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
本產品利用料胚在榨膛內受空間容積從大到小的變化及螺旋軸的推進力,榨圈內曲線鋸齒的阻力,料胚間相互擠壓摩擦而產生很大壓榨力,油從料胚內分離出來,並從榨條縫隙和榨圈油槽中推出。
(二)機器的結構
本機主要有變速箱、榨籠、進料鬥、榨排、榨螺和機架六大部分組成(見圖)
- 變速箱2.榨籠3.進料鬥4.圓排5.機架6.榨螺
三、機器的安裝
1、安裝基礎
本廠為用戶設計生產有機電一體化槽鋼基座為您購買使用。
(1) 有專用槽鋼基座時,隻需用螺栓將榨油機,電動機與槽鋼基座連接按牢固即可使用。
(2) 無專用槽鋼基座時,需用地腳螺栓將榨油機牢固安裝在水泥基礎上,並需校正水平。基礎深400mm,高於地面100mm,地腳螺栓孔深不少於200mm。
(3) 采用三角帶傳動,所用三角帶為B型(3—4根),長度不小於3000mm。
2、電器設備
(1) 電動機選配應選用Y系列產品,80型機選用5.5KW,100型機選用7.5KW, 120型機選用11KW,130型機選用15KW,165型機選用22KW,一般常用4極或6極電機,不同的油料和不同的壓榨方法應選用不同的電動機。
(2) 建議用戶安裝0-30A或0-60A三項交流電流表及電壓表,以便根據電流的大小判斷榨膛的壓力變化。
四、機器的潤滑
榨油機主要采用潤滑油和黃油兩種形式潤滑,其部位如下:
(1) 變速箱首次加入潤滑油:80型機5公斤、100型機7公斤、120型機8公斤、130型
機10公斤、165型機15公斤。
(2) 調節螺栓、軸套、傳動軸承座等,各軸承部位每月加註1-2次黃油。
(3) 調節螺栓油套,大小傘齒輪,軸套等各潤滑部位,每班加3-4次潤滑油。
(4) 不定期清洗條排,園排、油槽。
五、機器的使用
1、開機前的準備工作
(1) 榨油機安裝好後,按規定加註潤滑油,檢查零部件是否緊固,操作手柄,插板是否靈活。
(2) 用手搬動大三角皮帶輪,使機器旋轉,檢查運動件是否正常,榨膛是否有異物卡阻,如不正常,則應排除。
(3) 檢查並調整皮帶的松緊。
(4) 松開防松螺母,按箭頭所指的方向扳動手柄,使出渣稍頭與出餅圈接觸,再退回3-4圈,再前進半圈,保證出渣稍頭與出餅圈的間隙。
(5) 啟動電機,大三角皮帶輪的旋轉方向應與標記(箭頭)方向一致,進行榨油機的空運轉試驗,一般運轉半小時左右,運轉中註意觀察榨油機的聲音和溫度,如果發現有不正常的現象,應停機檢查排除。
2、對油料預處理的要求
油料籽入榨前應經過預處理,預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榨油機的性能壽命、安全和油的質
量及出油率。一般油料籽預處理包括:
(1) 精選:通過清選清除油料中的泥沙、石子和金屬物料等,清選不好的油料將加快零件的磨損,甚至導致榨油機的損壞,亦影響出油率。
(2) (剝殼和分離:為瞭充分發揮榨油機的生產能力,減少油份損失,花生、棉籽、茶籽等帶殼油料,應剝殼並將殼仁分離壓榨(棉籽應脫絨)。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3) 破碎及軋胚:茶籽、大豆(冷榨)一般可整籽壓榨,但經過破碎軋榨比整籽壓榨出油率高,其它油籽先經過破碎,軋胚後壓榨效果更好。
(4) 烘炒:出油率的高低關鍵在於炒籽。因此有“七分炒籽三分榨”之說,通過烘炒一定要控制油料入榨水份和入榨溫度,我們建議和要求用戶使用榨油機前,首先要學會和掌握炒籽技術,以達到理想的經濟利益。
