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三棱針療法是用特制的三棱形不銹鋼針,刺破穴位或淺表血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亦稱為“刺血絡”。
本療法由古代砭石刺絡法發展而來。傳說最初使用砭石治病的是伏羲氏,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提到伏羲氏“嘗百草而制九針”。《內經》所記載的九針中的“鋒針”,就是近代三棱針的雛形,“絡刺”、“贊針”、“豹文刺”等法,都屬於刺絡放血法的范圍。目前臨床應用三棱針療法十分普遍。
古人對刺絡放血非常重視。如《靈樞·九針論》談到九針中的鋒針主要就用於“瀉熱出血”。《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還提出瞭“宛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靈樞·官針》中更有“絡刺”、“贊刺”、“豹文刺”等法,雖針具、方法不盡相同,但都屬於刺絡放血法的范疇。《靈樞·血絡論》還進一步闡明刺血法的應用范圍,如血脈“盛堅橫以赤”,“小者如針”,“大者如筋”等,並指出有明顯瘀血現象的才能“瀉之萬全”,可見古人對此法是有豐富經驗的。實踐證明:此法具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的作用。
2 操作方法
一、針具
三棱針用不銹鋼制成,針長約6厘米,針柄較粗,呈圓柱形,針身呈三棱形,三麵有刃,針尖鋒利。
針具使用前可用高壓消毒,也可在75%的酒精內浸泡30分鐘。
二、刺法
根據病情及部位的需要,可選用下列各種刺法。
1.點刺法:手持三棱針,對準所要放血的部位或絡脈迅速刺入0.05~0.1寸左右,隨後迅速退出,以出血為度。出針後不要按閉針孔,讓血液流出,並可輕輕擠壓穴位,以助排血。隨後,以消毒乾棉球壓住針孔,按揉止血。
2.挑刺法:用三棱針挑破治療部位的小血管,擠出少量血液。
3.叢刺法:用三棱針集中在一個較小的部位上點刺,使之微微出血。
4.散刺法:用三棱針在病變局部的周圍進行點刺,根據病變部位大小,可刺10~20針以上,針刺深淺須依據局部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由病變外圍向中心環形點刺,達到祛瘀生新,疏經洛絡的目的。
5.瀉血法:以橡皮管結紮於針刺部位上端,令局部靜脈充盈,左手拇指按壓於被刺部位到此為下端,局部消毒後,右手持三棱針對準被刺部位的靜脈,迅速刺入0.05~0.1寸左右深,即將針迅速退出,使血液流出,亦可輕按靜脈上端,以助瘀血排出。
三、強度與療程
三棱針療法強度與點刺的深淺、范圍以及出血的多少有關。病情輕的、范圍小的、體質差的患者,宜采用淺刺、少刺、微出血的輕刺激。反之,病情重的、范圍大的、體質好的患者,應采用深刺、多刺、多出血的強刺激。
療程也要看出血多少和病情輕重而定。一般淺刺微出血,可每日2次或1次;如深刺多出血,每周可放血2~3次,可每隔1~2周放血1次。
3 禁忌癥
有高熱、急性炎癥及心力衰竭等癥時,慎用頭針治療。
4 註意事項
1.有自發性出傾血向者,不宜使用本法。
2.身體瘦弱、氣血虧虛的患者,不宜采用本療法。
5 按語
三棱針療法對急、熱、實、瘀、痛證有很好的功效。傳統認為其治療機理是通過改善局部氣血運行,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行瘀導滯、平肝息風、安神定志、醒腦開竅的作用。
現代對刺絡的機理研究報道頗為豐富,如有學者認為針刺四縫穴,擠出少量血液放黃色液體,能使血清鈣、磷上升,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有助於小兒骨骼生長發育。又刺四縫可使腸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與胰脂肪酶增加,膽汁分泌量增加,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人報道刺絡通過微循環的變化能導致身體的應激瓜,影響神經體液機能狀態,達到抑制變態反應的目的。也有學者認為刺絡療法可以調整機體免疫功能。
本療法簡便、快速、安全有效,具有消炎、消腫、止痛、清熱等作用,臨床上有確切療效。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