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衛生與保健功能人們早有認識。在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瞭口罩,當時居住在古代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他們信仰瑣羅亞斯德教,按照教規,他們對象征光明的火頂禮膜拜,並認為由身體排出的一切都是不清潔的。因此,在對火頂禮膜拜時,除瞭全身遮裹之外,還必須戴上口罩以遮蓋嘴和鼻子,以避免不潔的氣息觸及"聖火"而違犯教規。其後,戴口罩的習慣也隨著伊朗的拜火教在南北朝時傳入我國,並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口罩功能認識的深化,我們的祖先也認識到戴口罩對講衛生和預防疾病的傳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傢馬可o波羅所著《馬可o波羅行紀》載,我國元代皇帝在進食時,為瞭避免獻食者的氣息觸及所食之物而使自己染病,令給自己獻食的侍臣必須"皆用絹巾掩口鼻,使其氣息不致觸及食物。"這裡使用的"絹巾"便是口罩的雛形,可見早在600多年前的元代,在宮廷裡就有瞭以講衛生為功能的口罩瞭。1895年,德國病理學傢研究證明,病人傷口的感染同空氣傳染有關,他認為人們在談話時唾沫會帶菌而致傷口感染,經他建議,當時的醫生、護士戴上瞭一種用紗佈縫制的能掩住口鼻的罩具,可減少手術時傷口的感染渠道。從此,口罩在醫護人員、食品衛生制作和銷售人員以及食堂炊事員都約定俗成地戴著口罩工作,特別是食品生產制作和銷售人員工作時是否戴口罩成為行業規范。環衛人員以及在塵埃較多的作業場所的工作人員也都要戴上口罩,口罩也從此列為勞保用品免費發給有關人員。在普通人群裡,特別是在流行病流傳的季節裡,戴口罩的人也不少,它對預防疾病的傳染確實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在空氣中夾雜著大量的灰塵、細菌、病毒和各種有害的氣體等,都有可能隨著人的呼吸進入鼻、咽、氣管和肺部,當人體抵抗力較弱時,可使人致病。戴上瞭口罩猶如給呼吸道設置瞭一道"屏障",使吸入的空氣起到過濾作用,使病毒和細菌不能進入人體;同時,戴口罩也可阻擋自己口、鼻裡的細菌和病毒因講話、咳嗽或打噴嚏時傳染給別人,這也是一種社會公德;此外,戴口罩還可減少或防止塵埃對呼吸道的刺激,可防止或減少職業病的發生。
口罩既然是衛生與保健用品,如何選戴口罩也大有學問。選戴合適,可起到衛生與保健作用;選戴不當,則如同虛設。常用的口罩一般是用脫脂棉紗佈折疊數層後縫制而成的,也有用非織造佈制成的。據資料載,3層紗佈的口罩隻能阻擋70%~80%的細菌,6層紗佈的口罩可阻擋90%以上的細菌,而8層紗佈的口罩幾乎可阻擋100%的細菌。為瞭戴上口罩後不至於太悶氣,通常以選擇6~8層為宜。采用非織造佈模壓成型的口罩可達到85%的過濾效率,對於粒徑在4微米以上的塵粒,其阻塵效率可達到95%以上,而且在呼吸時不易產生纖維碎屑的沾染。對於醫院手術室使用的口罩,則多為夾層,中間夾層一般采用熔噴法生產的膨松的聚丙烯纖維網或充電療化纖維網,以增強以細菌的過濾能力。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