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著色劑而制成。硬度6.5~7,比重2.65,折射率154。是1988年在泰國、緬甸及我國雲南邊境一帶開始流行。開始時許多人上當受騙,有些人為馬來玉傾傢蕩產。銷路不錯,到中後期不法商人把綠色石英巖、澳洲玉、東陵玉及綠色玻璃通通稱作馬來玉瞭。用肉眼可準確判斷。 市場上常出現一種被各商傢稱為“馬來玉”的玉石,它是由石英巖染色而得,是翡翠的廉價的仿制品,國傢標準上規定的命名為石英巖(染色處理)或染色石英巖。 它外表酷似高檔翡翠,玻璃光澤,半透明,一般為老艷綠色,在透射光下可看到如綠色蛛網一樣漂亮的翡翠,價格便宜的隻有百八十元,著實讓人心動。因為最初出現時聲稱來自馬來西亞,所以稱馬來西亞玉,簡稱馬來玉,又稱馬來翠,也有人稱為 馬來玉
“準玉”或“依莫利石”,確切名稱應是人造澳玉或人造綠玉髓。這就是目前有很多人誤認為是天然的高檔馬來玉。 20世紀80年代,在玉器市場上出現一種綠色鮮艷而又均勻的玉石,做成的串珠或戒面,曾經蒙騙瞭不少人,以為它是“難得的高檔翡翠”。這種玉石究竟是甚麼呢?這種玉稱為馬來西亞玉(簡稱馬玉,亦有稱“馬來翠”),這隻不過是名稱而已。馬來西亞玉並不產於馬來西亞。早在上世紀80年代市場上就出現瞭一種綠色鮮艷而又均勻的玉石做成的串珠或戒面,很多人以為它是難得的高檔翡翠,但其實兩者相差甚遠。它是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在大陸開放初期大量帶入雲南邊界兜售的一種假翡翠的名稱。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