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碼:5308130

  • 現在位置: 首頁 » 貨源 » 家居用品 » 餐飲用品 » 保鮮盒、飯盒 »
    泊杜傢居 唐山骨瓷 玫瑰系列-保鮮碗三件套 批量定製工廠直供
    商品代碼: 5308130
    (可點擊以下立即詢價直接線上諮詢,或來電提供此商品代碼諮詢)
    即日起提供日本樂天代購服務-詳見 Rakuten-suki日本樂天代購,謝謝。
    商品詳細說明

     undefined

    園區1

    園區2

    園區3

    園區4

    園區5

    園區6

    歡迎廣大商傢咨詢合作

     

    骨質瓷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檔瓷。骨質瓷最初的翻譯為“骨灰瓷”——BONE  CHINA。骨質瓷是一種主要以動物骨粉為原料而燒製成的品質極其優良的瓷器。

     

    骨質瓷發明於英國,在很長的歷史階段,骨質瓷僅為皇傢貴族階層專用。從十八世紀中葉骨質瓷問世以來的二百多年間,骨質瓷技術一直為英、德、意、日等極少數發達國傢所專有。中國作為獨領風騷兩千多年的陶瓷王國,在唐山研發骨質瓷之前,完全不懂骨質瓷的生產技術,被長期隔離在高檔瓷市場之外。

     

      ●中國骨質瓷研製從檀振嶺和王慶祥開始

     

      中國第一代骨質呈現熒光綠的顏色,被命名為綠寶石

     

      中國骨質瓷研究始於1963年。最早開始這項實驗的是唐山第一瓷廠的王慶祥和檀振嶺。王慶祥是唐山第一瓷廠技術乾部,廠實驗室負責人,檀振嶺是工廠總工程師兼任技術科長。

     

      1963年春天,天津外貿來唐山第一瓷廠洽談業務,帶來瞭一些國外的樣品,其中就有一件英國的骨灰瓷茶杯。工廠生產科叫技術人員過來觀看,開開大傢的眼界。這件骨灰瓷茶杯深深刺痛瞭王慶祥的神經,他從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高級的瓷器,驚嘆之餘,內心產生瞭一種莫名的沖動。

     

      當時的唐山陶瓷業正在開展趕超日本的勞動競賽活動,王慶祥想,如果我們也能做出骨灰瓷來,那不就是趕超日本瞭嗎!

     

      他拿著樣品去找譚振嶺。 

     

    檀振嶺,唐山嶽各莊人,生於1924年,高小文化,16歲到唐山新明瓷廠天津經銷處跟掌櫃秦志新當學徒,後公私合營,他回到唐山新明窯業公司,成為瞭一名廠級領導。不久又調入唐山東缸窯陶瓷聯合廠做技術工作,1963年出任唐山第一瓷廠陶瓷工藝工程師。

     

      檀振嶺自幼聰慧好學,心靈手巧,工作上一向踏實肯乾,多有發明創造,是當時工程師中的佼佼者。據老工人回憶,譚振嶺剛來到一瓷廠時,工廠正被“三點”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產品上大量出現黑點、藍點、綠點,不能交貨。譚振嶺就深入到每個作業點觀察,很快找出瞭原因。原來“黑點”是因為大磨的石頭襯裡缺損,鋼質磨壁被研磨,致使鐵成分混入原料,造成白瓷的黑色鐵點。而“藍點和綠點”,則是因為工廠當時在生產“冬青碗”和“藍邊碗”時,分別使用氧化銅和氧化鈷做色基,因管理不善,導致銅、鈷成分落在瞭產品之上,燒製後就形成瞭綠點和藍點。

     

      陶瓷生產工藝復雜,原料、輔料、窯火溫度,甚至人的情緒都會給生產帶來許多莫名其妙的問題。但凡大傢搞不清的問題,譚振嶺就會自己去試,在生產第一線解決問題,因而他以近乎神奇的形象,在唐山日用陶瓷界享有聲望。

     

      王慶祥1938年8月17日出生於東北遼寧黑山縣新立屯,1959年從沈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畢業,經天津分配到唐山東缸窯陶瓷聯合廠,1963年調到唐山第一瓷廠實驗室,在檀振嶺領導下工作。

     

