾燥,隻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乾,不能運轉自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4)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乾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5)洗凈之後,先將筆毫餘水吸乾並理順[同入墨之前]。再將筆懸掛於筆架上,可使餘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註意置於陰涼處陰乾,以保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於陽光下。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11運用編輯

    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 

    王羲之關於毛筆使用的十四種筆法

    王羲之關於毛筆使用的十四種筆法(10張)
     
    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著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傢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副毫控製著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書傢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勁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筆的筆頭,按其部位大體又可分為三部分:筆尖(鋒穎處)、筆肚(中間部位)、筆根(與筆桿相接處)。再把筆尖至筆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筆尖的三分之一這一段就稱一分筆,從筆肚到筆尖這一段稱三分筆,中間部位到筆尖這一段稱二分筆。
    顯然,使用一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纖細、瘦勁。如初唐時的書傢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書”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筆書寫,筆畫則顯得圓潤、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權、元代的趙孟頫多采用二分筆;使用三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豐腴、渾厚。如中唐的顏真卿、宋代的蘇東坡。
    一般說來,使用三分筆寫字,是用筆的極限。古人有“使筆不過腰”的說法。如“過腰”用筆,一是極易出現“墨豬”,而且筆鋒提起時無法彈回;二是容易導致筆鋒開叉收不攏;三是大大縮短筆的使用壽命。對於初習字者,往往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不敢鋪毫,單用筆鋒書寫,字顯得纖弱無力;二是肆意鋪毫,甚至用筆根書寫,字顯得臃腫、贅疣。所以,初習字者應首先註意正確地使用筆位。

    12鑒賞編輯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需求,毛筆的製作及品種不斷提高、增多,工藝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鑒賞珍玩的古物。毛筆不易保存,筆毫重實用易壞,所以毛筆的鑒賞可以從筆毫的形製,重要的還是著眼於裝飾意味濃厚的、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的筆管上。
    筆毫的形製是為書寫、繪畫的需要而改進提高的。古人以竹筍式製成筆毫,是我國傳統品名,屬於短鋒羊毫、兼毫筆類。鋒短而身短粗,形如筍狀。鋒腹粗狀,落紙易於凝重厚實。除實用外,給人以鑒賞趣味。又如蘭花式製成的筆毫,也是我國傳統毛筆品類之一。筆頭圓潤,潔白純凈嬌柔,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給人以秀美觀賞之感、賞心悅目之快。古代還有一種品名,把筆毫做成葫蘆式,兼毫圓潤堅勁。
    自筆管成為鑒賞和珍藏的對象後,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製毛筆管,以獲裝飾之美或誇耀其財勢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說:“漢製筆,雕以黃金,飾以和壁,綴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此時的毛筆,不僅是書畫工具,有的還是供人鑒賞觀玩的藝術品。文中敘述筆管的裝飾已達完美精工,已完善瞭鑒賞的條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描繪、鐫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氣勢,足以表現瞭獨特的裝飾趣味。達到瞭鑒賞的條件。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雲龍、龍鳳、雙龍管筆就是一例。
    毛筆的鑒賞

    毛筆的鑒賞

    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雲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湧,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筆,勾畫出一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蒼龍凌空飛舞,在雲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圖主次分明,佈局嚴謹。筆管和筆套鑲金扣,增添瞭富麗華貴之感。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製,尖、齊、圓、健四德完備,是明代製筆水平的實證,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是毛筆鑒賞的稀物。所以鑒賞毛筆的著眼點就是看筆管的用料和筆管的裝潢與繪畫、雕刻、鑲嵌的藝術水平。用料及裝飾為上,其價值就高。
    鑒別古筆,首先對保存的遺物和各個時代古筆的歷史要做系統地瞭解、認識,把握豐富的文化內涵。分清筆的歷史上限下限、區分製筆地區、把握各時代製筆名傢的特點,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的禦用品,或是宮廷的禦製品,是宮內定型民間作為貢品的,還是宮廷造辦處自製的。其次,再看筆毫損壞情況。而後再著眼於筆管的裝飾,是否有製筆名傢的鐫刻,是否有名人的贈語及題跋。對名人的時代劃分,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有豐富的文學水平,才能識別出名人的詩詞賦文,才好鑒別一個文物的時代,從而體現文物的價值。每一種文物在各歷史時期,均有作偽假品出現,隻有豐富自己的知識,多見多識,虛心向別人請教就會提高自己的認識鑒別能力。

    13畫傢論筆編輯

    文震亨∶“”、“”、“”、“”,筆之四德。
    張大千∶張大千說英國出的一種水彩筆十分名貴,是用英國某地黃牛耳朵內的細毛製成,2500頭黃牛才出一磅黃牛耳毫。牛耳毫製成的畫筆,吸水飽滿,有彈性。
    潘天壽∶羊毫圓細柔訓,含水量強,筆鋒出水慢,運用枯墨濕墨,有其特長。

    14用法及清洗編輯

    一、使用:1.開筆用溫水將新筆筆鋒全開或用手指從筆的頂部一點點將毛揉開。2.潤筆使用過的筆再次使用前需用清水將筆毫浸濕,然後將筆倒掛數十分鐘,使筆鋒恢復韌性。3.入墨為使墨汁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吸乾,可用吸水紙輕拖筆毫。要註意的是:入墨少,筆不能運轉自如,入墨多反而筆的4腰部軟漲無力。二、保養1.使用後要立即洗筆,洗凈後不要裝上筆套,將餘水吸乾並理順。將筆放在陰涼處倒掛陰乾或用筆簾存放,不可將筆暴曬在陽光下。2.不要放口中舔毛;不要在寫字繪畫外使用;不能在溶劑裡使用;筆尖套是在運輸中作為保護筆頭使用的,一旦用筆後就不要再裝上,以防筆毛腐爛和出現脫毛現象。

     



    新手教學
    廠傢直銷   書寫對聯大字用毛筆 狼毫 兼毫 羊毫大抓筆_毛筆_筆類_辦公、文教_貨源_批發一路發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
    相關商品
    line 線上客服  ID@tsq1489i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