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要功效】: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瘀、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身體疼痛。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痛。用於心腹冷痛,泄瀉轉筋,骨節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等癥
操作手法:
1、本品適用於各種隨身灸火龍罐或將灸條點燃,對準穴位,以感覺溫熱舒適,灸至皮膚潮紅為度。
【溫馨提示】: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
3、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4、極度疲勞、婦女經期忌灸。
5、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7、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8、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
9、註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註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
10、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貯藏】:密封,置陰涼幹燥處。
2、一般灸20分鐘為宜,或遵醫囑使用。
艾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名醫別錄》中記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本草從新》中又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在各種經典的中醫典籍都對艾草的純陽之性,通經祛寒的特性有明確的闡述,可見艾草的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除寒祛濕佳品。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