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外罐底:直徑4.8厘米;銅外罐頂(蓋子):直徑6厘米;
銅外罐高度(不含蓋子):4.6厘米
材質:
灸器外殼:黃銅
灸器內膽:鐵
手 柄 :塑料(16.5厘米)
底 托 :橡膠
溫馨提示:圖片中艾絨墊和艾段需另行購買,非贈品銅灸器的優點:
1、安全性: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掉灸灰、不漏明火、不過熱燙傷。
2、方便性:隨意移動,方便固定、隨穴而灸。
3、恒溫性:艾絨燃燒室設計巧妙,燃艾過程溫度恒定。艾條或艾絨的燃燒時間更長。
4、耐用性:罐體銅材上等,堅固耐用,一朝擁有,得益終身
用 法:
將艾絨或剪好的艾斷兒 ,點燃後放放插入銅灸器裡,火頭朝下,蓋上蓋子,手持懸於患處。手持調整升降的高度來調節火力。或是直接用綁帶固定於患處。要是覺得溫度不夠熱,可不墊橡膠圈,直接墊一塊佈或毛巾即可。以微燙而不痛微宜。火力過小,效果不佳。
灸器內部為兩層,取出內層,可將藥餅、蒜、薑等隔於二層之間,名曰:隔物灸。
右上方的黑色膠皮墊一般墊在銅溫灸器的底部,防止灼傷皮膚。另外配有小綁帶(繩子的長度隻能用在灸腿或手臂)和掛鉤,可以佩帶膠皮墊固定在施灸處。
火龍灸:
“火龍灸”最早來源於民間古老的灸法,是晉代皇傢宮廷養生術中的精華。運用灸法祛病保健,在古代民間相當普及,後來被宮廷禦醫所引用,但是民間的這種灸法是在皮膚上直接燃燒的,有很大的痛感,還會留下疤痕,而這種情況是身為金枝玉葉的皇親貴族們所不能允許的。經過禦醫們的不斷實踐,發明瞭一種宮廷火龍灸的專用灸器—‘瓦甑’,施治時禦醫們運用多個‘瓦甑’在人體和腧穴上同時施灸,這種舒適安全療效顯著的養生保健方法,深受皇親國戚們的喜愛,一直被歷代宮廷禦醫所用,並視為宮廷密術,秘而不宣。到瞭清朝末年,由於太醫院重視湯藥,輕視針灸,宮廷的針灸科被廢止,火龍灸法也隨之在宮廷消失。後來,這種療法慢慢的流入到瞭民間。
銅灸器的優點:
1、安全性: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掉灸灰、不漏明火、不過熱燙傷。
2、方便性:隨意移動,方便固定、隨穴而灸。
3、恒溫性:艾絨燃燒室設計巧妙,燃艾過程溫度恒定。艾條或艾絨的燃燒時間更長。
4、耐用性:罐體銅材上等,堅固耐用,一朝擁有,得益終身。
註意事項:
1,請與皮膚保持適度距離,防止灼傷皮膚
2,無煙炭化艾條,不能放在此溫灸器使用,氧氣少,會滅掉。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