      譚振嶺和王慶祥兩個人在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上形成互補,工作上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從而也建立瞭深厚的友誼。當譚振玲得知王慶祥的想法後,連連說好。

     

    兩個人道同志合,說乾就乾,一項艱苦卓絕的科學跋涉,就這樣在唐山第一瓷廠悄無聲息地開始瞭

     

      當時參與骨灰瓷研製工作的還有一名成員叫郝對庭。郝對庭本來是生產車間的工人,操作技術全麵,由於身體不好而從生產一線調到工廠實驗室做瞭一名試驗工。試驗工的任務,就是按照工程師的指示要求進行實驗操作,同時負責數據記錄、樣品管理等工作。郝對庭是一個既有心又勤快肯乾的老實人,他的工作雖然是輔助性的,但一直受到大傢的贊許和認可。

     

      剛開始的時侯,譚振嶺和王慶祥也想找些骨灰瓷的技術資料借鑒,但當時在國內有關骨灰瓷的技術資料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大傢隻能從盲目摸索開始,想到哪,乾到哪,走不過去就換個方向。

     

      首先遇到的難關是原料問題。大傢考慮,它既然叫“骨灰瓷”,原料中肯定應該有骨頭的成分。那麼,什麼骨頭可以拿來做陶瓷呢?大傢首先想到的是魚骨、雞骨這些表麵柔潤光滑又堅硬的骨頭。但是,如何把這些有機物變為無機物,又如何使這些沒有粘性的骨頭粉和瓷土一起燒成陶瓷呢?一切都是未知數。

     

      王慶祥和郝對庭就到職工食堂找雞和魚的骨頭,經過無數次的摸索,雞和魚骨很快被排除,其中主要原因是數量太少,難以找尋,即便試驗成功,也難以維持生產。這樣,大傢就覺得豬、牛、羊這些大牲畜的骨頭應當更好。

     

      開始試驗時,大傢把骨頭和上麵的餘肉一起煅燒,結果得到的骨炭含有大量雜質,於是大傢想到使用這些骨頭,必須首先剔除雜質,除油除膠。

     

      於是大傢就找來一口大鍋,把從廢品站買來骨頭,剔除殘肉,然後放上堿麵在鍋裡煮熬。等把骨頭裡的油和膠都熬出來瞭,風乾壓碎,然後再放到爐子裡燒成骨碳,碾成骨粉,並多次用清水漂洗,然後與陶瓷粘土合製配方。

     

      熬製骨頭,煙熏火燎,臭味刺鼻,那是很苦的一份工作。當時許多人聽說這是在搞高檔瓷試驗,簡直哭笑不得,紛紛輿論說冒傻氣,有的還調侃,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神經病。那個時候生活困難,盡管如此,還有的工人竟然把煮骨頭的油和剔下來的肉帶回傢去吃,現在想起來真有點不堪回首!

     

      按照這樣的原料加工方法,經過一次一次變更配方,調整工藝,試燒瓷片,到瞭1964年的秋後,中國的第一件用動物骨粉和瓷土燒製而成的瓷器樣品誕生瞭。這種瓷的瓷質輕盈、釉麵細膩柔美舒適,半透明、通體泛著淡雅柔潤的綠色熒光,和通常粗厚不透明的陶瓷有著本質的區別。

     

      難道這就是骨灰瓷嗎?

     

      很顯然,這與英國的樣品全然不同,也與世界各國的不一樣。國外的骨質瓷是乳白色的,而唐山卻是淡綠色的。並且,這種綠骨灰瓷性能極不穩定,熱穩定性很差,成瓷率極低,很難投入生產。  

     

      但是不管如何,譚振嶺和王慶祥都感到中國的骨灰瓷似乎離自己已經不遠瞭。

     

      正當大傢躊躇滿志,信心倍增之時,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開始瞭。打倒技術權威,反對崇洋媚外,工廠陷入瞭一片混亂。譚振玲和王慶祥都被下放到生產車間勞動改造。剛剛起步的中國骨質瓷研發,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被迫中斷。

     

      1970年,王慶祥因工作需要離開一瓷廠,被調到陶瓷公司美術設計室。1975年又從唐山陶瓷公司去瞭新組建的河北外貿,過早地離開瞭自己實驗室。

     譚振嶺1

     

    唐山第一瓷廠總工程師兼任技術科長:檀振嶺(青年時期的照片)