3、操作要點
(1) 榨膛中的溫度對榨油機壓榨效果和出油率有較大影響,沒有足夠的溫度,料胚在榨膛中就不能形成正常壓力,不能結餅,影響出油效果,為瞭使榨膛中有足夠的溫度,在開榨前應有一個提高溫度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磨合開溫”。操作過程是:
A:用碎的枯餅摻10%的熱水拌均後反復壓榨磨合。開始投料時應用手控制枯
餅徐徐加料(切記:進料不能太猛,枯餅不能太幹),並觀察出餅處是否出餅,如不
出餅應將調節螺栓(推進絲)退1-2圈,增大出餅間隙,待出餅正常後才能逐漸加大
進料,並觀察出餅走料是否正常。反復壓榨時,枯餅中的水分會逐漸減少,必須隨時
註意檢查,適時加入熱水。在磨合升溫階段,榨油機最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螺旋
軸卡死,榨籠,圓排,機架損壞等故障。因此特別提醒用戶註意,用於磨合的枯餅中水份切不可太少,並要隨時檢查,保持10%左右,以避免事故發生。
B:正常情況下、機器的溫度由出餅端逐漸升高,直至榨圈以外的溫度燙手時
可開始進行壓榨。
(2) 清理現場,備好全部輔助器具和容器,同時對榨油機進行清掃,用錘扁的鐵絲或磨薄的鋼鋸條將榨條縫中的枯餅捅出來,將榨圈中之間的枯餅打掃幹凈,用改錐(螺絲刀)將料鬥底部進料孔堆積的枯餅剔除。(應在停機狀態下進行)
(3) 機器溫度升起來以後,若采用冷榨法,則可直接將料胚倒入料鬥中進行壓榨。若采用熱榨法,則應事先對料胚進行加熱,稱為“炒籽”(可和磨合升溫過程搭配進行)。炒籽的好壞直接影響出油效果、油品質量以及枯餅的質量。應保證炒出的籽中含有適當的入榨水份。水份太高(太嫩)會使料胚產生團塊,(壓榨時油是稀糊狀)進料困難,榨膛中形不成正常壓力,油色淺而泡沫多,流油不暢,餅成大片軟狀,餅面有油漬,氣味刺鼻,如水份太少(太幹),使料胚形成粉狀且易焦,堵塞榨膛也不能夠形成正常壓力,油色深呈現渾濁(粉狀渣多),出餅疏松易碎(或不成餅),餅色為黑色,背面有裂紋,聞時有焦味,如果嚴重時會出現“放炮”“冒煙”,甚至不出油的現象。
(4) 將炒好的料胚緩慢、均勻的倒入料鬥中,進料不能太猛或時斷時續。開始壓榨時,若進料太猛或斷料時間過長,容易使料胚在榨膛內結為硬塊,造成堵塞,壓力突然增大使榨籠、榨圈爆裂、在走料順暢之後,方能進行壓榨。
(5) 按箭頭所指方向旋轉調節螺栓,慢慢調整出餅厚度,出餅圈與出渣稍頭的錐度不同,每旋轉一圈餅的厚度變化為0.4-0.5毫米,待出餅、出油正常後,用防松螺母鎖緊調節螺栓以防松動。正常壓榨出餅厚度為1-2毫米。餅不能太薄或太厚,太薄則會引起榨膛壓力增大,嚴重時甚至出現榨螺油卡死,榨籠爆裂,出餅圈和出渣稍頭損壞等重大事故。
(6) 壓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出餅狀況,正常時餅成瓦片狀,手捏不粘,內面光滑,外面發皺,表面不帶油漬。若餅酥軟,手捏即粉碎,聞時有焦糊味,說明料胚入榨水份低,餅發軟無力,成大片狀,表面有油漬,說明入榨水份高,料胚水份過高或過低均屬不正常,應及時采取措施。
(7)壓榨過程中,榨圈少量出渣屬正常現象,榨圈出渣過少會影響出油率,正常的出渣量
為5%(與料胚量之比),出渣太多屬不正常現象,原因可能是榨圈沒有壓緊,也可能是料胚入榨水份不當,水份不高,條排處出片狀渣,水份過低,則擠出粉狀渣。
(8)運轉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各軸承部位溫度是否正常,潤滑是否良好,有無不正常響聲,以便及時處理,免除事故發生。
