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來樣、來圖,加工定做各種規格、型號的,種類不同的玉石、瑪瑙、牛角類刮痧板。質量保真。可以提供省級鑒定寶石證書。可以刻印商標。
刮痧板簡介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器具,通過刺激人體的相關經絡、穴位,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清熱解毒、健脾和胃、調和陰陽,溫經散寒,行氣活血,增強皮膚滲透性,改善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功能的功效。是一種傳統的綠色療法,能改善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刮痧板是一種治病防病的非藥物無損傷的自然健康療法。常用的牛角、玉石、瑪瑙板有長方形、陰陽魚型、半圓形、魚形、腎形、橢圓形刮痧板及多功能刮痧板等。
材質
傳統的刮痧療法主要適應證為痧病,刮痧部位為脊背、頸部、胸腹、肘窩、膕窩。根據刮痧板的材質不同,分為不同類別的刮痧板,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犀牛角或是牛角最好,玉、石次之、瓷片亦好。塑料不宜。
如同刮痧法一樣,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簡單、方便,隻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溏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
1.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分為黑色和黃色牛角板。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2.玉石刮痧板。
3.瑪瑙刮痧板。
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據《本草綱目》介紹,玉具有清音啞,止煩渴,定虛喘,安神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純之氣的良藥,可避穢濁之病氣。玉石含有人體所需的 多種微量元素,有滋陰清熱、養神寧志、健身祛病的作用。玉質刮痧板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而沒有副作用。
痧就是在皮膚下麵,我們看得見的一種紅色或者紫紅色的斑點和斑片,實際上是滲出於血管之外含有代謝產物的血液。體內的風濕之氣和血液裡的一些代謝產物,引起瞭血液循環障礙就會出痧。
刮出來的痧和淤血不是一回事:淤血多是由外傷引起的,出血量比較多,有淤血的部位都疼痛,活動不便。刮痧以後出現的紅色或者紫紅色的斑點,出血量很少,是從毛細血管中滲透出來的,刮完以後就不痛瞭,而且由於痧的排出促進瞭血液循環,增加瞭新陳代謝的速度,具有治療的作用。
刮痧可以退燒,因為發燒時皮膚的毛孔都閉塞,刮痧以後使毛孔張開,裡麵的風寒可以排泄出來,所以有退燒的功效。
刮痧還能消炎:炎癥局部充血、紅腫是代謝產物積聚的表現,刮痧後使局部的血液循環得到瞭改善,新陳代謝也加速瞭,局部的病理產物如細菌、毒素等可以更快地排泄出去,這樣炎癥就可得到消退。刮痧的這種消炎和消炎藥是不一樣的,刮痧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瞭體內自我調節能力達到瞭消炎作用。
治療腰部疾病:很多人腰痛的原因是腰部兩邊的力量不平衡,存在小關節功能紊亂,通過刮痧能使兩邊肌肉力量得到瞭平衡,小關節的功能紊亂得到瞭糾正,就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腰疼還可以刮手背,緩解癥狀。
4.刮痧油,另外,刮痧之前,為瞭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麵塗一層刮痧油。最好采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餘種天然中藥,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歷史
刮痧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刮痧是砭石療法或刺絡療法的一種,長期以來流傳於民間,薪火相傳,沿用不廢。
相傳在遠古時期,人類在發明火的時候,在用火取暖時發現火在烤到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會很舒服。後來人類又發現當石頭被烘烤熱瞭刺激身體時,可以治療風濕、腫毒(以前的人類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風濕、腫毒)。再後來人類又發現用砭石烤熱後來刺破膿腫。漸漸地,當時的人類就覺得用熱的石頭可以治愈一些疾病。這就是“刮痧”治病的雛形。
到瞭青銅器時代,人們發明瞭冶金技術,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可以冶煉出鐵。鐵比砭石更加精細。當時的人類把鐵制作成像現代人用的針。隨著針灸經絡理論的發展,在民間開始流傳用邊沿鈍滑的銅錢、湯匙、瓷杯蓋、錢幣、玉器、紐扣等器具,在皮膚表麵相關經絡部位反復刮動,直到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來達到開泄腠理,祛邪外出調理痧癥的方法。在不斷的實踐中,被演繹成一種自然療法—刮痧健康療法。
較早有文字記載刮痧的,是元代醫傢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愈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癥刮拭過的皮膚表麵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逐漸將這種療法稱為“刮痧療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瘧論》稱之為“桃草子”。《保赤推拿法》記載:“刮者,醫指挨皮膚,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於治療痧癥,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濕熱溫瘧疫毒之疾,皮膚每每出現花紅斑點,亦稱“夏法”。元明以後,民間治療痧病的經驗引起醫學傢的註意。如,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就對“攪腸沙”進行瞭記述:“心腹絞痛,冷汗出,脹悶欲絕,欲謂攪腸沙。”又如,楊清叟《仙傳外科秘方》、王肯堂《證治準繩》、虞博《醫學正傳》、龔廷腎《壽世保元》、張景嶽《景嶽全書》等均記載有關痧癥及治痧的經驗。至清代,郭志邃撰寫瞭第一部刮痧專著《痧脹玉衡》,從痧的病源、流行、表現、分類、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綜合治療方法等方麵都做瞭較為詳細的論述。例如,在治療方麵指出:“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沙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之。”此後又有另一部刮痧專著—陸樂山的《養生鏡》問世。此二書成為能使刮痧躍為一門專科技術的基石。從此,清代論述痧病的專著日漸增多,有10多部,其他著作中記載刮痧醫術的則更多。
古代刮痧的方法
《痧脹玉衡》記載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癥,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之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捻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 然後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 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擰、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現出血點,此法若用於治療痧癥,則叫撮痧法。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