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品牌:金地九華玉
- 產品型號:XX01
- 材質:九華玉
- 類別:擺件
- 材料來源:天然
- 是否提供加工定制:是
- 送禮對象:送領導
- 使用場合:家居擺掛件
中國自古就有薰香的歷史。古人很早就已懂得,香薰能夠美容、祛痛、消除疲勞、排解抑郁。《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中,寫警幻“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不知所聞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塵世所無,爾如何能知!此系諸名山勝境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為‘群芳髓’。”很古以來,香在中國帝王宮廷和富貴人家的起居生活中,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焚香大約早在春秋時代就開始了。《拾遺記》說,燕昭王二年(公元前585年),波弋國貢“荃蕪之香”。不過,在秦漢以前,中國還沒有沉香之類香料傳入。當時焚燒的,是蘭蕙一類的香草。漢武帝時代,嶺南逐漸與中原交通。由于武帝好道,南方諸郡紛紛貢獻珍奇,香料也就傳入中原,不再焚燒草香。 香料品種很多。最名貴的香料是沉香,除了我國嶺南一帶出產外,當時真臘(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中部)等地也出產。后來又有了檀香、雞舌香、龍腦香等品種。漢武帝的寵妃趙飛燕雜薰諸香,坐處余香百日不歇。漢武帝迎接西王母時,曾經燔燒“百和之香”。這些雖屬神話傳說,但也證實當時已經焚燒香料了。魏晉以來,香料已成為宮廷及富貴人家中生活必需品之一。焚香、薰香,也就成了社會上層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曹操在取得政權之前,曾經“禁家內不得薰香”,以示簡樸;還曾經贈送諸葛亮“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臨終時遺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唐宋以后,關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法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來,遂有“茶經香傳”之稱。焚香與品茗,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般場合下,古人是把香料制成餅塊,放在特制的香爐內焚燒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就描寫說:“賈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張高幾,設著高架纓絡、花瓶、香爐等物。”最早的香爐叫“博山香爐”,傳說是西王母送給漢武帝的。那形制是仿照傳說中海上仙山博山的形象,下面有盤,貯存熱水,使潤氣蒸香,象征海的回環,上面的爐蓋如山,香煙從蓋里出來,宛如山騰嵐氣,呈現出一種山海之象,這種香爐,后來又被叫做“寶鼎”。《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聯”中,賈寶玉題有一聯云:“寶鼎茶閑煙尚綠”,描繪的就是寶鼎爐焚香情景。古人焚香的方式,一般必定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爐,與人膝平。火上設有用銀葉或者云母片制成的淺盤盛香。香不及火,使之自然舒緩而無煙燥氣,卻自香風裊裊。難怪寶玉步入秦氏臥房時,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使寶玉眼餳骨軟,連說“好香”了。 今天人們薰香,其實也可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去美容院。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各種香料隨處可以購買到,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在家居休閑時薰香。而且,除了香料薰香之外,一些盆栽鮮花,也完全可以擺放室內,或者工作場所,起到自然香薰之效。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