(9)停機:
A:正常停機時,應將料胚全部榨完,反復將螺旋軸進退數次,將榨膛餘料走完,
出餅放至最厚,然後停機。
B:因停電或其它原因緊急停機時,先切斷電源。抽出放料擋板放出料胚,然後用手反向扳動大三角皮帶輪,退出螺旋軸,若螺旋軸退不動時,不能用多人扳動大三角皮帶輪,而應當松動壓緊螺母,拆去上榨籠,設法松動榨圈(用熱水澆淋榨圈,軟化榨膛內的料胚或枯餅),再抽出螺旋軸並對榨膛進行清理,未經清理不能再進行開機。
六、機器的維護和主要零部件拆裝
為瞭保證榨油機經常處於工作狀態,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應定期對機器進行維護、保養、潤滑、調整。
1、 主要零部件的拆裝方法:
(1) 榨籠(包括條錐、條排骨圈)的拆裝方法:
旋轉榨螺軸,將榨螺軸從榨膛內抽出,然後用我廠為你配備的專用扳杠,插入出餅端壓緊絲母的內孔,旋轉松動螺母,松動上榨籠兩端4個M16的連接螺釘,卸下連接上下榨籠的10個M14的螺釘,拆去上榨籠即可將圓排及條排圈取出。
(2) 條排的拆卸方法:
卸下條排骨圈,用鐵棒的一端從側面抵住一根條排,用手捶敲擊另一端,將一根條排打出,其餘條排則自動松散下來。
(3) 條排的裝配方法:
將條排骨圈立起,帶出油槽面向下(建議下面放塊木板),把條排整齊的排列在內壁上,帶深油槽的一端朝上,油槽要放於不靠內壁的一側,同時兩個條排的油槽面不能對著放在一起,最後將條排塞用金屬棒抵住突出的一端內側,用手錘敲擊另一端,使條排塞,條排緊貼內壁,達到用手摸內壁無突起現象為止。
(4) 榨籠的安裝方法:
將條排骨圈帶出油槽面,面向出餅方向,再按圓排序號,依次放入圓排,帶出油槽面全部面向出餅圈,然後用壓緊螺母少上幾扣靠住圓排, 再裝上榨籠。(上下榨籠均為配對制造,如需更換上下一起換掉),用卸下的螺釘逐個交替上緊,我廠備有榨高油料作物的條排,供用戶選用。
1.1號圓排 2—9.2—9號圓排 10.10號圓排 11—17.11—17號圓排 18.壓緊螺母
19.條排骨圈 20.條排 21.短平鍵 22.上榨籠 23.長平鍵 24.下榨籠
2、榨螺的拆裝方法:
(1) 榨螺的拆法:已經使用過的榨螺拆卸較困難,此時應將榨螺部分加熱(木柴火加熱)或在榨油後趁熱卸下,具體方法是:將保護帽、圓螺母、調節螺栓、錐度軸承、推力軸承卸下,用管鉗或其它工具夾住螺旋軸的一端,另一端用板杠插入鎖緊螺母孔內,旋轉即可松動鎖緊螺母,然後迅速將各節榨螺,出渣稍頭等拆下來。如榨螺(內孔進有細渣)因阻塞不好拆下,地下可墊一木板,二人可將榨螺輕撞幾下即可卸下。註意:嚴謹用錘敲打榨螺外圓螺紋,以免損壞零件。
(2) 榨螺的安裝:將榨螺立起細端向上,先裝上碎餅器出渣稍頭,再把榨螺從7、6、5、4、3、2、1號,依次裝於軸上(註:從出渣稍頭安裝時到3號榨螺每節兩端軸上加纏幾圈棉線頭或防水膠帶,堵塞榨螺孔與軸芯之間的間隙以防軸芯漏油),然後裝上紙墊用鎖緊螺母壓緊,以防油渣滲入榨螺孔內,影響下次榨螺的拆卸,調節螺栓靠鎖緊螺母的一端是7309軸承,另一端是8309軸承,應照原樣安裝,榨螺整體裝齊後用兩個圓螺母背緊,圓螺母端面與8309軸承面之間應保持0.3-0.7毫米的間隙(用手搬動調節螺栓,感到轉動靈活即可)。
1.軸芯 2.長平鍵 3—9.1—7號榨螺 10.出餅頭 11.鎖緊絲 12.軸承 13.鎖緊螺母 14.螺通 15.調整螺母 16.鎖緊螺母 17.保護帽
七、安全生產規則