    王慶祥2
     

    唐山第一瓷廠技術乾部,廠實驗室負責人:王慶祥(工作照片)

      

      ●“綠寶石”骨灰瓷工藝定型並批量生產

     

      1972年之後,唐山第一瓷廠的生產秩序逐漸穩定,這一年,輕工部和外貿部對中國陶瓷行業也提出瞭“上高檔,增配套,提高換匯率”的工作部署,這無疑給唐山第一瓷廠的骨質瓷研究重開瞭綠燈。

     

      早在1968年底,文革中的第一批大中專畢業生分到瞭工廠,他們先到車間參加勞動,“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然後陸續被工廠選拔使用。李洪凱和金秀萍是最先被選中調到實驗室的兩個學生,在譚振嶺的主導下,逐漸組成瞭骨灰瓷實驗的第二團隊。

     

    李洪凱,天津人,長得文弱秀氣,不善言談,1968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業學院玻陶專業,來到實驗室之後主要側重骨灰瓷的理論探索及配方研究,後期還擔負瞭骨灰瓷的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及設備選型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譚振嶺工程師不幸罹難,李洪凱成為繼譚振嶺、王慶祥之後的骨灰瓷研製的第二梯隊的領隊人。

     

    金秀萍,女,唐山市人,1968年畢業於唐山陶瓷工業學校陶瓷工藝專業。金秀萍因在車間勞動中操作技能全麵而被調到實驗室,最初的職位是實驗員,主要負責實驗原料的裝磨、出磨、測試顆粒計比、負責製泥、做坯、修坯、裝窯看火及樣品保管等全流程操作。後來依據所學的專業,在實驗組逐漸擔負起瞭對試驗配方的化學成分分析、化學物理性能測算等重要工作,成為早期骨灰瓷研製的骨乾成員之一。

     

      1973年之後,又有一批大中專畢業生進廠。1974年,畢業於唐山陶瓷工業學校美術專業的林鐵良被抽調到骨灰瓷實驗室,先擔任實驗員工作,後逐漸成為參與骨灰瓷配方研製的骨乾成員之一。

     

      這期間,原東缸窯陶瓷聯合廠老廠長崔金祥在出任邯鄲陶瓷公司經理幾年後,因落實乾部政策重新回到唐山第一瓷廠任廠長。崔金祥廠長在任時對骨灰瓷研製工作強力支持,要求全廠各部門都要積極配合和支持骨灰瓷的實驗工作。

     

      在1972年至1975年這段時間,骨質瓷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在196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配方,定型工藝。起初,骨質瓷采用一次燒成方式,全部變形。而後改為低溫素燒,高溫柚燒兩次燒成,依然不能擺脫困境。最後通過采取高溫定型強製素燒,素瓷拋光,加熱噴釉,低溫支架釉燒,生產趨向穩定,隨即於1975年開始瞭實驗性批量生產。

     

      唐山一瓷廠最初生產的綠骨灰瓷,依據其天然特質,起名“綠寶石”。據有關人士回憶,綠寶石骨質瓷的底標圖案,系由唐山陶瓷公司設計室趙鴻生設計。綠寶石骨質瓷最初生產的器型是“異玲”咖啡具,後來又用“健力”“麗竹”等多種造型生產瞭綠骨灰瓷茶咖具,茶、奶杯,荷花金魚煙缸等。

     

      此後不久,就有香港客人前來訂購,為瞭打開國外市場,工廠又為綠寶石骨灰瓷另外設計瞭“慶典”牌商標。“慶典”牌綠骨灰瓷的出口,宣佈瞭中國第一代骨質瓷研製成成功(1975年研製成功的是綠寶石,還不是現在大傢經營的白色骨質瓷)。

     

    金秀平3

    金秀萍,早期骨灰瓷研製的骨乾成員之一

     

     ●中國骨灰瓷第一次遭遇下馬風波及大地震破壞,廠長崔金祥力主不棄,功不可沒。

     

      唐山第一瓷廠的綠骨灰瓷小批量試產不久,問題接踵而來。其一,綠骨灰瓷熱穩定性很差。一件好好的瓷器,放久瞭就自行開裂炸紋,甚至破碎。其二,鉛含量過高,畫面放置稍久就出現鉛污,畫面脫落。其三,生產難度大,半成品破損率極高,成本投入無法承受。其四,銷路不好,產品積壓。其五,也是最讓人沮喪的,是有關部門根本不承認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骨灰瓷。因為國際上公認的高檔骨質瓷呈現奶白色,而唐山的卻是泛綠色。

