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 玻璃鋼 | 規格 | 440*440*370 | 產地 | 浙江 |
候風地動機是漢代科學傢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瞭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瞭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瞭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瞭候風地動機──世界上第一架地震機。在通信不發達的古代,地震後,為人們及時知道發生地震和確定地震大體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機“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機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機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 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樽體外部周圍有八個龍頭,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佈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所以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