為瞭您自身的安全和機器的正常使用,請你熟悉操作方法,並嚴格遵守以下規定,因違反以下規定而造成人身傷害事故或機器損壞,其責任由用戶自負。
1、使用榨油機前,應仔細閱讀本說明書。
2、用戶應具備機械、電器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確保人身安全和機器的正常使用。
3、榨油機工作時,手和人體的其它任何部位,都要嚴格禁止接觸榨油機的任何部件。禁止穿裙子和衣袖過長,長大的衣服,長發或佩帶過長首飾操作機器。
4、榨油機工作時,嚴禁揭開榨籠觀察,以免被油液燙傷。
5、松緊壓緊螺母時,頭部一定要偏離杠桿,以防杠桿滑脫碰傷頭部。
6、嚴格禁止使用說明書沒有推薦的其它操作方法或用其它可能發生危險的動作操作機器。
7、用戶購機後,自己一定要配裝皮帶防護裝置,以保證安全生產,無防護裝置不許開動機器。
8、精神病人,未成年少兒與60以上老人,不許操作使用本榨油機。
八、主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 | 產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突然停機 榨螺軸卡死 | 1、 新機初榨,榨膛、榨軸沒磨熱、磨光、大量投料入榨。 2、 餅太薄榨膛壓力增大。 3、 磨合時枯餅太幹。 4、 壓榨帶殼油料含殼率高或硬性物混入油料進入榨膛。 | 1、 按說明書操作,經常註意機器的聲音及電流強度的大小。 2、 倒轉調節螺栓,增大出餅厚度。 3、 增加餅料水份。 4、 停機拆開上榨籠,松動榨圈。抽榨螺軸,清理榨膛。 |
不進料 不出料 | 1、 榨螺,榨圈工作面沒磨合光滑。
2、 榨膛內淌積油液過多,油料與油相混。
3、 榨條及榨圈,出油槽被堵排油不暢。
4、 所榨油料含油過高,原有榨條、榨圈油槽淺。 5、 采用熱榨時,油料入榨水份太低。 | 1、 枯餅加水(約10%左右)後慢加入榨膛磨合至光滑為止。 2、 加入少量枯餅同榨,重新進料時應由少至多,不可太猛。 3、 取下榨圈,榨條用熱水浸泡數十分鐘,用鋼絲刷清洗。 4、 調換油槽深的榨條,榨圈,我廠專門產有高油料榨條,榨圈。 5、 保證油料合適的入榨水份。 |
出餅不正常 | 1、 入榨水份太低。 2、 入榨水份太高。 3、 榨螺榨膛不光滑。 | 1、 增加入榨水份(加水)。 2、 降低入榨水份(烘幹)。 3、 再進行磨合光。 |
出餅圈、鎖緊螺母冒油(軸芯漏) | 1、 鎖緊螺母未壓緊榨螺。 2、 榨螺之間兩端面有渣形成間隙。 | 1、 擰緊鎖緊螺母。 2、 停機拆開螺清理榨螺端面 3、 4號榨螺至出渣梢頭,安時每節兩端。 上加纏幾圈棉線頭或防水用膠。 |
出油過低 | 1、 油料含油過低或雜質太多。 2、 油料入榨溫度,水份不合適。 3、 榨膛溫度低。 4、 零件磨損產生壓力小。 | 1、清選油料。 2、調整好炒籽溫度及水份。 3、按說明書磨合升溫提高榨膛溫度。 4、更換磨損零件。 |
往料鬥處回油 | 1、 餅調得過薄。 2、 油料含油過多,油液不能及時排出。 3、 油槽堵塞。 4、 圓排、條排過緊。 | 1、 放大出餅間隙,增加出餅厚度,將餅加入榨膛把油沖出。 2、 更換零件,選用壓榨高油料的榨條,榨圈,或摻入部分幹餅進行壓榨。 3、 通油槽或拆下清理重新安裝。 4、 松動壓緊螺母,使其流動通暢。 |
枯餅帶有油 漬(出餅帶油)
