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代碼:4058744

  • 現在位置: 首頁 » 貨源 » 機械設備 » 傳熱設備 » 管式換熱器 »
    供應 管殼式換熱器 價格電議
    商品代碼: 4058744
    (可點擊以下立即詢價直接線上諮詢,或來電提供此商品代碼諮詢)
    即日起提供日本樂天代購服務-詳見 Rakuten-suki日本樂天代購,謝謝。
    商品詳細說明

    聯系電話:15888783711  白洪榮

    聯系電話:15888783711

     

    管殼式換熱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稱列管式換熱器。是以封閉在殼體中管束的壁麵作為傳熱麵的間壁式換熱器。這種換熱器結構較簡單,操作可靠,可用各種結構材料(主要是金屬材料)制造,能在高溫、高壓下使用,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類型。

     

    管殼式換熱器結構  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多為圓筒形,內部裝有管束,管束兩端固定在管板上。進行換熱的冷熱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稱為管程流體;另一種在管外流動,稱為殼程流體。為提高管外流體的傳熱分系數,通常在殼體內安裝若乾擋板。擋板可提高殼程流體速度,迫使流體按規定路程多次橫向通過管束,增強流體湍流程度。換熱管在管板上可按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邊三角形排列較緊湊,管外流體湍動程度高,傳熱分系數大;正方形排列

      管殼式換熱器

     

    則管外清洗方便,適用於易結垢的流體。   流體每通過管束一次稱為一個管程;每通過殼體一次稱為一個殼程。圖示為最簡單的單殼程單管程換熱器,簡稱為1-1型換熱器。為提高管內流體速度,可在兩端管箱內設置隔板,將全部管子均分成若乾組。這樣流體每次隻通過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這稱為多管程。同樣,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殼體內安裝縱向擋板,迫使流體多次通過殼體空間,稱為多殼程。多管程與多殼程可配合應用。

    編輯本段管殼式換熱器類型

      由於管內外流體的溫度不同,因之換熱器的殼體與管束的溫度也不同。如果兩溫度相差很大,換熱器內將產生很大熱應力,導致管子彎曲、斷裂,或從管板上拉脫。因此,當管束與殼體溫度差超過50℃時,需采取適當補償措施,以消除或減少熱應力。根據所采用的補償措施,管殼式換熱器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①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 管束兩端的管板與殼體聯成一體,結構簡單,但隻適用於冷熱流體溫度差不大,且殼程不需機械清洗時的換熱操作。當溫度差稍大而殼程壓力又不太高時,可在殼體上安裝有彈性的補償圈,以減小熱應力。   ② 浮頭式換熱器 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動,完全消除瞭熱應力;且整個管束可從殼體中抽出,便於機械清洗和檢修。浮頭式換熱器的應用較廣,但結構比較復雜,造價較高。   ③ U型管換熱器 每根換熱管皆彎成U形,兩端分別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兩區,借助於管箱內的隔板分成進出口兩室。此種換熱器完全消除瞭熱應力,結構比浮頭式簡單,但管程不易清洗。   非金屬材料換熱器化工生產中強腐蝕性流體的換熱,需采用陶瓷、玻璃、聚四氟乙烯、石墨等非金屬材料制作管殼式換熱器。   其中以碳化矽為主要材質的陶瓷換熱器具有以下特點:   陶瓷換熱器的生產工藝與窯具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導熱性與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應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換熱器放置在煙道出口較近,溫度較高的地方,不需要摻冷風及高溫保護,當窯爐溫度1250-1450℃時,煙道出口的溫度應是1000-1300℃,陶瓷換熱器回收餘熱可達到450-750℃,將回收到的的熱空氣送進窯爐與燃氣形成混合氣進行燃燒,可節約能源25%-45%,這樣直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陶瓷換熱器在金屬換熱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瞭很好的發展,因為它較好地解決瞭耐腐蝕,耐高溫等課題,成為瞭回收高溫餘熱的最佳換熱器。經過多年生產實踐,表明陶瓷換熱器效果很好。它的主要優點是:導熱性能好,高溫強度高,抗氧化、抗熱震性能好。壽命長,維修量小,性能可靠穩定,操作簡便。是目前回收高溫煙氣餘熱的最佳裝置。   目前,陶瓷換熱器可以用於冶金、有色、耐材、化工、建材等行業主要熱工窯爐,正在為世界的節能減排事業作出瞭巨大的貢獻。   流道的選擇進行換熱的冷熱兩流體,按以下原則選擇流道:①不潔凈和易結垢流體宜走管程,因管內清洗較方便;②腐蝕性流體宜走管程,以免管束與殼體同時受腐蝕;③壓力高的流體宜走管程,以免殼體承受壓力;④飽和蒸汽宜走殼程,因蒸汽冷凝傳熱分系數與流速無關,且冷凝液容易排出;⑤若兩流體溫度差較大,選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時,宜使傳熱分系數大的流體走殼程,以減小熱應力。   操作強化當管壁兩側傳熱分系數相差很大時(如粘度小的液體與氣體間的換熱),應設法減小傳熱分系數低的一側的熱阻。如果管外傳熱分系數小,可采用外螺紋管(低翅片管),以增大管外一側的傳熱麵積和流體湍動,減小熱阻。如果管內傳熱分系數小,可在管內設置麻花鐵,螺旋圈等添加物,以增強管內擾動,強化換熱,當然這時流體的流動阻力也將增大。