     

      但是把綠色變為白色的工作很難。大傢在原料配比,燒成方式等方麵,先後試驗瞭數不清的次數,而每一次配方的調整,燒成方式方法的改變,都要經歷一次從原料製備、到成型、乾燥、入窯燒製以及復雜的化驗分析和比較過程。每個過程往往一搞就是十幾天,一個月才能結束。金秀萍回憶說,實驗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不然,實驗的真實成果就無法確定。所以,她經常為瞭趕上操作時間,深更半夜就得爬起來往工廠跑。那時候孩子小,都是靠丈夫帶大。

     

      譚振嶺作為工廠的總工程師,不僅主導著骨質瓷的實驗,還擔負著全廠的技術及質量管理工作,他深感時間不夠用,就把鋪蓋搬到車間的一間小房子裡,吃住在工廠,常常一個月都不回傢一次。

     

      盡管如此,工廠在對骨質瓷的認識上還是出現瞭分歧。很多人認為骨質瓷研究成本過高,質量難關重重,生產難度大,產品成本高,市場價格貴,且銷售不暢,殘次品已堆滿庫房。長此下去,工廠承受不起。因而全廠上上下下要求骨質瓷下馬的呼聲漸起。

     

    是上是下?骨質瓷命懸一線。這時,崔金祥廠長力排眾議,對骨質瓷研究表示出瞭力主不棄的決心。很多人回憶說,如果當時沒有崔金祥廠長的堅持,恐怕唐山的骨質瓷早就半途而廢瞭!

     

      就在唐山第一瓷廠決定把骨灰瓷研究繼續進行下去的時候,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發生瞭。第一瓷廠是個重災區,廠房全部坍塌,人員財產損失慘重。而最為不幸的是骨質瓷研發的領頭人譚振嶺(中國骨質瓷第一人)工程師在地震中不幸罹難,年僅52

     

      巨大的天災,使中國的骨質瓷研發第二次被迫中斷。

     

      在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的時候,遠在石傢莊的王慶祥寫瞭一篇懷念譚振嶺的文章,文中寫道:“一九七六年八月初,聽到譚工在唐山地震中去世的消息,我很久不能平靜。他的不幸去世,不僅使我失去瞭一位好老師,也使唐山陶瓷行業失去瞭一位傑出的工程師,這是多麼沉痛的損失!”王慶祥這樣回憶譚振嶺:“譚工念書不多,但虛心好學,人很聰明,善於思考,能講、能寫、能算、能設計圖紙。在實踐中積累瞭豐富的經驗。他的技術水平,是陶瓷界遠近知名的。”王慶祥寫道,“譚工為瞭有更多的時間解決技術關鍵,把行李搬到整日見不到一點陽光的辦公室住。雖然傢在唐山,卻一連半個月、一個月不回傢。每天都十二點以後才睡覺。夜裡經常有事叫醒他。遇有倒窯等事故,和工人一起處理,通夜不眠。記得為瞭解決魚盤胚體起堿,在夜裡每隔兩小時都起來一次,到成型室觀察胚體的變化,一直使問題得到解決。”

     

    譚振嶺加人4

    譚振嶺老夫人與子女

     

    中國真正的白骨灰瓷於1982年在唐山第一瓷廠研製成功

     

      為突破變色機理,唐山陶瓷公司成立瞭技術攻關小組

     

      1978年,唐山第一瓷廠經過簡易自建,在生產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強行開工。隨後,因地震中斷的骨質瓷研究也在震後的簡易房裡重新開始。

     

      1979年,輕工部和國傢有關部門下到基層,逐地區對全國陶瓷新產品開發項目進行篩選和審定工作。專傢組來到唐山。第一瓷廠由於骨質瓷研究的基礎紮實,工作到位,可行性強,很快被國傢科委、輕工業部和河北省列為重點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定為《高級日用瓷工藝技術及設備研究》,項目的主要任務是,變綠色骨灰瓷為白色正宗骨灰瓷,並實現生產工藝、設備定型。國傢立項後,同時劃撥185萬元支持資金,用於建設年產100萬件骨灰瓷的中試生產線。