| 1、 油料水份過多。 2、 榨膛溫度低。 3、 榨螺榨圈不光走料不順。 4、 油槽堵塞排油不及時。 5、 榨圈(圓排)間隙過小。 6、 零件磨損 | 1、 降低油料入榨水份(烘炒)。 2、 磨合升溫。 3、 用加水的枯餅磨合,磨光榨螺,榨圈。 4、 用鐵絲或鋸片清理油槽。 5、 松動壓緊絲母,使其流油通暢。 6、 更換新零件。 |
產量低 | 1、 榨螺、榨圈不光滑。 2、 油料水份過多。 3、 餅調得太薄。 4、 壓榨遍數太多。 5、 壓榨未經脫絨的棉籽,絨長易於搭橋,纏軸。 6、 絞龍葉片變形磨損(料鬥的撥料桿上葉片)。 7、 榨螺,榨圈磨損。 | 1、 用加水的枯餅磨合榨螺,榨圈。 2、 降低油料入榨水份。 3、 增大出餅厚度。 4、 采用熱榨法。 5、 棉籽脫絨或經篩選。 6、 校正或更換攪龍葉片。 7、 更換新榨螺,榨圈(更換新件後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使榨螺,榨膛光滑)。 |
嚴重冒渣 | 1、 餅太薄,榨膛壓力過大。 2、 壓緊螺母未壓緊。 3、 壓榨遍數太多,枯餅太幹。
4、 油料太幹或榨膛溫度低。 5、 榨條,榨圈油槽太深。
6、 零件磨損。 | 1、 增加出餅厚度,減少榨膛壓力。 2、 用搬杠壓緊,壓緊螺母。 3、 減少壓榨遍數或往枯餅中加熱適量的水份。 4、 提高入榨水份或磨合升溫。 5、 調換低含油料榨條,榨圈或修磨榨圈斷。面出油槽。 6、 更換新零件。 |
九、主要油料的壓榨方法
(一)大豆的壓榨方法:
大豆屬於低油料作物,一般的大豆的油脂含量在11-12%范圍內,在正常情況下,其水份含量一般在12-15%。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規格12目/英寸篩網進行篩選清雜,或用螺旋篩進行篩選,其工藝流程如下:
1、熱榨:大豆-篩選清雜-軋胚-烘炒-壓榨
操作說明:大豆用規格12目/英寸篩網進行篩選清雜,使其雜質含量小於0.1%,,然後進行軋胚,軋胚的作用有兩點,一是破壞細胞組織使油容易從細胞內流出來,二是顆粒狀的大豆軋成薄片,表面積增大,增大瞭出油面積,而且大大的縮短瞭油脂離開料胚的路程。加入烘炒鍋進行烘炒,烘炒到大豆水份含量在1.5-2.8%范圍內,溫度達到110-130度,出鍋時檢查料胚為深黃色,用手捏料胚發硬即可進入榨油機壓榨。餅的厚度控制在1-1.5毫米左右。(烘炒大豆不需要加入水份)
2、冷榨:
大豆冷榨可以進行整籽壓榨(可遠遠不如熱榨效果好),但整籽壓榨時要嚴格控制水份,一般控制在6-8%左右,冷榨大豆一般不需要加入水份,較幹為宜。壓榨時機器需要磨合一段時間,待機體溫度升到80度以上時即可進行壓榨。
大豆冷榨時含水份高低的人工檢驗法:用門牙咬能切碎,白齒咬成扁狀,並且表面有裂紋,又有輕微的響聲則合適。若成扁狀,不裂紋無響聲,則太濕。註:華北、東北地區因氣候寒冷,大豆收割後不經太陽曬幹,就進行庫存,大部分存放的都是冷豆,檢驗時需經加溫,最好采用熱榨法。
3、螺旋榨油機壓榨大豆時出現的問題
(1) 壓榨時出現漏渣現象,螺旋榨油機在壓榨油料時,若有少量漏渣也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大豆(漏渣允許達3-5%),若漏渣量太大則需要進行調整,從油料方面看,油料水份不當,太幹或太濕,都會發生漏渣現象。油料太濕條排漏渣為片狀,出餅較軟,用手一捏團狀,流油中有白沫。若油料太幹條排漏渣為粉狀。出餅發白成粉,流油不暢。從機器方面看,壓緊螺母松動,應用搬桿把壓緊螺母壓死,另外條排間隙過大應墊片塞緊條排。