    編輯本段1、主要控制參數

      管殼式換熱器的主要控制參數為加熱麵積、熱水流量、換熱量、熱媒參數等。

    編輯本段2、選用要點

      1)、根據已知冷、熱流體的流量,初、終溫度及流體的比熱容決定所需的換熱麵積。初步估計換熱麵積,一般先假定傳熱系數,確定換熱器構造,再校核傳熱系數K值。   2)、選用換熱器時應註意壓力等級,使用溫度,接口的連接條件。在壓力降,安裝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管殼式換熱器以選用直徑小的加長型,有利於提高換熱量。   3)、換熱器的壓力降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0.01~0.05MPa之間;   4)、流速大小應考慮流體黏度,黏度大的流速應小於0.5~1.0m/s;一般流體管內的流速宜取0.4~1.0m/s;易結垢的流體宜取0.8~1.2m/s。   5)、高溫水進入換熱器前宜設過濾器。   6)、熱交換站中熱交換器的單臺處理和配置臺數組合結果應滿足熱交換站的總供熱負荷及調節的要求。在滿足用戶熱負荷調節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個供熱系數中的換熱器臺數不宜少於2臺,不宜多於5臺。

    編輯本段3、施工、安裝要點

      1)、熱交換器應以最大工作壓力的1.5倍做水壓試驗,蒸汽部分應不低於蒸汽供汽壓力加0.3MPa;熱水部分應不低於0.4MPa。在試驗壓力下,保持10min壓力不降。   2)、管殼式換熱器前端應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間,即其封頭於墻壁或屋頂的距離不得小於換熱器的長度,設備運行操作通道凈寬不宜小於0.8m。   3)、各類閥門和機表的安裝高度應便於操作和觀察。   4)、加熱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閥)的最高點至建築結構最低點的垂直凈距應滿足安裝檢測的要求,並不得小於0.2m。

    編輯本段4、執行標準

      1)、產品標準   《管殼式換熱器》GB151-1999   《導流型容積式水加熱器和半容積式水加熱器(U型管束)》CJ/T 163-2002   2)、工程標準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3)、相關標準圖   05R103 熱交換站工程設計施工圖集   01S122-1~10水加熱器選用及安裝 管殼式換熱器結構  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多為圓筒形,內部裝有管束,管束兩端固定在管板上。進行換熱的冷熱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稱為管程流體;另一種在管外流動,稱為殼程流體。為提高管外流體的傳熱分系數,通常在殼體內安裝若乾擋板。擋板可提高殼程流體速度,迫使流體按規定路程多次橫向通過管束,增強流體湍流程度。換熱管在管板上可按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邊三角形排列較緊湊,管外流體湍動程度高,傳熱分系數大;正方形排列

      

    管殼式換熱器

    則管外清洗方便,適用於易結垢的流體。

      流體每通過管束一次稱為一個管程;每通過殼體一次稱為一個殼程。圖示為最簡單的單殼程單管程換熱器,簡稱為1-1型換熱器。為提高管內流體速度,可在兩端管箱內設置隔板,將全部管子均分成若乾組。這樣流體每次隻通過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這稱為多管程。同樣,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殼體內安裝縱向擋板,迫使流體多次通過殼體空間,稱為多殼程。多管程與多殼程可配合應用。

    編輯本段管殼式換熱器類型

      由於管內外流體的溫度不同,因之換熱器的殼體與管束的溫度也不同。如果兩溫度相差很大,換熱器內將產生很大熱應力,導致管子彎曲、斷裂,或從管板上拉脫。因此,當管束與殼體溫度差超過50℃時,需采取適當補償措施,以消除或減少熱應力。根據所采用的補償措施,管殼式換熱器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①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管束兩端的管板與殼體聯成一體,結構簡單,但隻適用於冷熱流體溫度差不大,且殼程不需機械清洗時的換熱操作。當溫度差稍大而殼程壓力又不太高時,可在殼體上安裝有彈性的補償圈,以減小熱應力。

      ②浮頭式換熱器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動,完全消除瞭熱應力;且整個管束可從殼體中抽出,便於機械清洗和檢修。浮頭式換熱器的應用較廣,但結構比較復雜,造價較高。

      ③ U型管換熱器 每根換熱管皆彎成U形,兩端分別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兩區,借助於管箱內的隔板分成進出口兩室。此種換熱器完全消除瞭熱應力,結構比浮頭式簡單,但管程不易清洗。

