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產品種類 | 塑料加工製品 | 日加工能力 | 2000 |
加工方式 | 來樣加工 | 加工設備 | 各種機器 |
產品名稱:15位塑料帶模擬盤珠心算算盤
產品規格:23.5*6.5*1.6cm
包裝數量:150/面 /箱
訂貨週期:1件/當天可以發貨 10件/一周
日生產:2000面/天
成產設備:注塑機 人工串珠
如有大批採購算盤,請聯繫毛儷蓉
聯繫電話:13615895667
0579-89955165
珠算常用術語
空檔:某一檔的上、下都離梁的時候,叫做空檔。空檔表示這一檔沒有記數,或者表示0。
空盤:算盤的各檔都是空檔是,表示全盤沒有記數,叫做空盤。
內珠:靠梁記數的算珠,叫做內珠。
外珠:離梁不記數的算珠,叫做外珠。
撥上:是指將下珠撥靠梁。
撥下:是指將上珠撥靠梁。
撥去:是指將上珠或下珠撥離梁。
本檔:是指正要撥珠記數的這一檔。
前檔:是指本檔的前一檔,也叫左一檔(位)。
後檔:是指本檔的後一檔,也叫右一檔(位)。
漂珠:撥珠時用力過輕,不靠梁不著框,浮漂在檔中間的算珠。
帶珠:撥珠時,把本檔或鄰檔不應撥入或撥去的算珠帶入或帶出叫帶珠。
實珠:靠梁表示正數的算珠。
虛珠:也叫負珠,是指算珠撥到既不靠梁又不靠框,表示負數的懸珠。
置數:也教布數,按照計算的要求,把數字撥入算盤,為計算作準備。
檔位:也叫檔次,是指檔的位次。
錯檔:也叫錯位,是指運算過程中未將算珠撥入應撥的檔位。
隔檔:也叫隔位,是指本數位左右空一檔的第二檔(位)。入隔位乘法中兩數相乘,積的個位打在被乘數的右兩位上;隔位除法中隔位商幾,指的是被除數首位的左兩位。
進位:是指本檔加上一個數後,大於或等於10,須向前位加1,叫做進位。
退位:是指在本檔減去一個數時本檔不夠,許向前面一位減1,叫做退位。
首位:也叫最高位,是指一個多位數的第一個非零數字為首位。如3284中的3,0.0726中的7。
末位:也叫最低位,是指一個多位數的最後一個數字。如3275中的5,一二○中的0,481.29
中的9。
次位:實質一個多位數的第二個數字。入3865中的8,0.4178中的1。
實數:古算書中通稱被乘數和被除數為實數,簡稱實。
法數:古算書中通稱乘數和除數為法數,簡稱法。
乘加:是指被乘數每位乘以乘數各位,在算盤上一邊乘一邊加積數。
乘減:也叫減積,是指每位商數同除數相乘,乘積在被除數里減去。
除首:是指除數的最高位數。
積首:是指積數的首位數。
商首:是指商數的首位數。
估商:在除法中,需求得每一個商數,就要用心算,估出被除數是除數的幾倍,這種心算過程叫做估商。
試商:也叫初商,是指在估商時初步求得偏大或偏小的商數,叫做試商。
置商:也叫立商,是指把試商撥入算盤。
調商:置商後,經乘減證明,試商不正確,需要調整初商。
確商:置商後,經乘減證明,試商不大也不小。
除盡:是指被除數除以除數,除到某一位,剛好無餘數,叫做除盡。
除不盡:是指整除出現無窮循環或不循環小數時,不能除盡的除算。如:1÷3=0.333……;1÷7=0.142857142857……。
餘數:不能整除的除法,在商數求到各位或預定的某數位時,被除數中減剩的數叫做餘數。在運算過程中,往往被除數郊區每次商與除數的乘積都有剩餘的數,通常也叫做餘數。
退商:初商過大,把它改小叫“退商”。
補商:初商過小,把它改大叫“補商”。
假商:在除法運算中,為了計算便捷,先確立一個商,再經過調整取得確商。先確立的商,叫做假商。
清盤:撥去各檔靠梁的算珠,使全盤成為空盤,叫做清盤。
全盤練習:算盤所有檔上,或大部分檔上作撥珠練習,以及按基本運算法則進行全面練習,叫做全盤練習。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查。但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云:“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今不同。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曾傳授珠算之法,可見至遲在東漢已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裡。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全誤放來生債》裡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閒著手,去那算盤裡拔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裡,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裡,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 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算法大全》裡,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詳。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時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了。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籤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制適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算法統宗》。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仍然在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算盤為什麼上面兩珠下面五珠?
曾經有位顧客問我算盤為什麼上面兩珠下面五珠?
偶也不知無從回答,就找了下關於算盤的資料,大家共同研究
我們知道,實際的算盤計算時,是根本用不著上檔的第二個珠和下檔第五個珠的,所以現在新出的算盤是上邊一個珠,下面四個珠。
那麼,老式的算盤為何要多造無用的珠子呢?
我也曾被同樣的問題迷惑過,並請教過多位老先生,取得的答案就是,現在看似用不著的珠兒並非多餘的裝飾,而且實用性很強。
首先是歸除法要使用它,其次就是16進制的問題,舊時長度、重量、面積並行著多種進制(如1尺為12寸;1斤為16兩;1畝為10分等)這些都可以用算盤運算,只是口訣不同。事實上,凡進制超過10的,都要用到那些看似無用的珠子。
據說更絕的是:在老式算盤上還能完成不同進制的變換運算,可惜算法已失傳(不知現在還有沒有隱士會此術)。比如:換1寸布需高粱2兩,換6尺布得多少斤高粱?(都是超過10進制的)舊時的賬房先生可以輕易地用算盤直接算出。
算盤中國古人發明的一種記數計算工具,歷史可上溯到漢代(籌算)。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檔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為兩珠(財會用為一珠),一珠當五;下面為五珠(財會用為四珠),一珠當一。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算法則。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電子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在大數目的乘除運算上,算盤比不上計算器迅速,但計算器往往限制在有效數字位數固定,而多架算盤的聯合則可以進行任何有限位乘除,可以把商精確到小數點後任何有限位數——只要你有時間,也有必要。上面兩個珠,最頂上不太常用的叫頂珠;下面五個珠,最底下不太常用的叫底珠。
1、打老式珠算除法(歸除法)時要用到頂珠和底珠。
2、為了美觀。現在的沒有頂珠和底珠的算盤看起來怪怪的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