     

      在骨質瓷研究正式列為國傢科研項目之後,為瞭保證工作進度,唐山陶瓷公司決定從唐山陶瓷研究所抽調力量,與第一瓷廠配合,成立技術攻關組,力爭在兩年時間內突破骨灰瓷變色機理及各項理化指標達標問題。

     

      骨質瓷技術攻關組的工作從1981年開始,研發地點仍在第一瓷廠,主要人員仍以第一瓷廠為主。依據當年的文件,骨灰瓷技術攻關組最初的名單是唐山第一瓷廠工程師王春勇,任組長,唐山陶瓷研究所工程師王淑英,任副組長,成員有第一瓷廠工程師李洪凱、陶瓷研究所工程師王賀勤,第一瓷廠實驗室技術員金秀萍,實驗室工人郝對庭。但隨後王春勇被調往公司任職,郝對庭另有安排,攻關組最後被調整為“新五人”。他們是:李洪凱、王淑英、王賀勤、林鐵良、金秀萍。當時負責骨灰瓷技術攻關的公司主管機構為陶瓷公司技術科,科長徐連文,科員有徐振華、劉繼華等。

     

      唐山第一瓷廠也強化瞭對骨質瓷研製工作的配合力度。首先在技術力量上,安排老工程師王尚為骨質瓷試產專職工程師,協助骨質瓷技術攻關和解決生產中的難點問題。

     

      其次,強化項目管理工作,明確骨灰瓷項目管理由開發科張洪生負責。張洪生後提升為技術科長,為骨灰瓷項目的管理、外聯以及後來的技術鑒定,做瞭大量的組織工作,功不可沒。

     

      第三,實驗室也陸續增加瞭張曉軍、吳秉利等新人,充實瞭力量。其時,新任廠長馬慶善也是一位陶瓷工程師,對骨質瓷的研究工作亦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唐山第一瓷廠骨灰瓷中實專用生產線的落成,全廠則有200多名職工投入到骨質瓷的批量生產實驗中來。其中擔任中試生產線負責人的戴寶存副廠長,在骨質瓷試生產中解決瞭大量疑難問題,多有發明創造,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另有骨質瓷中試生產線上的大批工人及管理人員,日以繼夜地摸索著骨質瓷生產每個環節的變化,不斷向技術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和建議,也留下瞭不可磨沒的功績。

     

      在這期間,大傢集中全力進行瞭新配方的研究,熔塊釉的研究,成型收縮系數與乾燥速度的研究,燒成方式方法的研究,施釉方式方法的研究,燒成溫度適用曲線的研究,產品標準的研究,缺陷控製技術的研究,輔助材料的研究,工藝流程與工藝規范的研究,設備選定型的研究等等。

     

      到1982年春天,骨質瓷技術攻關組基本掌握瞭骨質瓷呈色及變質的規律,工程師們通過對樣品的化驗分析,對反射光譜、差熱、顯微鏡巖相的測定及X射線衍射分析,找到瞭瓷體呈色、變質的原因。測定出骨質瓷變質是磷酸鐵被氧化的結果。找到瞭瓷體晶相中磷酸三鈣與鈣長石的比值在0.85以上不變質的規律,最終采用提高骨灰和長石含量,從而提高磷酸三鈣的生成量,獲得瞭最佳效果。

     

      1982年,骨質瓷技術攻關組在上百個試驗配方中,最終選定瞭機壓產品92號配方,註漿產品96號配方作為最佳方案。(陶瓷志稱:在一瓷廠54號和56號配方基礎上,試驗成功瞭92號配方。林鐵良:用瞭我的56號配方。張洪生:最後成功是96號配方。金秀萍,最後機壓產品用瞭92號配方,註漿產品用瞭96號配方)配方中的骨炭比例高達48%以上。新配方不僅成瓷品相好,經化驗分析,各項理化指標均與英國瓦賽斯產品相同或優於國外產品。

     

    1982年中國白骨灰瓷在唐山第一瓷廠通過國傢鑒定

     

      唐山骨質瓷由綠變白的技術突破後,1982年7月,由國傢科委、輕工業部委托省輕工廳邀請全國各地陶瓷專傢匯集唐山,對骨質瓷作部級鑒定。

     