(2) 壓榨時出現回油現象,即向料鬥方向回油,壓榨大豆時很少出現回油現象,回油的主要原因是料鬥內加入油渣太多。壓榨油渣的方法是,幹餅中加入20%左右的油渣拌均後進行壓榨。
(3) 出餅不順或不出餅,也不進料,發生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榨螺、榨膛未磨合光滑。有時屬回油現象,也有的屬於料鬥中加料太多,形成堵塞造成撥料螺旋葉片上翻、變形致使不進料(按照說明書操作)
(4)出油率低:新機使用出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油料太濕,或油料含油率低,因地區不同,土質不同的大豆含油率也不相同。另外采用熱榨法時,烘炒的溫度、水份和料胚的出鍋顏色不符合說明書要求。
(二)花生仁的壓榨方法,其工藝流程如下:
1、熱榨:花生仁-清雜-軋胚-烘炒-壓榨
操作說明:花生仁屬於高油料作物,含油率達40-50%,清雜時用規格10目/英寸的篩網篩選,使其含雜質不超0.1%,再經軋胚機進行軋胚,然後進入烘炒鍋進行烘炒、烘炒前應加8-10%的水份,烘炒使其水份含量達1-2%,溫度達110-130度時,方可進行壓榨。註:若無軋胚機時,也可將篩選好的花生放在平底炒鍋或滾筒炒鍋內進行烘炒,(滾筒炒鍋可加入水份4-6%,平底炒鍋可加入水份8-10%)炒至花生浸仁內部達到淡黃色,(過黃)整籽用手捏手感有彈性,半片用手捏有油浸出,溫度達到110-130度時即可進行壓榨。
2、花生仁也可以整籽冷榨,冷榨時需要掌握油料的水份,一般以手碾碎表皮為太幹,應加入
3-4%的水份,冷榨時需加30-40%的幹餅均後待機溫升達80度以上時即可進行入榨。(不如熱榨效果好)
3、壓榨花生仁容易出現的問題
(1) 壓榨花生仁出現漏渣現象:壓榨花生仁出現漏渣的主要原因是油料太幹、含水分低。
其處理辦法與大豆相同,若是嚴重漏渣屬於機器問題則可以根據以上述所講情況,將榨油機進行調整,以達到壓榨正常。
(2) 壓榨花生仁出現回油現象:由於花生仁含油較高,壓榨時最容易產生回油。冷榨花
生仁時,回油的原因主要是花生仁摻幹餅太少。熱榨花生仁時回油的原因主要是條排(榨條)油槽堵塞或太淺,可調換高油料深槽條排。
(3) 榨油機不進料也不出餅或進出料不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榨油機剛用時沒
有得到很好的磨合,另外原因是榨膛溫度低。
(4) 榨油機榨出的油出現混油,新機冷榨花生仁時,榨條(條排)出混油屬於正常現象。
新機隨著榨螺,榨圈的逐漸磨損,榨油機的壓力逐漸減少,同時榨出的油逐漸變清,新機采用熱榨法,榨出的油質比冷榨效果要好的多。
(三)菜籽的壓榨方法:其工藝流程如下:
1、熱榨:菜籽-清理-軟化-軋胚-蒸炒-壓榨
操作說明:菜籽選用規格30目/英寸的篩網進行篩選,使菜籽含雜質小於0.5%,然後進行軟化,軟化後菜籽含水分9%左右,再進軋胚蒸炒,蒸炒使菜籽溫度達到110-120度。其水份含量1-1.5%左右,便可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如果使用平底炒鍋,菜籽經清理後可以直接加入平底炒鍋或壓胚後加入平底鍋均可,但在炒菜籽時鍋內需加入2-3%的水份,炒至110-120度時即可出鍋壓榨。熱榨時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斷菜籽是否炒好。用兩塊木板擦菜籽,若殼仁分離,仁成深黃色為合適,若仁成粉則太幹,若殼仁不分離,成扁狀則太濕。
2、冷榨:菜籽也可以冷榨,冷榨時將菜籽清理去雜,可以加1-2%的水使菜籽軟化,軟化後
