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20頁,可抄寫經文10遍,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
為大乘佛教出傢及在傢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心”是中心:精要、精華的意思。
此經題之意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精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重點在講“以智慧度到彼岸”。
【楞嚴咒】
《楞嚴咒》共16頁,其因緣為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難的戒體快要被毀壞時
佛陀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阿難才被救醒歸佛
故知楞嚴咒乃《楞嚴經》之主體,沒有楞嚴咒的因緣,就沒有《楞嚴經》
楞嚴咒是佛門至寶,此咒有大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凈德覆蓋一切
以白凈大慈悲遍覆法界,有無量不可思議之大威德
持誦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怨敵,摧毀一切邪巫詛咒,避免一切災難橫禍
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消除一切奇難雜癥惡疾,心身得安泰
又可避免一切地水火風空、刀兵、星變、饑饉、牢獄、魔類、冤仇、疾病等災
一切所求,無論求財、求長壽、求子、求婚姻、求智慧、求事業成就、求受人敬愛
求醫治惡疾、求化解冤仇怨恨、求化解官非、求避免意外橫禍,等等,無不如願成就
持誦此咒的人,常得日月星鬥歡喜擁護,大降吉祥,逢兇化吉。功德無量無邊
如發願往生西方者,命終不墮六道,直生凈土。
楞嚴咒叫佛頂光明,是佛的頂上化佛所說。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都具足不可思議。「佛頂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嚴咒將來一定成佛,一定得無上正等正覺。離開咒文能念叫誦,對著咒文念叫讀。若能常誦楞嚴咒,可以消除宿世業障。這是楞嚴咒的妙用。何謂「無」?光明無極。光明到極點瞭,沒有再超過這光明的。「上」是尊上莫等的上。沒有再比這更尊貴更偉大瞭。「神」就是不可思議,也就是威靈叵測的意思。「咒」就是感應道交。它有一種力量。你念咒就有感應。「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佛頂的光明猶如大白傘蓋來護持一切誦持神咒的人。以上為其名稱的大概意思。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是一經的總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一品之別目。
現所抄經,是微妙之法,難遭難遇,抄寫經文,無論懂與不懂,都應當恭敬寂靜,誠意地摹寫。
懂固然得到妙法的益處,即是不懂,亦隻要具至誠恭敬心,亦可得莫大之利益。
所以大傢要發慈悲心、殷重心,於寂靜中抄經,必能領受其中妙道。
普門品,雖是法華經中之一品,然可代表全經,因皆是不可思議的妙法故。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抄經本共16頁,又稱《八十八佛懺悔文》,是寺院中晚課的必修經文。
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是娑婆世界的過去佛;
三十五佛名出《決定毗尼經》,是現在十方世界的佛。
這八十八佛都可以為眾生作懺悔主,因此,人們可以向他們申述自己改悔過惡的願望。
稱念禮拜八十八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議,能除一切極惡重罪。是故我等末世行人,不論罪障迷惑,若輕若重,悉應至誠,恭敬禮拜八十八佛功德名號。亦如過去現在未來三千諸佛,早得成佛。
【藥師經】
《藥師經》,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一樣,《藥師經》是贊嘆藥師佛行願的佛經,是大乘經典之一。
《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1] 》等所說的東方藥師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也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國土。那裡的地麵由琉璃構成,連藥師佛的身軀,也如同琉璃一樣內外光潔,所以稱琉璃世界。佛經上說此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具有說不盡的莊嚴美妙;那裡沒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沒有五欲的過患;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垣、宮殿都是七寶所成。人們隻要在生前持誦《藥師經》[2] ,稱念藥師佛名號,並廣修眾善,死後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孝經】
孝觀念是中國人歷來最為重視的道德理念,儒傢視其為天經地義,對中國人的倫理觀念產生過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各種傳統道德觀念中,隻有以孝觀念為名的《孝經》,被提升到經典的地位,成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法典。
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傢,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傢,保持爵祿。並把孝分為五等: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並由此引伸出瞭忠、悌、順等品格。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是佛教在中國初傳的時期,在社會上比較流行的一部佛經,文字簡煉而又包含瞭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對當時佛教的傳播和發展起瞭相當重要的作用。東漢襄楷給漢桓帝上奏章時,就引用過其中的一些內容。此經以四十二段經文,攝佛說一切因果大義,故名四十二章經。
【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瞭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瞭《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共96頁,簡稱《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自己改變命運的方法,並能超拔過去世的怨親債主令其解脫的因果經。人的生死自無始劫以來皆輪回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的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地藏經》融合瞭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願和諸佛菩薩的見證,最可貴的是整部經皆以白話文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悲開示。對於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證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而初發心者。也可以相應契入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慈悲。在所有經典之中,教理淺顯易懂,又不需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就是開示,我們的真如本心與我們的意識心對話,告訴我們的意思心所見所聞的世間萬物,以及身體都是自己的工具而已,好比左手右手,不要起同分妄見,九類眾生都是由九類眾生心性所成就,所謂相由心生,所以,三心兩意,即過去心境,現在心境,未來心境,落兩邊的有對有錯意思,有是有非的意思,有上有下的意思,其實就是取舍本來一體無差別的對待。我們所謂的心,就是緣境而帶起情緒,對境界自起分別執著,所以帶起是非情緒來,亦即心境,情景。
菩薩應心無所住而行佈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所住心,指心不受境界轉,即不緣境生起情緒,心也不染境,所謂悲人看樹悲,悲樹催人悲,悲悲無盡悲;喜人看樹喜,喜樹催人喜,喜喜無盡喜,樹本無悲喜,是誰教悲喜,又誰受悲喜?這就是指,帶著有情緒的染心去污染所見聞的境界時,境界都被污染瞭,又在是非觀念下的污染境界,常常污染我們的真心,導致雙污染循環,本來就是六祖的訓話!何其自性本自清凈,我們的心性,和境界,本來雙雙清凈,無縛無解。
因而,菩薩佈施,不應住於相,因為我們佈施,是要成就十個如來通號的“應供”和“佛世尊”的自性,是借相修性,明白本自一體離對立。所以,菩薩佈施應心無所住,無一切相。
【抄經即是修行,心誠則是善行】
【恭 敬】佛經即法寶,抄經時應以至誠恭敬之心,如對三寶,不可有絲毫輕慢。古德雲:“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
【珍 重】每本抄經本都凝聚著眾多護法的善願,願抄經同修生珍重心、感恩心,認真抄寫完成。如此,則自利利他,福慧雙增。
【調 心】當以清凈心抄經,不忘利他。抄經前叩問自心:是否以虔誠、恭敬之心抄寫?是否為自利利他抄寫?是否有完成任務、應付差事的心態?
【註意事項】
1、凈手潔案,整理環境,靜坐片刻,舍卻妄念,安住當下。
2、抄經前合掌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3、抄經時端身正坐,手到、眼到、心到。不必求快,應一心一意,一筆一劃,以得心應手,字字清晰。倘能於抄經時一心不亂,善莫大焉。
4、每次抄完後將所抄部分念誦一至三遍,隨文入觀,可兼得書寫、受持、讀誦之利益。全部抄完後應恭誦三遍,發願受持弘揚。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