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客戶您好!歡迎光臨本廠網站
詢價請提供產品什麼材料 規格多少 厚度多少 工藝要求 數量多少及設計圖(必須提供否則不好算價)
如您想盡快知道產品報價 請配合提供以上詳細資料 以便我廠報價員快速 準確為您提供報價
聯系方式:來電咨詢或聯系阿裡旺旺訂購!商務QQ:345364523 手機13958792584
本廠願為每位客戶做:最忠實 的生產加工供應商,
嚴格要求工藝提高產品質量,以最低加工成本為客戶省錢,高效率快速度出貨。
常見問題 |
1、產品支持不支持混批?金額有無限制?運費如何算?
產品無金額限制,隻要按起批量拍即可,每個產品我們都有註明重量,拍下後我們會根據您的數量給予計算相應的郵費。
2、上架的產品是否有貨?
目前此產品沒有現貨的,需要定制,客戶拍下後我們會及時通知並告知相應的發貨時間。
3、要的多是否還有優惠?
單款數量多的客戶,可以咨詢客服.
4、此產品是否包含發票
商品不包含發票.
5、是不是拍下一定要購買此產品
並非一定要購買此商品,本店所有的產品圖片及信息僅做為參考,歡迎來稿定做.
6、最後請親們不要隨意給中差評,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收到貨後如有質量問題或少數量,請聯系客服解決,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幫您解決問題,您的每一個好評都會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在次謝謝親們的光臨和購物!
|
以下是我廠2014掛歷的樣品圖片參考
掛歷的雛形是一種“討債本”,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逐漸演變成為當今的掛歷。掛歷由皇歷、日歷、年畫逐步演變而來,是歷書與年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掛歷的出版發行改變瞭我國傳統的“歷書”和“年歷”記時法,過去年末歲尾,傢傢戶戶買幾張年歷畫貼在堂屋內,一貼一年,天天都是老模樣,而掛歷12個月具有12張不同的畫面,而且畫面美觀大方,月月給人一種新鮮感,客人來瞭往往翻一翻,欣賞一番,贊美一番,不僅使客人享受瞭“美”,而且也使主人心裡美滋滋的,因此,掛歷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喜愛。
現在,我們每傢必備的掛歷和臺歷就是由日歷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歷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隻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歷瞭. 當時的日歷又稱皇歷,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歷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準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歷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因此掛歷具有一定的收藏的價值。
收藏訣竅
以下是其他款式的圖片參考,
掛歷的由來
2011年春節,而每年的歲末年初之際,更換傢中的掛歷是每位市民的必修課。一般說來,舊掛歷在完成歷史使命後絕大多數都被拋棄。但是,深圳藏界的掛歷收藏傢傅清林表示,內容包羅萬象的掛歷其實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它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折射出一定時期社會面貌與時代潮流的變化,在新年正是掛歷收藏的好時機。
掛歷是上世紀後20年風靡國內的實用品之一,也是新年送禮的首選禮品。"人人見過、傢傢掛過的掛歷,雖與每個人都很貼近,但大多數人將之視為平常,不清楚怎樣的掛歷才有收藏價值。其實,面對形形色色的掛歷,收藏還需講究一些技法,傅清林介紹說,早期掛歷、題材特殊的掛歷以及紙張、品相精美的掛歷較有收藏價值。時間上越早越好。
掛歷收藏講年份,也許掛歷的印制量當時很大,但留存下來的卻有限,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存世量也更加稀少,所以出版時間較早的掛歷是最好的。"傅清林說,比如民國時期的掛歷,開價一般都上千或幾千,而像1952年發行的標有"全傢定愛國增產計劃"圖案和文字的《二十四節氣表》、"文革"時期的《白毛女》掛歷,目前市場開價也在數百元。選擇熱門題材是收藏掛歷的另一個竅門。像領袖人物、文學名著及名傢書畫類掛歷都是市場偏愛的品種,升值潛力大,在交易時也很容易變現,"比如在chr(39)文革chr(39)特殊時期印制的一張1969年毛主席接見人民群眾的掛歷,出價2000多都買不到"。傅清林說,1975年出的印有《東方紅》詞曲的歷書、1977年"文革"結束時發行的"走向勝利"等特殊題材掛歷如今都有不少升值。印制精美、品相完整對於掛歷收藏價值也有很大影響。傅清林建議說,藏傢在選購掛歷時,要仔細觀察品相,有折痕、污損、破損或塗抹的掛歷應該拋棄,"有瑕疵的掛歷,購買時價格可能便宜幾元錢,不過一旦升值,差價就會很大。此外,還要註意掛歷的紙張,有貴金屬的鑲裱的紙是首選,而且有的掛歷內含有宣紙護膜,在使用完畢後可用其裝裱掛歷精美的字畫作品,以防破損,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都能提高掛歷的收藏價值。
現在,我們每逢過年的時候每傢必備掛歷、臺歷,當然也有必不可少的對聯。掛歷和臺歷就是有日歷發展來的,據我所知掛歷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歷從何時出現的,隻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歷瞭,當時的日歷又稱皇歷,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把一年分為12冊,根據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
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給皇帝過目,批準後,
送吏部存檔,史官再將日歷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歷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步進入在朝為官的大官傢庭,經過一番變動,編制成自傢的日歷,再往後,隨著日歷向大眾化,傢庭化發展,人們就把歷書上的幹支
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歷上,便留下供記事用的空白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