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湖北蘄春李時珍蘄竹養身扇
名稱:禮品蘄竹扇 材料:湖北蘄春蘄竹 絲絹 蘄艾等中藥材制成
內容:蘄竹扇一把 外包裝盒子一個
蘄竹是湖北蘄春縣主要特產之一。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載:“蘄竹,亦名笛竹,以色瑩者為簟,節疏者為笛,帶須者為杖。”因為它產在蘄地,其性能狀態與一般竹子不同,故名蘄竹。一般竹子為環節,蘄竹為繞節,節與節之間輾轉相繞,組成一個個的棱形,壯如羅漢肚。
編輯本段用途
蘄竹有大小之分,大蘄竹有茶杯大(蘄春縣文化館保存一段蘄竹,長五尺許,直徑二寸許),小蘄竹隻有手杖粗。大蘄竹色澤晶瑩,有如琉璃、美玉,質地堅韌,劈蔑如絲,用於作簟,柔軟如綿,折疊如佈。熱天,人睡在上面,既透涼,又爽汗;起身後,而跡經久不更。故在唐代就有許多文人寫詩贊美它。韓愈詩曰:“蘄州竹簟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環奇。”
用它做的竹笛、蕭管,音質清幽柔和,有細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盤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盡梅花裡,簟冷秋生薤葉中。”
編輯本段現狀
蘄竹原產於蘄春附近的麒麟山、百傢治山和縣北的三角山、大桴山一帶,數量不少。由於太出名瞭,求送者多,叫它難立於世。現在僅大同、三角山的偏僻地區還有少量野生蘄竹,年年仍有新竹暴出。如今林業部門已采取瞭措施,加以培育和保護。近年有奇物回的趨勢。
蘄春四寶
蘄竹
簡介
蘄竹,源於桃枝竹,別名笛竹、叢竹、孝順竹、蓬萊竹等,學名為Bambusa mnltiplex(Lour.)R aeus.exj.A.etj.H.schnlt,其竹或細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澤晶瑩,竹節稀疏,篾質柔軟,用途廣泛,是全世界1200餘種竹子中的良品之一。《山海經》載:“番塚之山,囂水之上,多桃枝,今蘄人批取……”,《顧命》指出:“桃枝竹,皮滑而黃,可以為席,即今之蘄竹也”,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笛竹一節尺餘,出吳楚(蘄州有楚尾吳頭之稱)”。另外晉代戴凱之《竹譜》、元代李衡《竹譜祥錄》、《辭海》(1989)及湖廣、湖北、蘄州等地方志均有記載。蘄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種,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藥用價值。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蘄竹制品源於西周,興盛在唐宋,沒落於清末。蘄竹所織竹席,稱“蘄簟(席)”,質軟如棉,折疊似佈,人臥其上,百病痊愈,不僅是皇宮王室珍藏的珍品,也是文人墨客吟誦對象,相贈佳品。據《蘄春縣志》(1997)載,民國初年,蘄春篾匠葉彩華用蘄竹編織二床具有雙面圖案(一面為二龍戲珠,一面為丹鳳朝陽)的蘄簟,1915年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獲金獎,至今仍珍藏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中。蘄竹所制的竹笛,音響清亮,有著“蘄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譽。據傳,張昌宗善吹蘄竹所制的簫,聲音幽雅,沁人心肺,博得瞭武則天的鐘愛。蘄竹所制的手仗,造型奇特,工藝精致,被稱為“蘄仗”、“神異品”。還有蘄竹扇、蘄竹筷等物,均為珍品。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蘄竹藥用有清熱、瀉火、熄風等作用,並按其形態、功能稱“桃枝”、“堇竹”、“笛竹”。入藥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蘄竹為竹類入藥首選品。又載“堇竹葉,氣味苦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煎湯,熨霍亂轉筋。堇竹瀝主治風”。“在百病主治藥”治療“癢風”病“風熱濕熱”中記載“堇竹葉主痙風,竹瀝去痰熱子冒風痙,金瘡中風、破傷中風、產後中風、小兒中風、發熱口禁、反張欲死,飲一二升,或入薑汁。”治療“咽喉”病“風痙”中記載“紫荊皮堇竹葉,百草霜並煎服”。蘄春民間還有將蘄竹根、茹、籜、實等入藥的習慣。
發現
