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法】
1、打開艾鬥頂蓋,將艾絨或分段艾條,放入艾鬥裡面,點燃後蓋上頂蓋。
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2、對準疼痛部位或施灸穴位上方1-2cm的位置進行溫灸(薰灼)。
3、一般情況下,每穴每次溫灸(薰灼)20-30分鐘,使穴點經絡疏通,至皮膚潮紅為宜。
註意:請與皮膚保持適度距離,防止灼傷皮膚。
【內容簡介】
艾葉:別名冰臺,醫草,灸草,具有抗菌、平喘、抗過敏性休克、鎮咳祛痰等作用。艾灸通過局部溫熱刺激,糾正代謝的紊亂狀態;具有調控肌體免疫力、溫經通絡,益氣活血,祛寒止痛,升陽舉陷,補虛固脫等六大功效。艾灸可治療扭、挫傷、滑膜積液、肩周炎,腰肌勞損、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痛等;對於脾胃冷痛、腸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糖尿病,乳腺炎、痛經等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艾灸還是具有重要的保健電療作用,可以美容養顏,減肥瘦身,實為現代人緩解生活壓力的佳品。
【主要功效】
1、艾灸既可治病又可防病。艾灸有提高肌體免疫力、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
2、艾灸的方法:艾條、艾絨、隔物灸、艾灸盒
3、腸胃不好的可加蒜灸
4、體虛怕冷的人應該灸神闕穴
5、關節疼痛的人應該灸曲池穴、絕骨穴
6、足三裡與消化系統疾病有關
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隻要認真按照治療原則和操作規程,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艾灸的註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不要在施灸時分散註意力,以免艾條移動,偏離穴位。
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註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註意體位舒適、
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 施灸時一定要註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
4、要註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
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註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
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6、註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註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
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7、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 要註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
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8、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
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
溫和灸10分鐘左右。
9、註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
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