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針
火針有尖頭、平頭和三頭
火針一般用較粗的不銹鋼針,如圓利針或24號2寸不銹鋼針。也有用特制的針具,如彈簧式火針、三頭火針及用鎢合金所制的火針等。彈簧式火針進針迅速並易於掌握針刺深度,三頭火針常用於對體表痣、疣的治療。
火針療法,古稱“焠刺”、“燒針”等,是將針在火上燒紅後,快速刺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靈樞·壽夭剛柔》雲:“刺佈衣者,以火焠之。“《靈樞·官針》雲:“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張仲景《傷寒論》中有“燒針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等記載。直到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為“火針”。明代楊洲的《針灸大成》記述最詳:“頻以麻油蘸其針,針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明代高武《針灸聚英》雲:“人身諸處皆可行針,麵上忌之。凡季夏,大經血盛皆下流兩腳,切忌妄行火針於兩腳內及足……火針者,宜破癰毒發背,潰膿在內,外皮無頭者,但按腫軟不堅者以潰膿。”說明火針在明代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近代火針使用一般有兩種情況:長針深刺,治療瘰癧、象皮腿、癰疽排膿;短汁淺刺,治療風濕痛、肌膚冷麻。
操作方法
1.選穴與消毒:火針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根據病癥不同而辨證取穴。選定穴位後要采取適當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取穴應根據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實證和青壯年患者取穴可略多。選定穴位候進行嚴密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後用酒精棉球脫碘,以防感染。 2.燒針: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針灸大成·火針》說“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紅,才能作用。 較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燈燒針,但也有不足,有人采用打火機和一次性5ml註射器(戴針頭)火針治療脊椎損傷和小兒腦癱療效確切。3.針刺與深度:針刺時,用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選定的穴位內,即迅速出針。關於針刺深度,《針灸大成·火針》中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針針刺的深度要根據病情、體質、年齡和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針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針刺宜淺,可刺1—2分深,夾脊穴可刺3—5分深。
適應范圍
火針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主要用於痹證、胃下垂、胃脘痛、泄瀉、痢疾、陽痿、瘰癧、風疹、月經不調、痛經、小兒疳積及扁平疣、痣等。
操作方法
①選用22-28號不銹鋼針,針柄用佈包裹,以不導熱為宜。施術時,在患部及其周圍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後用2%-10%普魯卡因(可混入0.2%的鹽酸腎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潤麻醉,約2分後,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針。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圍,然後立即將針拔出。 ②針刺的深度,視潰瘍種類和病變深淺而定。每次針數的多少,根據病變局部麵積的大小而定,一般1-3針。 ③針刺間隔,1-2周針1次為宜。
註意事項
1.麵部應用火針要慎重。《針灸大成·火針》說:“人身諸處,皆可行火針,惟麵上忌之。”因火針刺後,有可能遺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療麵部小塊白癜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麵部不用火針。
2.對於血管和主要神經分佈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
3.在針刺後,局部呈現紅暈或紅腫未能完全消失時,則應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4.發熱的病癥,不宜用火針。
5.針後局部發癢,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6.針孔處理:如果針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處理。若針刺4—5分深,針刺後用消毒紗佈貼敷,用膠佈固定1—2天,以防感染。
禁忌癥
① 火針刺激強烈,孕婦及年老體弱者禁用。
② 火熱證候和局部紅腫者不宜用。
③ 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等禁用。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