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效果圖:
水稻田應用現場:
二化螟簡介:
形態特征
成蟲:(圖2)體長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雌蛾前翅近長方形,灰黃至淡褐色,外緣有七個小黑點;雄蛾體稍小,翅色較深,中央有三個紫黑色斑,斜行排列。後翅白色。
卵:扁橢圓形,排列成長方形魚鱗狀卵塊,上蓋透明膠質。
幼蟲:(圖3)一般6齡,老熟時體長20~30毫米,頭淡褐色,體灰白色,背麵有五條紫褐色縱線,最外側縱線從氣門通過,腹足趾鉤雙序全環或缺環,由內向外漸短漸稀。
蛹:長約10一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麵尚可見五條褐色縱線,中間三條較明顯,後期逐漸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生活史及主要習性
一年發生l一5代。以幼蟲在稻草、稻樁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莖、莖桿中越冬。越冬幼蟲在春季化蛹羽化。由於越冬場所不同,一代蛾發生極不整齊。螟蛾有趨光性和喜歡在葉寬、稈粗及生長嫩綠的稻田裡產卵,苗期時多產在葉片上,圓稈拔節後大多產在葉鞘上。初孵幼蟲先侵入葉鞘集中為害,造成枯鞘,到2—3齡後蛀入莖稈,造成枯心,白穗和蟲傷株。初孵幼蟲,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幾條幼蟲集中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為害,數十至百餘條幼蟲集中在一稻株葉鞘內,至三齡幼蟲後才轉株為害。二化螟幼蟲生活力強,食性廣,耐乾旱、潮濕和低溫等惡劣環境,故越冬死亡率低。天敵對二化螟的數量消長起到一定抑製作用。尤以卵寄生蜂更為重要,應註意保護利用。
進入90年代以來,由於異常氣候、耕作製度變化以及水稻品種結構的改變,二化螟在我國水稻主產區發生危害嚴重,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各省早稻種植麵積調減,單季稻和優質水稻種植麵積增加,螟蟲“橋梁田”和適宜螟蟲鉆蛀的水稻種植麵積增加,為二化螟發生危害創造瞭有利條件。自95年以來,二化螟在長江流域稻區連續大發生,1999年和2000年發生麵積均超過2億畝次。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