      這次鑒定的規格之高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是少有的。其中專傢學者分別來自北京、上海、河北、山東、安徽、浙江、遼寧、湖南等地,匯集瞭國傢科委、輕工業部、各省市陶瓷、矽酸鹽科研機構和重要陶瓷產區的專傢學者共計55名。

     

      鑒定會設立瞭領導小組。河北省一輕局局長史汝泉任組長,輕工部首席工程師李國禎、浙江省輕工廳總工程師葉宏明任副組長。領導組成員有,國傢科委工程師范龍祥,輕工部科研司王覺,輕工部一輕局工程師吳繩愚,輕工部陶瓷科學研究所工程師趙達峰,河北省科委趙瑞林,山東矽酸鹽研究院院長、總工張儒齡,河北省輕工局玻陶處處長李自壯等。

     

      鑒定會通過委托唐山陶研所對新骨質瓷各項理化指標的分析化驗,對骨質瓷生產工藝流程規范及標準的審查,對生產現場的觀摩,以及和英國骨灰瓷實樣評判對比,與先進國傢骨質瓷全麵對標,最終權威宣佈:唐山骨質瓷白度88.9%,光澤度106%,透光度42.66%以上,吸水率保持在0.13之下,熱穩定性180度不炸,釉麵硬度每平方毫米689公斤。唐山骨質瓷各項理化指標和外觀質量均達到國際高檔骨質瓷水平,獲得國傢驗收通過。至此(1982年),中國宣告骨質瓷獨立研發成功,中國結束瞭不能生產骨質瓷的歷史。

     

      當年,唐山骨質瓷即榮獲輕工部頒發的優秀新產品獎。

     

      唐山骨灰瓷獲得國傢通過後,在多次國傢級檢驗檢測評比中始終保持瞭骨質瓷的高檔瓷標準。1984年唐山骨質瓷獲國傢新產品質量銀質獎,1985年獲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90年,全國陶瓷產品質量大檢查,八大瓷區抽檢產品質量罕見全部下滑,時被稱為中國的“陶瓷大地震”。但唯獨被抽檢的唐山第一瓷廠骨質瓷以全優通過,出現瞭全國日用陶瓷“一花獨秀”的局麵。因而唐山特別受到輕工部的表章,在部辦雜志《消費指南》有關此次大檢查的報道文章中,使用瞭這樣的黑體字標題:“這一次,唐山沒有地震”“唐山瓷的一切意味著什麼呢?它意味著:中國瓷大有希望!”

     

      ●“紅玫瑰”骨質瓷商標的確立

     

      正宗的乳白色骨質瓷誕生之後,不可能再使用“綠寶石”底標。1982年,國傢要求報送骨質瓷評獎樣品的時候,要求確定商標。時間很急。為此唐山陶瓷公司通知下屬各單位及第一瓷廠、陶研所、花紙廠美術設計人員,優先為第一瓷廠骨質瓷設計新“底標”。

     

      唐山花紙廠是陶瓷公司專業的陶瓷花麵裝飾設計及陶瓷貼花紙印製工廠,其設計室有個剛從河北省輕工業學校美術專業畢業的陳延年,和大傢一起參加瞭這次的投標設計。據陳延年回憶,他當時共畫瞭兩張不同內容的設計稿,通過工廠交瞭上去。交上去之後就開始忙於其他工作,沒再關心此事。後來,偶爾碰到公司的一位同事告訴他,恭喜你!聽說你為第一瓷廠設計的“紅玫瑰”設計稿被選用瞭!他這才知道自己中瞭標。但此事始終沒有人正式通知他,當然也沒有因此而獲得什麼表揚或獎歷。

     

      唐山骨質瓷“紅玫瑰”底標獲得工廠認可後,經陶瓷公司負責商標管理的洪賀平報送唐山市工商局註冊,一直使用至今。

     

     ●向國際水準並軌,中國骨質瓷第三次全麵升級改造,企業遭遇困難,骨質瓷再遭“下馬”風擠壓。

     

      1984至1985年,由於外貿體製改革和國際市場變化,中國的陶瓷出口首次遭遇國際市場沖擊,唐山所有陶瓷廠都麵臨著極度困難的局麵。第一瓷廠因震後復產匆忙,基礎設施先天不足,越發舉步維艱,企業出現瞭嚴重虧損。