    非金屬材料換熱器化工生產中強腐蝕性流體的換熱,需采用陶瓷、玻璃、聚四氟乙烯、石墨等非金屬材料制作管殼式換熱器。

      其中以碳化矽為主要材質的陶瓷換熱器具有以下特點:

      陶瓷換熱器的生產工藝與窯具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導熱性與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應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換熱器放置在煙道出口較近,溫度較高的地方,不需要摻冷風及高溫保護,當窯爐溫度1250-1450℃時,煙道出口的溫度應是1000-1300℃,陶瓷換熱器回收餘熱可達到450-750℃,將回收到的的熱空氣送進窯爐與燃氣形成混合氣進行燃燒,可節約能源25%-45%,這樣直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陶瓷換熱器在金屬換熱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瞭很好的發展,因為它較好地解決瞭耐腐蝕,耐高溫等課題,成為瞭回收高溫餘熱的最佳換熱器。經過多年生產實踐,表明陶瓷換熱器效果很好。它的主要優點是:導熱性能好,高溫強度高,抗氧化、抗熱震性能好。壽命長,維修量小,性能可靠穩定,操作簡便。是目前回收高溫煙氣餘熱的最佳裝置。

      目前,陶瓷換熱器可以用於冶金、有色、耐材、化工、建材等行業主要熱工窯爐,正在為世界的節能減排事業作出瞭巨大的貢獻。

    流道的選擇進行換熱的冷熱兩流體,按以下原則選擇流道:①不潔凈和易結垢流體宜走管程,因管內清洗較方便;②腐蝕性流體宜走管程,以免管束與殼體同時受腐蝕;③壓力高的流體宜走管程,以免殼體承受壓力;④飽和蒸汽宜走殼程,因蒸汽冷凝傳熱分系數與流速無關,且冷凝液容易排出;⑤若兩流體溫度差較大,選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時,宜使傳熱分系數大的流體走殼程,以減小熱應力。

    操作強化當管壁兩側傳熱分系數相差很大時(如粘度小的液體與氣體間的換熱),應設法減小傳熱分系數低的一側的熱阻。如果管外傳熱分系數小,可采用外螺紋管(低翅片管),以增大管外一側的傳熱麵積和流體湍動,減小熱阻。如果管內傳熱分系數小,可在管內設置麻花鐵,螺旋圈等添加物,以增強管內擾動,強化換熱,當然這時流體的流動阻力也將增大。

    編輯本段1、主要控制參數

      管殼式換熱器的主要控制參數為加熱麵積、熱水流量、換熱量、熱媒參數等。

    編輯本段2、選用要點

      1)、根據已知冷、熱流體的流量,初、終溫度及流體的比熱容決定所需的換熱麵積。初步估計換熱麵積,一般先假定傳熱系數,確定換熱器構造,再校核傳熱系數K值。

      2)、選用換熱器時應註意壓力等級,使用溫度,接口的連接條件。在壓力降,安裝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管殼式換熱器以選用直徑小的加長型,有利於提高換熱量。

      3)、換熱器的壓力降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0.01~0.05MPa之間;

      4)、流速大小應考慮流體黏度,黏度大的流速應小於0.5~1.0m/s;一般流體管內的流速宜取0.4~1.0m/s;易結垢的流體宜取0.8~1.2m/s。

      5)、高溫水進入換熱器前宜設過濾器。

      6)、熱交換站中熱交換器的單臺處理和配置臺數組合結果應滿足熱交換站的總供熱負荷及調節的要求。在滿足用戶熱負荷調節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個供熱系數中的換熱器臺數不宜少於2臺,不宜多於5臺。

    編輯本段3、施工、安裝要點

      1)、熱交換器應以最大工作壓力的1.5倍做水壓試驗,蒸汽部分應不低於蒸汽供汽壓力加0.3MPa;熱水部分應不低於0.4MPa。在試驗壓力下,保持10min壓力不降。

      2)、管殼式換熱器前端應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間,即其封頭於墻壁或屋頂的距離不得小於換熱器的長度,設備運行操作通道凈寬不宜小於0.8m。

      3)、各類閥門和機表的安裝高度應便於操作和觀察。

      4)、加熱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閥)的最高點至建築結構最低點的垂直凈距應滿足安裝檢測的要求,並不得小於0.2m。

    編輯本段4、執行標準

      1)、產品標準

      《管殼式換熱器》GB151-1999

      《導流型容積式水加熱器和半容積式水加熱器(U型管束)》CJ/T 163-2002

      2)、工程標準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3)、相關標準圖

      05R103 熱交換站工程設計施工圖集

      01S122-1~10水加熱器選用及安裝



    新手教學
    供應 管殼式換熱器 價格電議_管式換熱器_傳熱設備_機械設備_貨源_批發一路發
    批發市場僅提供代購諮詢服務,商品內容為廠商自行維護,若有發現不實、不合適或不正確內容,再請告知我們,查實即會請廠商修改或立即下架,謝謝。
    相關商品
    line 線上客服  ID@tsq1489i
    線上客服