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首現記載溫灸療法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把灸法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進行系統介紹。溫灸形成於秦漢,發展於晉唐宋,成熟於元明。於公元6世紀東渡日本,公元17世紀西進歐洲。
適用范圍:
身體方面:可疏通經絡、和諧骯臟、平衡陰陽、調整生理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強身健體。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後進行溫灸。溫灸方式: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 時間:15分鐘
用法用量:直射炙法。一次適量,紅暈為度,一日1-2次。或遵醫囑。
規格:每支約重28克
有效期:五年
操作方法:
1、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放入溫灸棒中。
2、輕壓溫灸彈力,使艾條落至頂端,以水平或倒置動作調整艾條與頂端的距離,保持溫度適度。
3、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4、每次灸5~10分鐘,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溫灸按摩的註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4、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用法】點燃後炙患處,一日2~3次。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
B、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回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處,左右移動,往返回旋。
溫灸具有什麼作用:
一、溫經散寒作用
二、行氣通絡作用
三、扶陽固脫作用
四、升陽舉陷作用
五、拔毒泄熱作用
六、溫灸防病保健作用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