軋胚不軋胚都可以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但軋胚後再壓榨能提高榨油機的性能),冷榨時菜籽含水份的高低直接影響出油效率,所以判斷油料的幹濕是非常關鍵的,一般入榨前菜籽含水份控制在5-8%,用土法判斷菜籽含水份高低,可以用指甲擠一下菜籽,若有響聲,並分成兩瓣,有油擠出為水份合適;若成粉狀則含水分少(太幹),若成扁狀,則含水份多(太濕)。
在榨油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菜籽中含油量達33-40%左右,一般熱榨關鍵要掌握油料的溫度和水份。按說明書操作不會出現異常現象,若冷榨時由於操作不當或油料水份不合適,榨油機榨膛溫度低,也會出現漏渣,回油或進料不順等現象,這時可以參看說明書一般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或參考花生仁的冷榨進行處理。
(四)棉籽的壓榨方法
棉籽一般采用冷榨較多,冷榨可以將棉籽脫去短絨,清理除雜,使其含雜不超過0.5%,便可以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其水分的含量是影響榨油機出油率的關鍵因素。一般棉籽入榨前水份含量控制住4-6%為宜。其方法是,用牙咬棉籽,殼仁分離,殼破有響聲則合適,若成扁狀,則太濕。若殼碎仁成粉狀則太幹。
從壓榨過程現狀判斷有料的水份含量,餅碎成粉則太幹,棉籽不進榨膛或不吃料,餅發軟、則棉籽含水份大(太濕)
棉籽冷榨時榨油機常出現的問題:
1、 進料、出餅不順(吃料慢),新機使用時,榨膛榨螺不光沒磨合好或棉籽沒經脫絨形
成纏軸。
2、 出餅帶油:由於棉籽脫絨過凈(光滑),形不成壓力,這時可在棉籽中加入10-20%
的幹餅進行壓榨。
3、 出油率低:壓榨棉籽出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棉籽濕形成。
(五)芝麻的壓榨方法
芝麻屬於含油較高的油料,油脂含量高達45-63%左右,螺旋榨油機壓榨芝麻以熱榨效果為好,芝麻比其它油料較為難榨,出油率的好壞關鍵在於炒籽。炒籽技術占80%,操作機器占20%。
操作說明:芝麻經篩選清雜後,使用平底鍋或滾筒沙鍋進行烘炒。烘炒後直接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芝麻在烘炒時,要掌握好火力,溫度過高會使芝麻變黑,餅有焦味。一般控制在110-120度左右,芝麻炒至膨脹(個別裂開)出鍋前有響聲。開始入榨前榨籠溫度一定要磨合到80度以上方可進行正常壓榨,調整出餅厚度控制在1.5-2毫米左右。芝麻入榨前含水分的高低直接影響榨油機的出油效果。下面我們根據用戶使用的經驗判斷油料水份是否合適,若餅松軟而無力,油中泡沫多,則說明油料中含水份太多,若餅松散不成形有焦味,則說明油料中含有水份太少,必須及時調整入榨水份,以達到壓榨最佳效果。再者芝麻因含油較高,所以在壓榨時應降低榨軸的轉速(28-30轉/分)以延長油料的壓榨時間,使油充分流出。
![螺旋榨油機_食用油加工設備_貨源_批發一路發](http://www.marketplace.com.tw/skin/en/image/step.jpg)
![](/skin/en/image/note.jpg)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