     

      1985年5月,唐山陶瓷公司黨委在第一瓷廠召開常委緊急會議,指派我出任第一瓷廠黨委書記。

     

      當時,對於第一瓷廠出現的危機與困難,很多人把怨恨指向瞭骨質瓷。認為企業虧損、職工拿不到獎金,都是因為骨質瓷生產線成本高、破損大、產品積壓,債臺高築造成的。

     

      我經過詳細調查分析,感覺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當時唐山第一瓷廠90%的產品是普通瓷,有3000千人生產,而骨質瓷隻有一條試驗生產線,200人生產,但是骨質瓷的平均產值卻是普通瓷的十倍之多!表麵看,第一瓷廠之所以困難,除瞭管理原因,主要是震後復建過於簡陋,生產條件難以為繼。但最根本的一條,還是因為工廠的產品缺乏競爭力,附加值太低,隻能打疲勞戰,以量取勝。這種近乎於靠出賣陶瓷原料的生產方式,隻能把能源耗光,把企業拖垮。骨質瓷是唐山第一瓷廠的新產品,全國獨有,潛在市場非常好,這是一棵搖錢樹。我們守著骨質瓷賺不到錢,這才是問題的要害。所以,骨質瓷對於第一瓷廠是福不是禍。隻要一瓷廠能夠快速把骨灰瓷變成全廠的主導產品,我們就能快速走出困境。

     

      但是,要求骨質瓷下馬的意見並沒有被說服,並且在廠領導班子內部也產生瞭嚴重的分歧。這些通同志認為,骨質瓷就是金子,質量上不去,產量上不去,市場打不開,能賣幾個錢!

     

      兩種觀點僵持不下,逐漸演變成瞭工作沖突。

     

      早在1985年,唐山第一瓷廠為瞭進一步提升骨質瓷的品質,爭取快速達到國際生產水準,曾向國傢申報瞭關於進一步擴大骨灰瓷生產規模並進行技術升級改造的項目建議。1986年,該項目被國傢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中國工商銀行以“經輕(86)361號文件”批準,並以輕紡“三為主”外匯貼息貸款技改項目正式列入國傢“七五計劃”,成為輕工業部、河北輕工業廳的重點技改項目。當時國傢一再催促唐山第一瓷廠盡快報上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工作進度計劃。但是由於要求骨質瓷下馬(第二次下馬危機)的思想占據主導,這項工作的落實很不順暢,上報材料屢遭否定。

     

      要求骨質瓷下馬者的主要理由是,骨質瓷生產技術難度太大,這個項目實際很難完成。誰要做,弄不好誰就是歷史罪人。有的明確表示,隻要我在任一天,就絕不跳這個火坑。有的人則主張“以企業虧損為由,申請關停骨灰瓷生產線。”

     

    排除乾擾,1987年唐山骨灰瓷技改項目開始全麵實施

     

      1986年底,麵對唐山第一瓷廠出現的混亂,陶瓷公司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改組瞭廠領導班子,由我出任廠長。

     

      至此,骨質瓷第二次下馬風得到遏製。1987年初,唐山第一瓷廠骨灰瓷技改項目開始加速工作,以奪回失去的時間。

     

      第一,由湖南長沙輕工設計院迅速完成《唐山骨灰瓷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並上報國傢。

     

      第二,在唐山陶瓷公司的支持下,在全市范圍內吸納技術人才,迅速成立瞭唐山第一瓷廠骨灰瓷技術改造辦公室。技改辦由副廠長孫貴義分工主管,分設辦公室、工藝組、設備組、施工組、技術培訓組、專傢聯絡組等。成員有陶瓷工程師李旺泉、陶瓷工藝技術員楊春才,設備技術員許志強、韓振亞等各方麵精英三十多人組成。陶瓷公司也明確瞭由副經理馬慶善和公司設備科科長王友鶴等專項負責進度。

     

      第三,加快瞭同英國的設備技術商務談判。

     

      第四,大批引進陶瓷技術和英文翻譯等大學畢業生進工廠,為骨質瓷後續發展準備人才。

     

      第五,順利完成征地工作,全力實現三通一平。

     

    管理人員照5

    葛士林(中)和當年骨質瓷分廠(中試生產線)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中國骨質瓷樣板廠在唐山第一瓷廠建成,中國骨質瓷技術達到完美

