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說明】靈石坊品牌系列砭石器具系采用優質天然的泗濱浮石加工而成,集微晶、遠紅外、超音波等物理特性於一身,具有溫助陽氣,疏通經絡;逐寒祛濕,祛瘀止痛;潛陽安神,止悸定驚的作用,結合中醫臟腑陰陽及經絡腧穴理論,應用新砭石療法:溫、涼、推、壓、滾、按、刮、擦、點、撥、揉、扣、拍等手法的綜合使用,對頸椎病、腰椎病、偏癱、慢性疲勞綜合征、電腦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效果明顯。是一種攜帶方便、操作容易、行之有效、無創無損的純天然綠色保健器具。 【使用方法】 拔罐操作方法: 投火法:用紙條卷成似小喇叭狀,點燃後投入罐內,快扣於皮膚上。註意:紙卷要長一些,投入罐內後仍能站立,不致燙傷皮膚。 閃火法:用紗佈繞在鐵絲的一端,制成酒精火焰棒,蘸以適量酒精點燃,左手拿罐,罐口斜向上,右手將火焰迅速送入罐內,快進,快出,快扣於皮膚上。 貼棉法:將酒精棉貼於火罐壁,然後點燃,快扣於皮膚上。 滴酒法:將白酒或酒精滴入幾滴,然後點燃,快扣於皮膚上。 佈架法:吧銅錢用紗佈包上,做成鞬子樣,留1寸左右長,上端沾酒精,點燃後立放在皮膚上,然後將火罐扣上。 拔罐種類: 閃罐:火罐吸住馬上拔下,反復多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麻痹或功能低下的患者。 走罐:多用於背、下肢等肌內比較豐厚的地方。在火罐吸住皮膚後,醫者左手在火罐前部按壓皮膚,使之繃緊皮膚。右手持罐平推,或將火罐前進側略提起,向前、後、左、右移動,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麻痹、肌萎縮、痛癥以及失眠、消化不良等病。 充血性罐:吸住後達到皮膚潮紅。 瘀血性罐:吸引後達到皮下出血,皮膚呈紫點或紫斑。 砭石拔火罐功效與療法: 頭痛:太陽區拔充血性罐,背部大椎穴處拔瘀血性罐。 肩痛:局部拔充血性罐,相對應的健側處拔淤血性罐。 胸痛:前胸拔充血性罐,後背、肩胛間區拔瘀血性罐。 背痛:前胸乳房上部拔淤血性罐,背部肩胛間區拔充血性罐,殷門穴處拔淤血性罐。 腹痛:局部拔充血性罐,背部肩胛間區拔瘀血性罐。 上肢痛:局部拔充血性罐,相對應的健側處拔淤血性罐。 感冒:前額及太陽穴處拔充血性罐,大椎穴及肩胛間區拔淤血性罐。 咳喘:前胸乳房上部、背部肩胛間區拔充血性或淤血性罐。 胃痛:上腹部中脘穴處拔淤血性罐,下肢足三裡穴處拔充血性或淤血性罐。 消化不良:脊住兩側拔走罐,下肢足三裡穴處拔淤血性罐。 癤、癰:當癤、癰形成濃汁切開後,可拔火罐排出濃汁。 【功效作用】 傳統中醫中刮痧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疏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臟之俞穴皆分佈於背部,刮治後可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於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而現代醫學中刮痧的道理在於其作用於神經系統,借助神經末梢的傳導以加強人體的防禦機能。其次可作用於循環系統,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環增強;淋巴液的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旺盛。一如吳尚先《理瀹駢文》所載“陽痧腹痛,莫妙以瓷調羹蘸香油刮背,蓋五臟之系,咸在於背,刮之則邪氣隨降,病自松解。” 【註意事項】 ●皮膚破損及新愈合的創口禁用。 ●骨折、下肢靜脈曲張和浮腫患者,應用輕柔滾法。 ●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下腹部禁用。 ●砭石產品易碎,使用期間小心,避免磕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