蘄竹以及蘄竹制品的興衰與封建社會的沒落,貢品取消,州府改為縣府,以及歷史上二次大肆砍伐等有直接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將羅漢竹(毛竹的異形竹)誤認為是蘄竹,也延誤瞭蘄竹的開發利用。蘄春縣退休幹部王鴻賓,歷經十餘年潛心研究,撰寫《蘄竹及其制品考證和開發》,並尋訪老篾工,依據史料記載,制得蘄簟、蘄笛、蘄杖等物品。蘄春縣科技局在1998年邀請北京、廣州等地專傢召開瞭“蘄竹論證會”,糾正瞭對蘄竹的誤認。
作用
蘄竹是蘄春的特產之一,明代弘治《黃州府志》記載:"蘄竹,亦名笛竹,以色瑩者為簟,節疏者為笛,還須者為杖"。因為它產在蘄地,性能狀態又與一般竹子不同,所以叫蘄竹為繞節,節與節之間輾轉相繞,組成一個個的棱形,狀如羅漢肚,蘄竹有大小之分,大蘄竹有茶杯大,小蘄竹中有手杖粗。大蘄竹貴在作簟,色澤晶瑩、有如琉璃、美玉、質地堅韌,劈篾如絲,柔軟如綿,折疊如佈。熱天,人睡在上面,既透涼,又爽汗;起身後,而跡經久不更,用蘄竹做的竹笛、簫管、音質清幽柔和,有細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盤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盡梅花裡,簟冷秋生薤葉中"。
簡介
蘄艾為菊科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cv.qiai 及其近緣種。蘄艾與其它艾的不同之處在於植株高大,可達1.8~2.5米,含揮發油較多,氣味深鬱,葉厚紙質,被密厚長毛,取幹葉揉之可成絨團,其形和質均屬上品。
艾,又名冰臺、灸草,藥用其葉,故藥材名為艾葉,《本草綱目》釋:此草可乂疾,久而彌善,故字以乂,而名“艾”;《博物志》載:削冰令圓,舉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故艾名“冰臺”;醫傢用其灸百病,故又名“灸草”。
蘄艾比一般更香,人藥治病療效更好。
蘄艾莖直生,葉北白色,柔厚而有茸毛,它多生長在田埂地邊或山坡,*水向陽。
療效
蘄艾還具有異香,可以作調原料,枝葉熏煙能驅蚊蠅,具有殺菌的功效。蘄春人更是把蘄艾作為吉祥之物。至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仍喜歡用蘄艾與昌蒲一起點熏室,這樣能滅殺和控制空氣中的許多細菌或病毒,對蚊蠅有明顯的殺傷效力。同時,蘄艾含濃厚的芳香的揮發油成分,對頭痛,鼻塞,胸悶有明顯的鎮靜感,從時令上講,端午正值初夏,接近梅雨季節,空氣潮濕,細菌繁殖,室內易生黴,門窗掛艾,純潔空氣,凈化環境,是民間傳統的衛生習俗。
艾葉可用於灸,“灸百病”,並與“針”齊名;可入藥,有理氣、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功用;為食療之物,如“羹艾酒”、“艾糕”等;還有以艾為“虎”,菖蒲為“劍”,懸門戶之上以“避邪”、“禳毒氣”等習俗流傳至今。蘄春縣民間有許多用艾習慣:如嬰兒出生第三天洗艾水澡,並將艾絨少許敷在囟門和肚臍上,可預防感冒、鼻塞或其它疾病;產婦產後三天和滿月,各洗一次艾湯澡,以消毒辟穢、溫運氣血,可預防產後體弱生病;艾湯洗腳可治風寒咳嗽;胃寒肚痛,取艾葉一片,揉團吞服;艾水薰蒸,可治筋骨痛或腰腿痛。《孟子·離婁章》載“七年之病,蘄三年之艾”,蘄春民間也有“傢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所以各傢儲存老艾也成一種習俗。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增強免疫、護肝利膽、解熱鎮痛、抑制心臟收縮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婦科、呼吸、消化、風濕痹痛、皮膚等疾病以及消毒殺菌等方面。
作用
由於蘄艾含揮發油成份高出其它艾一倍以上,可通過水蒸汽蒸餾法制得蘄艾油,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日用化工等行業。蘄春縣曾開發蘄艾精、保健腰帶、蘄艾蚊香、蘄艾牙膏、蘄艾浴液、蘄艾香精、蘄艾枕、蘄艾香煙、蘄艾條等產品。2003年在狙擊“非典”期間,蘄艾被搶購一空,並發揮瞭有效的預防作用。
史料記載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任太醫院蓮幕)曾著《蘄艾傳》:“產於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此書可能為第一部論述艾葉或最早提出“蘄艾”的專著。李時珍(曾任太醫院判)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此述被歷代醫籍轉載,蘄艾因此而名傳天下。
新手教學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