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興譽 | 種類 | 鐵觀音 |
商品條形碼 | TH4 | 衛生許可證 | QS3505-1401 0886 |
產品標準號 | GB/T19598-2006 | 淨重 | 500(g) |
保質期 | 12個月以上(個月) | 原料與配料 | 鐵觀音 |
等級 | 2級 | 淨度 | 2級 |
生產廠家 | 福建興譽茶葉加工廠 | 外包裝 | PVC精緻盒裝 |
內包裝 | 真空小袋包裝 | 特產 | 是 |
儲藏方法 | 冷藏 | 規格 | 包裝 |
生產日期 | 2011 | 售賣方式 | 包裝 |
原產地 | 福建 |
【產品名稱】安溪鐵觀音花香四號
【衛生級別】二級
【乾燥級別】二級
【起 批 量】1斤起!
【產品原料】安溪感德鐵觀音茶葉(斤斤超過百元)
【加工能力】自產自銷
【生產廠家】福建安溪興譽茶葉加工廠
【類型 】花香型
【季 節 】春秋
【 重量 】500克
【 價格 】350元/斤
【 交易 】支持網上交易和線下交易
鐵觀音的誤區詳細說明
誤區一:鐵觀音源自松巖魏蔭所創
“鐵觀音“這個唯妙唯肖的芳名,是何時何地和在什麼情況下,誰給她定名?以往,曾有人認為:鐵觀音源自松巖魏蔭所創。此說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其一:魏蔭發現,加以培育研究,其時名為“魏蔭種”。國家首屈的茶葉研究專家、中華全國供銷社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駱少君女士認為,產於安溪西坪松巖村的魏蔭鐵觀音茶是傳統的鐵觀音茶,松巖地域是鐵觀音最早的產地。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委副主任、省茶葉協會會長、高級農藝師馮庭儉先生認為,《安溪縣志》早有記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松巖村。在福建省茶葉部門工作了一輩子的福建省農業廳經作處老專家李冬水,五十年代曾在西坪任區長,經調查也證實鐵觀音是魏蔭首種。年逾八十的陳伴水先生也說:解放前後的教科書,也只說安溪鐵觀音茶為安溪西坪松巖魏蔭所發現。
其二:王氏成名。時堯陽人王仕讓任朝廷副貢奉召進京,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魏蔭種為禮品饋贈方,而方轉進乾隆皇帝,乾帝飲之覺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鐵,美如觀音,遂賜其名曰:鐵觀音。然近數十年來,在安溪西坪鎮松巖與堯陽兩村兩族產生了兩說的激烈爭論,一為魏論,即魏蔭夢觀音托夢發現乃及成名;一為王說,乃王仕讓發現以及進貢成名。兩說爭論不已,然追根溯源,《安溪縣志》所載,安溪人流傳;專家證實,松巖村魏蔭發現是真,王仕讓轉進、乾隆賜名也是史實,故兩者功不可沒,若無魏蔭無以得其佳品,若無王仕讓無以獲其御賜美名,所以兩者俱是創始人,無可厚非。
誤區二:鐵觀音越香越好
初入門者在購買鐵觀音時往往被一些茶商銷售員灌輸一些錯誤的概念,其中銷售員多以香型迷惑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香味高的就是好鐵觀音。鐵觀音確實要講究香,但並非越香越好。香氣好的鐵觀音多是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那裡雲霧多,日光漫射,紫外線強,茶葉部積累較多芳香物質,茶葉厚柔軟,嫩性強。這些地方的鐵觀音一般能製作出優質的茶香,價錢也較貴。此外,好的茶香與其品種有關。
從整體表現來說,以鐵觀音茶等品種茶樹為原材,用鐵觀音茶特定製法製成的鐵觀音茶具有濃郁的蘭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即俗稱的“觀音韻”。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並非茉莉、玉蘭的鮮花窯制而成,而是由鐵觀音的茶樹品種、氣候、季節及獨特工藝引發出來的天然香味。
