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小號溫灸棒,適合於臉部和眼部使用。
艾灸棒使用方法:(使用必看)
艾棒頭朝下,從艾棒尾部裝入艾條,通過艾棒尾部彈簧進行調整使艾條落到棒頭,使用5分鐘左右要按下艾棒尾部彈簧讓艾條往前移動,以免熄滅.用完一根後要清理灰塵後再使用第二根.在使用艾棒時請勿敲打!!這樣會導致艾條熄滅和斷裂!無煙艾條會相對易斷.使用時敬請註意.艾條燃燒一定時間,艾棒頭會比較燙.見意親購買艾絨墊配合使用.每頭使用前須在皮膚,抹上 溫炙精油 .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於醫外治物電療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美容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和13種名貴中草藥特制成香條狀,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產生溫熱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滲入)在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散發健康神采。
【產品構成】溫灸棒
【名稱】小號不銹鋼溫灸棒
【材料】精制不銹鋼
【適合艾條】Ф4mm
規格:總長約:15厘米 溫灸棒頭直徑約:13毫米
溫灸棒操作方法:
1、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燒的一端放入溫灸棒中。
2、向使用自動鉛筆一樣,壓幾次棒的尾端,讓燃燒的艾條落到頂端,如果覺得艾條過於靠近頂端,可以倒置過來並下壓尾端的彈簧,艾條即可被倒出來。
3、待艾條燃燒1-2分鐘後,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施灸。
4、每次灸5~10分鐘,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艾灸的知識:
1、美體灸:肥胖癥除部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主要是飲食過多,攝入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類食物,並缺乏運動而引起體內熱能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形成脂肪堆積而發胖。中醫認為, 過食甘肥厚膩,貪圖安逸或情緒不暢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產生水濕痰濁內停,流溢肌膚,蓄積於皮裡膜外而肥胖。部分肥胖者可出現肺泡換氣受限綜合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女性可伴月經不調,閉經和不孕等病?⒅ⅰ0娜⊙?:主穴取三焦俞,陽池;配穴取大椎、命門、三陰交、地機。用法:艾灶隔薑片灸,每次每穴灸5-6壯,每天1次, 30次1個療程。
方義:三焦俞、陽池有疏利三焦的作用,合三陰交、地機健牌利濕;大椎為諸陽之會,總督一身之陽,益氣補虛;命門滋陽補腎,諸穴合用健脾補腎、化痰利混以達減肥健身之目的。
2、美容灸:
(1)面部皮膚皺紋:
引起面部皺紋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多種慢性疾病,內分泌功能障礙及皮膚血液循環障礙有關。皮膚張力彈性纖維減少,皮脂腺減弱,皮下脂肪減少,局部組織缺氧均能產生加重皺紋。中醫認為,皺紋發生是與稟賦不足,脾胃虛弱,勞神過度導致的營養不足,精血衰少,皮膚失於濡養,促使平表而產生皺紋。
艾灸取穴:百會、陽白、印堂、額修、下關、黔風、扶突、 隔俞、腎俞、神闕、阿是穴。
用法:艾垃隔薑(或附片)灸:每次選5-6穴,各灸5-6壯, 每日1次。30次1個療程。
方義:阿是穴及鄰近穴位可疏遠局部經絡氣血,除皺紋;百會益氣升陽;隔俞養血活血化疾;腎俞補益精化血;神闕補益脾胃,培元固本。
(2)黃褐斑:
黃褐斑主要原因是內分泌失調,機體性激素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其他如某些藥物和疾病,以及日曬等外界物理因素刺激、也可使本病發生或加重。中醫認為:腎氣不足、肝鬱氣滯,血瘀;脾氣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潤澤顏面,以及虛火溫濁薰蒸顏面致生褐斑。
艾灸耳又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氣海、足三裡、三陰交、太溪,褐斑局部。
用法:艾炷無瘢痕灸:在褐斑區灸3-7壯,以局部皮膚溫熱 舒適,皮膚紅暈為度,隔日l次, 7次l療程。
方義:褐斑局部及臨近穴位有疏遠氣血,活血化身手除斑作用;肝俞疏肝解鬱,理氣化;帶桂男子;脾俞、腎俞調補脾腎,清熱除濕;氣海益氣補腎,調理沖任;足三裡健脾益氣生血;三陰交調補三陰經,行氣活血;太溪滋腎清虛火調沖任。
(3)雀斑:
雀斑除遺傳因素外,是一種光損傷性皮膚病。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稟賦腎水不足,不能榮華於面,或虛火上炎、日曬熱毒內鬱蘊結為斑,或腠理不密,外衛不固,風邪外博,肌膚失於榮潤而成雀斑。
艾灸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陰交。
用法:艾條溫 和灸,每穴灸10-20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每日或隔日1 次。10次l個療程。
方義:在斑局部疏遠經絡氣血,桂風散熱除斑;大椎、曲池、疏風清熱,行氣活血;三陰交補肝脾胃,涼血活血。
3、保健灸法:
保健灸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調整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1)、灸足三裡:
足三裡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月俞穴之一,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桔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俗話說. "若要安 (足)三裡不幹",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用溫和灸每次10-15分鐘,灸至局部有溫熱感出現紅暈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二陰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 …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古人有"關元主諸虛百才員"。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藥物 (附子餅)敷灸,每次每穴5壯或15-20分鐘,灸至小腹溫暖舒適,局部皮膚紅暈發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註意孕婦忌用。
(3)、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瘓、遺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關元。
(4)、灸腎俞穴:
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脫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哀,諸虛百才員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瘓、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可選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足三裡。
(5)、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癥孿, 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可選用艾灶元疲痕灸或艾條溫和灸。
(6)、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脫經穴,為足太陽膀脫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可選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0-30分鐘,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節,每日施灸l 次,連灸7-10次。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臀?,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能調整內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調整心律、心卒,調整月夷島素分泌,預防生殖系統疾病。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可采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每月灸 10次。
(8)、臍療:
艾灸熏灼臍療法,走古代很多醫傢都非常重視的長壽灸.宋代《針灸資生經》提出臍灸有壯元陽,益百損延年益壽的作用.朝鮮《東寶醫鑒》稱臍灸有."養丹田、助兩腎,添精補髓,返老還童,防病延壽"之功.隨著中醫學在世界各地的流傳,近年來,在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各國掀起瞭新一輪的臍灸熱潮,臍灸也引其卓著的療效,備受眾多醫傢和人民推崇.臍中又名神閥,具有溫腎壯陽,健牌和胃,回陽因脫,延年益壽和強壯的作用.用於醫治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癲、腹痛繞臍,腹瀉,久病,小便失禁,婦女不孕男子不育,形憊體乏,年老體弱等一切體虛之證。同時, 本穴也有防病治病,抗衰保健和延年益壽之功效。為中老年保健 要穴。
艾灸神闕穴法:用艾葉精油合用,效果史佳,艾葉精油能使體內白血球、紅血球增加,血紅素與血中鈣質份量增高,先用艾葉精油均勻塗擦於神闕穴皮膚表面,然後取艾條施以溫和灸,使其產生溫熱刺激,促進艾油精油滲入俞穴,通行十二經絡。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