     

      1987年,唐山骨灰瓷技改項目可行性報告順利獲得國傢通過,同時,第一瓷廠與英國艾克米.瑪爾斯公司達成瞭關於骨灰瓷整套設備與技術捆綁引進的談判協議。為保證引進項目的質量,由我帶隊中方考察組,赴英國瓷都斯托克實地考察,並與艾克米.瑪爾斯公司經理駱佛特.約翰進行最後的合同談判。

     

      英國骨質瓷及陶瓷窯爐設備製造基地是對中國乃至世界保密瞭近二百年的禁地,我們是第一批走進英國皇傢骨質瓷廠的中國人。這次實地參觀的考察組的成員有葛士林、孫貴義、李旺泉、韓振亞、楊春才、市科委工程師張先生及翻譯周龍。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技術進出口部劉志軍則自行前往。

     

      親眼看到世界頂尖級骨灰瓷的生產全過程,我們開闊瞭眼界,領略瞭英國同行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英國的皇傢骨灰瓷廠不僅是個陶瓷工廠,更像一座藝術殿堂,每一道生產環節,每一個操作者,都是在對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在做精加工。與英國相比,我們的差距就是用做普通瓷的工藝、設備和標準,企圖生產出國際公認的高檔瓷。

     

      在英國的考察和學習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們對骨質瓷的原有認識。如果以前我們是“自學成才”,那麼現在就是要重讀大學,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骨灰瓷生產專傢”。

     

      從英國回來之後,為瞭讓更多的職工能夠更新“高檔瓷”的理念,我們又組織瞭大批生產工人赴英國骨灰瓷工廠進行培訓。這是中國很多工廠不敢做的事情。

     

      1988年經過緊張的工藝流程設計、國內設備配套選型,新廠房土建施工,到1989年初,英國的設備和專傢組開始陸續到廠,雙方以唐山原有骨質瓷工藝為基礎,按照新的生產工藝標準,開始瞭全新的實驗與探索。

     

      這期間我們建造瞭恒濕恒溫和空氣過濾的新型廠房,建造瞭英式窯爐,安裝調試瞭進口設備,並按照新的骨質瓷工藝標準,從水質的酸堿度控製,到原料,泥料,成型、燒成、素瓷拋光、噴釉等各道工序進行瞭過關實驗。同時對骨質瓷新的工藝標準、工藝規范、操作規程進行全麵的梳理更新。

     

      因為中英兩國的國情不同,雙方一度在工藝流程管理與生產管理方式上產生嚴重對立,在強大的壓力麵前,我們堅持從中國陶瓷生產管理的客觀實際出發,沒有妥協讓步,最終將所有的問題都得到完美解決。我們的工作最終贏得瞭英國同行的贊許。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唐山骨質瓷得到第三次提升,一條總投資4200萬元人民幣,年生產能力500萬件的骨灰瓷專業生產線,於1991年8月在唐山第一瓷廠順利通過瞭國傢驗收。8月16日上午,輕工部肖永定副部長,河北省輕工廳劉垚廳長,唐山市姚金鐸副市長,以及唐山陶瓷公司的領導和職工一起,在唐山第一瓷廠舉行瞭隆重的中國第一條高檔骨灰瓷生產線投產典禮機式。這預示著,中國的骨灰瓷從此達到瞭與英國相同的現代化技術標準。

     

      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把“BONE CHINA”稱為“骨灰瓷”,這次經輕工部肖永定部長提議,為適合中國人的習慣,開始改稱“骨質瓷”

     

      1992年,輕工部又組織全國陶瓷行業到唐山第一瓷廠舉行瞭中國高檔骨質瓷樣板廠經驗介紹及觀摩大會。從此,唐山陶瓷一下子就走到瞭全國的最前麵。

     

      中國有瞭骨質瓷讓世界感到震驚。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半月談》雜志,紛紛報道,稱“刮目相看唐山瓷”。

     

    剪彩6


    中國第一座骨質瓷樣板廠建成剪彩機



    新手教學
    泊杜傢居 唐山骨瓷 玫瑰系列-保鮮碗三件套 批量定製工廠直供_保鮮盒、飯盒_餐飲用品_家居用品_貨源_批發一路發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
    相關商品
    line 線上客服  ID@tsq1489i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