誤區三:只認鐵觀音,不看產區
認識了香味,還須對鐵觀音產區有所認識。鐵觀音茶與產地關係密切,不同產地生產出的鐵觀音,品質有差異。同一個鐵觀音品種,在幾公里範圍內,就有不一樣的表現。消費者不可能實地去察看各產區的土壤和氣候,但通過品茶實踐可辨別出哪個產區的茶較好。安溪鐵觀音茶的發展目前遍佈安溪區域東西南北,且延伸到安溪縣外或廣東甚至台灣等地。因此買鐵觀音不能光看“鐵觀音”,也要講產地。此外,由於日照長,溫差大,安溪東北產區的鐵觀音也有較佳的表現。
安溪縣茶區群眾重視良種選育,並掌握了無性繁殖手段,無性系茶樹品種之多為全國之冠,據縣茶樹品種普查結果,現有茶樹品種達50個以上。其中普通栽植的有鐵觀音、本山、黃淡(黃旦)、毛蟹、烏龍、梅占、奇蘭等。鐵觀音、毛蟹、梅占、黃旦(黃金桂)、大葉烏龍、本山在1984年於廈門召開的全國茶樹良種審定會上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50年代開始,為了便於分類列等,將安溪烏龍茶分為鐵觀音、色種及烏龍三個品類,除鐵觀音及烏龍外,其他品種均歸入色種。近年黃旦品種已單列出來。據1937年莊燦彰統計,烏龍品種佔全縣產量的38%,目前大部已為鐵觀音、毛蟹等所取代,少量烏龍多混入色種出售。現安溪色種占安溪烏龍茶總產量的80%以上。據1983年資料,安溪色種在全縣茶樹栽植面積中,本山占12%,毛蟹占21.2%,烏龍占 16.4%,梅占占10.5%,奇蘭占2.7%,其他色種占21.2%(另鐵觀音占13.1%,黃旦占2.9%)。
正炒鐵觀音(正味)與拖補鐵觀音(酸香)之比較
正炒鐵觀音做法:
第一次搖青一般2-3分鐘,第二次搖5-10分鐘,第三次搖青要適當掌握。小則5-10分鐘,多則20-60分鐘。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應按天氣及生產條件而變化。
每次搖青之間,相隔是大約1個小時。而第三次搖青,要搖到茶青的青氣基本消失,花果幽香起。正炒做法的茶青,在搖青完成後,至殺青時間,一定不能超過次日的中午。
正作做法是多搖少攤,搖青時間長攤涼靜置時間短,通常稱走水。
正作做法基本按傳統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多搖青少攤涼讓茶葉充分完成走水過程,並及時下鍋殺青,所以稱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傳統鐵觀音的特徵,干茶砂綠色明顯,因走水充分湯色黃綠、明亮、透白;湯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濃郁,觀音韻明顯,回味甘甜,口齒留香;葉底色黃綠,有光澤,底片柔軟;安溪茶農自己留著喝的也多數都是這種工藝茶。因此正炒鐵觀音適合有一定茶齡的茶客,也適合斗茶。
拖補鐵觀音做法:
第一次搖青,大約2分鐘,第二次搖青,2-3分鐘左右,第三次搖青,約3-5分鐘。
第三次搖青以後,將搖好的茶青,置於空調間,靜置至次日下午以後,至茶青的臭青味完全消失,才可以開始入鍋炒青。由於茶青靜置時間長,殺青時間拖延至第二日晚,因此稱為拖補,又叫拖青。拖補做法少搖多攤,搖青時間短攤涼靜置時間長,通常稱失水。拖補,為何叫拖呢,是青葉到了正常的要殺青的時候,但青葉的還不能完全完成做青要求,因此還要在超出的時間繼續做青,於是有了拖的說法。不能完成是由於天氣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慢慢的就形成了這種風格茶。要拖,就需要配以空調和抽濕機以完成。這樣,就少搖多靜,不搖出水,而是靜置失水。於是就有了拖青和拖酸的茶品了。這種工藝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但基沒有了鐵觀音的音韻,做的不好的有生硬的臭青味或悶青味或臭悶酸味。這類茶因為走水不充分,發酵度較低,沖泡時要快衝快出,否者湯色呈渾綠色,湯味青澀味明顯。同樣因為走水不充分,發酵度較低,這類茶底片青綠或墨綠,葉面生硬,青味明顯。但此類茶干茶色澤碧綠,有開蓋奪香之勢,很容易吸引剛接觸觀音的茶客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